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排污权用益物权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法学的视角考察,排污权的性质是什么,学界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本文认为排污权具有作为权利的一般属性,是一种基于所有权或物权而衍生的权利。排污权虽然是用益物权,但是和其他的用益物权相比,排污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是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易和流通关系内在的包含着物权变动的过程,物权变动是物权的发生、变更和消灭,乃权利所生的动态现象.由于物权本质是排他性的权利,物权的变动不仅对当事人影响巨大,也势必会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构成了整个社会交易链条上的一个个环节,对其利益的保护某种意义上是对于社会交易安全的保护,因此第三人利益也需要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3.
我国《物权法》采纳了用益物权的概念,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定为一种用益物权,在权利内容上规定了可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农村土地使用权用益物权法律性质的确定,使农村土地产权由"弱化"、"残缺"的使用权逐步走向私法物权意义上的财产权,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进步。进入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新一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赋予农村居民土地财产权和实现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为核心,就是要从法律上建立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让土地用益物权成为农民最重要的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4.
林业物权是权利人对森林、林木、林地等森林资源享有的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以及与森林、林木、林地有关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森林法》是构建我国林业物权制度体系的主要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则是有关资源利用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法律保障。其中明确规定了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权利的物权性质。结合《物权法》的有关规定,研究基于物权法律关系及其物权化两个方面,对自然资源所涉物权属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立法对司法实践可能带来的积极意义,同时也阐述了该立法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任祖荣  刘玉杰 《经济论坛》2006,(23):133-135
一、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之争议 物权请求权又称基于物权而生的请求权,指物权的圆满状态受到侵害或有被侵害之危险时,物权人得请求妨害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恢复物极圆满状态的权利,具体分为返还请求权、除去妨害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在《物权法》的起草过程中。关于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我国学者争议颇多,概括而言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为否定说,以王利明先生为代表,认为物上请求权不应适用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7.
辜明安 《财经科学》2007,(10):61-67
物权保护采侵权责任的立法模式抑或物权请求权模式,在学界有不同看法.前者虽有其合理性,但弊端更为显著,不仅可能模糊侵权行为法的功能,更有颠覆侵权行为法价值的危险,在立法上不足采.对后者来说,一方面,物权请求权使民法的性格得以彰显,符合请求权作为权利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物权请求权不能为侵权法所吸收,且具有独立于债权的实证依据.因此,物权请求权模式具有更充分的存在理由.  相似文献   

8.
孙成 《时代经贸》2011,(16):70-70
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务的清偿为目的,而已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物或权利设定的定限物权。作为一项古老的制度,担保物权的价值经历了从单纯的保障主债权的实现到现代的融通资金的变化。本文简述了这一变化过程,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并探讨了此种变化在我国《物权法》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所有权型分时度假拥有权具备了物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各项权能。拥有人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每年的固定时段对度假房屋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并排除他人的不正当干涉;同时拥有人还对度假房屋享有转让权、赠与权、继承权、出租权和交换权。这些充分体现了其具备物权的各项权能。因此,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性质应认定为所有权纳入物权法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0.
依物权结构原理对权力社会化的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状态二元结构,明确归属的静态物权是绝对排他性支配的基本物权和被动物权;发挥效用过程的动态物权是源自社会性而进行外在性限制的相对物权,是直接产生收入的主动物权;它们不是两种并列存在的物权,而是以物为客体的、有内在联系的两种状态。动态物权把在相互依存中获得收入的能力称为权力,属于市场权力。与权利、权力、产权、财产等西方财产权相銜接,是贯通经济学和西方财产权的轴心。社会性是动态物权社会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地开发权宜被界定为一项用益物权:从形式上看,土地开发权的客体为特定地块空间的容量;对特定地块的空间容量能够在法律上实现直接支配力和排他力,因此土地开发权符合用益物权的形式特征。从实质上看,土地开发权之用益物权定位不仅是拓展和深化土地权利体系的需要,而且亦是土地管理市场化改革实践的需要。土地开发权之用益物权定位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制资源,推动这一权利的法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物权公示原则是现代各国物权法关于物权变动所奉行的重要原则,物权法理论一般将物权公示理解为物权变动本身的公示,本文认为,物权变动公示不仅包括物权变动的公示而且应当包括物权本身公示和其公信力,而物权公示其旨在表明权利人通过公示使不特定的第三人知悉其权利。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二元化之客观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再次成为争议的焦点,土地承包经营权其性质或为物权、或为债权、或为兼具债权特征的物权、或为物权和债权双重属性、或为多重属性、或为二元化、或为"类所有权"等.根据土地承包经营权之法律规范内容分析,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为二元化,即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客观地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有利于正确适用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有利于依法实施不同性质的法律保护,真正达到切实保护不同性质权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所有权型分时度假拥有权其备了物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各项权能.拥有人在合同约定期限内每年的固定时段对度假房屋享有占有使用的权利,并排除他人的不正当干涉;同时拥有人还对度假房屋享有转让权、赠与权、继承权、出租权和交换权.这些充分体现了其具备物权的各项权能.因此,所有权型分时度假的性质应认定为所有权纳入物权法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法学界对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一直以来有"物权说"和"债权说"之争.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法律特征及其纠纷解决等问题,不仅能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诉讼中以及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适用更加清晰,消除人们在这些问题上的疑惑和纷争,也有利于确立并健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保护模式,更好地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及合法利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土地制度及其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任素玲 《经济论坛》2003,(19):48-48,57
担保物权是指以确保债权的实现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或权利上所设定的一种定限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由于担保物权是定限物权,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物的效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在一物之上设定两个以上的担保物权,此时就会发生担保物权的竞合,在此情形下,何种担保物权的效力优先即担保物权竞合时的优先受偿问题,本文结合《担保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称《解释》)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抵押权竞合时的优先受偿在现实社会中,抵押人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担保物的融资效能,常…  相似文献   

17.
土地用益物权流转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军民 《经济管理》2007,(20):83-86
土地用益物权的流转是土地权利变动的内在要求,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要求权利作相应变动的客观规律,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市场机制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构成土地用益物权合理流转的3大动力机制,正是这3种力量的作用,弥补了土地用益物权初始配置之不足,从而实现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抵押是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设定,为充分发挥物权的功能,房地产的抵押权与租赁权、典权应为相容之权。为解决抵押权与承租权、典权在行使时可能产生的冲突,应以权利确定的先后来规定各权利之间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抵押是以不转移占有的方式设定,为充分发挥物权的功能,房地产的抵押权与租赁权、典权应为相容之权.为解决抵押权与承租权、典权在行使时可能产生的冲突,应以权利确定的先后来规定各权利之间的效力.  相似文献   

20.
孙秀红 《经济师》2009,(12):67-68
对于物权的效力历来多有争论并大致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学说:“二效力说”、“三效力说”、“四效力说”。但是无论何种学说都是以物权的本质和特性为物权效力的理论依据,以公示公信为其存在的制度基础。然而由于现代物权价值观念的转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具有明显物权特性的物权,再加上对保障第三人利益和交易安全的重视,更多的债权通过公示而物权化,物权与债权的区分逐渐模糊化,物权的独特效力已不再像以往那样明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