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志梅 《中国报业》2021,(13):116-117
人才培养是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前提,在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智媒时代,融媒体中心的人才培养矛盾越来越突出.智媒时代的融媒体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新闻素养,同时还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新媒体运用能力.因此,要积极应对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的挑战,针对智媒时代的变化,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融媒体人才.  相似文献   

2.
张禾 《中国报业》2023,(16):162-163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形成一定的冲击,同时也促进媒体间的融合发展,以及各媒体平台的创新。融媒体环境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受到挑战,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宣传工作,通过合理设定融媒体中心定位、加强与受众互动、提升工作人员素养、创新新闻中心宣传机制及融合智能技术等措施,实现县级媒体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与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其中县级广播、电视及报刊等传媒领域所受影响尤为显著。面对这一挑战,县级媒体需加快媒体融合步伐,拓展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以实现其连接公众、服务基层的重要职责。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质量至关重要,这既能稳固基层舆论阵地,又能更有效地引导和服务群众。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媒体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县级媒体也要顺应这一趋势,适当调整发展方向,成立融媒体中心,主动迎合行业领域的发展需求。本文就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视觉工作室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劲松 《中国报业》2020,(13):96-97
2018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确保县级媒体能够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要求.这意味着我国基层媒体融合建设工程已经正式开启.目前我国县级媒体存着资金、人员、经营等诸多方面的制约,融媒体中心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实际工作经验,思考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困境,并提出...  相似文献   

6.
陈虹 《中国报业》2022,(11):60-61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群众对休闲娱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逐步向媒体融合转型。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各地都在建设融媒体中心,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在融媒体中心建设过程时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就市级融媒体中心创新建设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孙钥 《中国报业》2022,(7):68-69
在中央提出媒体融合战略后,全国各级媒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模式。党报在建设县区级融媒体中心的过程中,要充分满足民生需求,着重研究和规划公众监督管理平台的建设。县区级融媒体中心要承载党报与基层群众之间的交流功能,要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本文主要探讨党报建设县区融媒体中心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中心作为党和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在“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使命任务中肩负重要责任.重庆市政府要求在2020年完成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当前在实施、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将融媒体中心建设好并投入使用.本文主要对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9.
张晋  伊文臣  鄢睿 《中国报业》2021,(12):74-75
县级广电是我国最基层的新闻媒体,以广电为基础,加快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关系到整个媒体体系的全面激活.国家级、省级广电媒体在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过程中,要主动出击,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武水娥 《中国报业》2022,(22):44-46
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陵川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从体制机制变革、重塑生产流程、整合传播资源、技术赋能等四个方面,分析陵川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取得的良好效果,为新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推进海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海关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海关监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海关核查,承担任务更重、监管范围更广、面对风险更大,传统的管理模式较难适应新时代海关建设的要求。本文通过总结前期海关"多查合一"改革的经验,分析未来核查工作面临的风险,明确职能定位,转变执法理念,统筹监管资源,创新执法手段,规范执法行为,为今后海关核查制度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工作方向。另外,提出了海关核查制度体系构建的设想,依托"制度+科技"的管理方式,通过内外联动的治理模式,创新、优化和完善海关核查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2.
韩杨 《江苏商论》2012,(1):74-76
物流园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航运口岸与内陆交通的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园区的高效运作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依托,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又推动了物流园区之间的协作与功能升级。本文分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相关四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并探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物流园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前,媒介融合已日益成为当下传统媒体产业发展的一种战略思路。基于长三角地区广播电视人才岗位需求、专业需求、综合素质整体状况的研究分析显示,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等一些广电系统传统优势岗位需求趋于饱和;而节目采编类、企划类、管理类人才则需求较大,工程技术类职位人才需求也逐年递增。知识结构多元化人才,人才创新性、团队协作性,精深的媒体技能已成为人才需求的形特点,经营管理人才将成为未来广电行业人才需求的重要构。  相似文献   

