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俊钊 《特区经济》2014,(12):72-75
生物医药产业是健康产业、幸福导向型产业。珠海一直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其作为"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扶持,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金湾区生物医药产业是珠海市重点发展、大力培育的主导性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园是市重点建设的高端产业基地。调查分析金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困难,研究提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经济的对策建议,这对于金湾区谋求"二次创业"实现科学跨越,进一步加快珠海市产业体系建设步伐,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系统梳理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发现其在产业技术、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特别是小核酸药物、纳米生物医药、抗体诊断、医学工程等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面临形势,主要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不畅等突出问题,结合苏州实际,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生物医药专利对该产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PatSnap平台以2006-2016年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为单位,根据撰写的逻辑式将检索出的专利进行分析。得出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专利总的发展情况是“多而不优,大而不强”,专利权人对专利存在“重成果,轻专利”的现象,发明专利授权率不高,最后给出对行业发展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促进沪杭甬产业创新带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育一批本土龙头企业、着力加强要素倾斜集聚、进一步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和民生福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活跃、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领域之一。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其中沪杭甬和沪宁合产业创新带1又是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我国政府明确指出发展方向和规划,台湾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生技产业领域收获了一些成果。本文介绍了闽台两岸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认识、定义、发展现状、政策推动等多个方面内容,将两地的多项数据进行对比,客观分析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对海峡两岸的产业带动作用,旨在为福建或大陆的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物医药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生物科技行业涉及基因编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领域,是新质生产力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体现。本文从创新能力效率、财税支撑、金融支持、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产学研融合、集群发展、人力资本等视角探讨了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7.
石家庄高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把生物医药确立为第一主导产业.紧紧抓住产业链高端.以龙头医药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合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和孵化器、转变招商引资策略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占据高端、扩展领域、集群发展”的路子,提升了生物医药产业档次和水平,拉动了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二次创业”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系统梳理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发现其在产业技术、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特别是小核酸药物、纳米生物医药、抗体诊断、医学工程等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面临形势,主要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不畅等突出问题,结合苏州实际,分领域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9.
<正>总结和吸收美国、以色利以及国内上海张江、苏州BioBAY园等生物医药人才集聚高地的经验,打造浙江创新导向型生物制药产业人才高地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之一,其细分领域生物制药行业,因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特征,其产业人才已成为各地争抢重点。总结美国、以色利以及国内上海张江、苏州BioBAY园等生物医药人才集聚高地的经验,对促进浙江生物制药领域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时代要求,也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战略要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都市,东莞市在生物医药制造技术和产业布局、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产业引导基金、健康服务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先进城市相比在规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配套政策、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着差距,基于分析提出了政策统筹、政策扶持、资源整合、优质项目推进和产业链招商等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全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石家庄高新区把生物医药确立为第一主导产业,紧紧抓住产业链高端,以龙头医药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通过建设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整合生物医药企业加速器和孵化器,转变招商引资策略等方式走出了一条“占据高端、扩展领域、集群发展”的路子,提升了生物医药产业的档次和水平,拉动了园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二次创业”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2.
<正>生物医药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国各地都在布局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把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打造高端科研平台作为工作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需要大量人才支撑,中国要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抢抓发展机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相似文献   

13.
<正> 江苏省今年科技工作五大重点 1.电子信息领域电子信息产业将以我省的宏图、同创和熊猫电子集团为龙头,以一批重点企业集团和成长型企业为依托,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 2.生物医药今年我省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将着力于抗癌药、抗感染药和心脑血管药以及消化系统药等领域选择一批新药实施产业化,以达到引导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将生物医药产业视为优先发展的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云南省将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为“十三五”期间的重点项目,生物医药成为云南医药产业“十三五”最具活力,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云南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生物资源、天然的药用动植物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先天优势。对云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要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从产业链、云药产品、项目、人才、融资渠道、企业等要素出发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打造云南生物医药大产业。  相似文献   

15.
李哲  罗寅  白鸿雋 《科技和产业》2021,21(9):247-253
大健康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效用的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对此产生了多种概念和认知.从产业投资视角对大健康的概念进行研究和归纳分类,梳理大健康产业生态和发展现状,通过统计数据结合实证经验剖析云南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在生物医药、健康服务、健康地产3个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领域提出实施路径和发展建议,以提高云南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5月9日,常州市政府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武进区行政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常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九云致辞。常州副市长张云云与国药集团总会计师邓金栋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药集团通过合资、合作、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参与常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常州市政府在行业规划、资源配置、行政许可、税收政策、产业资金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双方还计划在医药物流分销,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医疗健康产业,医药研发与工程设计,公立医院改革等领域加深合作。国药集团将设立30亿元的健康产业基金,落户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将支持国药集团在  相似文献   

17.
现代生物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一)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发展预防和诊断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学材料、组织工程和人工器官、临床诊断治疗康复设备。推进生物医药研发外包。  相似文献   

18.
中心简介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湖州营养与健康产业创新中心(简称湖州营养中心)是由湖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的独立事业法人机构。湖州营养中心致力于为营养与健康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聚焦于营养补充剂、食品安全、生物医药、临床检验和美容保健领域的产品开发。中心目前拥有1500平方米的研发和技术转化实验室及中试生产平台,配有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中心主要科研人员及顾问团队,均长期从事营养保健、生物医药等研发工作,在相关项目运营、专利申报及产品注册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9.
2020年4月,苏州市提出力争10年内建成国际知名的"中国药谷"。按照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定位,太仓紧抓苏州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风口",提出力争打造临沪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高地。文章分析了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筑标准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政产学研用"生物医药平台,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高人才储备,补全、补齐产业链条,为苏州达成规模万亿的世界级"中国药谷"贡献太仓力量。  相似文献   

20.
据《经济日报》报道,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近期在2018年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上表示,深圳正在积极推动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科技创新源头和全球知名的生物技术产业高地。深圳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建成国家、地方联合高端医学影像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国家基因库、广东省磁共振成像重点实验室等一系列重要机构,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不断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