14.
对摩洛哥发展金融中心的历程进行文本分析与案例研究,重点阐释其主要金融中心卡萨布兰卡金融城的政策、机制与实践,对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主要结论表明,摩洛哥近年来主动发挥自身所拥有的政治稳定、区位绝佳、基础设施健全和宏观经济良好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区域性经济和金融中心。依托卡萨布兰卡金融城,摩洛哥着力优化治理机制,持续提升金融领导力,吸引全球资本,有效打造全球网络链接,鼓励金融创新,制定涉及行政审批、税收优惠、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等环节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集聚世界一流的企业和机构入驻,以促使摩洛哥成为金融枢纽。摩洛哥发展金融中心的实践值得上海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作为法律外的制度,媒体关注是否具有治理效应?其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财务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选择2004—200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聚焦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系统性分析了媒体关注、盈余操纵及应计误定价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媒体关注和管理层盈余操纵存在显著负向关系,表明媒体关注度的提高有助于抑制管理层主观的盈余操纵行为;(2)通过“Mishkin检验”发现我国A股市场整体上存在应计误定价现象,并且这种应计误定价主要是由于操纵性应计误定价引起的,表明管理层的盈余操纵行为是应计误定价的重要成因;(3)通过多种方法联合检验发现媒体关注与应计误定  相似文献   

16.
解密环境媒体的创意法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文财 《中国广告》2009,(4):137-140
在广告媒介策划中,环境媒体创意的价值越来越凸显。环境媒体创意是一种将媒介的物理属性融进广告创意的思维形式,它具有传统媒介策划无法达到的广告效果。那么,环境媒体创意有无规律可循?笔者研究发现,要保证环境媒体创意的质量,找到合适的接触环境是关键,促成广告与环境的联动以吸引受众体验是前提,用创新思维突破环境限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文化融合是媒介融合的本质要求,是传媒产业综合效益的内在保障。改革并创新新闻事业体制和新闻传播机制,消除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文化隔膜,走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媒介技术融合和全社会的经济投入以和谐的文化为导向,才是媒介融合潮流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8.
高职高专院校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高专院校区别于其它类普通高校的特点之一。而加强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则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应采取“三段式管理”方式加强对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并建立健全企业骨干做兼职教师的实习体系。  相似文献   

19.
“法检目录”是原《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通俗叫法,包括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实行验证管理的进出口商品目录、实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商品与HS编码对照表、实施进出口食品检验的食品与HS编码对照表、部分需要实施卫生检疫的商品与HS编码对照表等法律功能。检验检疫职能划入海关以后,应取消“法检目录”,颁布“法定商品检验目录”和“验证目录”,并将法定商品检验、验证、动植物检疫、食品安全检验、卫生检疫的要求作为监管条件融入海关《商品综合分类表》,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新海关法定检验范围设定、风险管理、签发证单、海关特殊监管区监管、口岸与市场流通领域协作监管等改革。  相似文献   

20.
柔性化配送中心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配送中心是物流系统的核心节点,提高配送中心柔性、增强系统适应性和兼容性、提高效率和效益、加大协作与集成力度、满足客户动态柔性需求是配送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柔性化配送中心总体水平不高,缺乏整体柔性的观念;片面追求高新技术,忽视管理水平的提高;轻视外部环境的作用;忽视人在企业系统中的作用。文章提出,为平衡与协调配送中心系统资源、满足终端客户柔性化需求,应建立以信息流为核心的动态物流系统;建立模块化的、可动态组合的硬件基础和作业模式;建立和谐的运行环境,降低损耗。同时注意提高各子系统接口柔性;提高柔性化配送中心柔性管理水平;重视柔性化配送中心综合配套建设。进而形成以柔性管理系统为核心的物流作业体系,提高配送中心服务质量,增强配送中心灵活性、兼容性和高效性,满足用户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的柔性需求,形成和谐发展的物流运作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