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建华是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八大王之一的"目录大王".13岁时,他跟父亲到上海的一位亲戚家做客,在那里,他的亲戚带着他去照相馆拍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照片,这让叶建华对拍照片充满了兴趣.  相似文献   

2.
一日,温州商人范鸣强带着老婆孩子到北京旅游.他们和许多游人一样登上天安门城楼.城楼上人头攒动,大家都为眼前的壮美景致所陶醉.范鸣强却一声不响,沉吟不语.他老婆问他看见了什么发楞,他许久才回过神来,说:"我看到了商机."  相似文献   

3.
刘华 《理财》2006,(2):77-78
14年前,已故温州富豪王均瑶以首开私人包机之先河而蜚声海内外。14年后,又一批温州人开始上演天空“财富秀”。这一次,他们盯上的目标是:私人飞行。2005年11月23日,在号称当下中国第一大民间商会的浙江商会第一届年会上,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人民集团、天正集团等16家温州企业签约加入一家私人飞行俱乐部,“财主”们不惜耗费375万~625万元不等的巨资得到一个会籍,同时获赠一套独体别墅、一架飞机及一个私人飞机库。温州商人特有的高调,使得许伟杰和他的“乐清飞行总会”一夜成名。顶级“私人会馆”“他们加入的会籍全部是别墅级别的。”…  相似文献   

4.
曾涛 《南方金融》2002,(6):16-18
在广州呆久了,就有点飘然的感觉.一方面是亲身体验,受到广州小变、中变的鼓舞;另一方面是耳濡目染,受到各种传媒的强力灌输.于是乎,做人也似乎多了几分底气、豪气,甚至于天下之大,国土之阔,唯我广州、深圳独领风骚耳.近日,本人去了一趟温州,始觉外面世界同样精彩,有些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看不知道,一看吓几跳",不是吓一跳.温州人已经爬过沟、越过坎,大踏步地上来了.以前说"可怕的顺德人",今天变成了"可怕的温州人",这是事实,由不得你不承认.短短数天的学习考察,原先的优越感渐渐消失,取之于更多的是对广东未来的研判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在浙南经济发达地区温州,有一家当地无人不晓的"女子银行".粉红色的墙、粉红色的套裙、清一色的女性工作人员,营造出温馨的营业氛围."女子银行"是建设银行温州分行下设的一个分理处,之所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是因为在温馨的营业氛围之下,它还提供给客户实实在在、周到细致的服务,使温州人确确实实记住了"女子银行"这个品牌."女子银行"的出现也给我省商业银行营销策略的采用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商业银行亟待确立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6.
提起温州,人们皆知的是那些的生意人和小商品。殊不知,温州人最得意的还有一绝,那就是他们创造的“民间银行”。温州的“民间银行”不是正式注册的什么银行,当然也不是地下钱庄,而是指精明的温州生意人赊货变现的融资手段。人参是东北的特产,但著名的人参市场不在东北,却在温州  相似文献   

7.
王玥 《理财》2004,(5):37-39
杭州炒房人的一夜暴富,上海炒房人将房价节节抬高,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掀起炒房热潮……炒房已日益成为很多人心中盘算的大事.很多投资者已将买卖房地产当作最主要的投资选择,或者坐收租金以房养房,或者低进高出赚取差价,更有"眼光"者开始职业炒房.温州人更是成了炒房团的代名词,市场上也出现了诸如"太太购房团"、"xx媒体购房团"等一系列购房团体,似乎只要他们在哪里出现,那里的房价就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节节飙升.  相似文献   

8.
剖析了在全国外贸工作面临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困难情况下,温州民企加强境外商品城建设,带动温州产品出口;到境外反倾销国建立工业园区,成功绕行贸易避垒;摆脱贴牌依赖,拓展海外销售网络等多形式并举的"走出去"策略.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20年代,因为国内工业落后,大批洋商来中国生产洋货,疯狂赚取中国人的血汗钱.其中有一家英国的"飞鹰"炼乳,在我国更是到处设立代理商垄断市场,然后高价倾销其产品,在全国上下激起了一浪又一浪反洋货高潮,包括当时的温州城.  相似文献   

10.
温州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进程史上,"八大王"绝对算得上一号,他们充当着开拓者的角色,在起步时因为无意间抓住了中国计划经济的软肋--供求渠道不畅通,随后快马扬鞭,迅速积累起财富.  相似文献   

11.
王琳 《理财》2007,(3):33-33
邵联勤的头上顶着许多令人羡慕的光环,上海斯尔丽集团董事长、上海十大青年企业家、浙江省工商联执委、上海温州商会副会长……但最令他得意的是斯尔丽集团的董事长。对他而言,“斯尔丽”这个国内女装品牌惟一“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双冠王,才是他真正的得意之作。  相似文献   

12.
林伟 《理财》2006,(3):7-7
2006年年关前后,京城正在改制中的国企让温州人炒上了。新华社报道称,这是历经炒楼炒煤炒油炒艺术品之后,温州人瞄上的又“一单”新生意。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温州炒国企这单生意是“最后的晚餐”。因为,“从企业发展上讲,  相似文献   

13.
刘心武的所谓"秦学"研究,看作一种"戏说"、"大话"的文学创作则可,看作学术则是错误的.刘心武的"揭秘红楼"实质上是以小说创作中"想象"、"虚构"的做法来搞学术.他所索隐的历史也是以小说的笔法"创造"的历史.他在<百家讲坛>的成功是一种商业上的成功,对艺术作品<红楼梦>的普及性作用也是危害极大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温州逐渐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中,最出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之一——"温州模式"。"温州模式"说到底就是发展市场经济的模式,更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在"温州模式"中,政府、企业和市场三个要素是"温州模式"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温州模式"这三个要素在传统和现代"温州模式"下的特点和作用加以分析,并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国联 《浙江金融》2005,(12):14-15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片热土,温州的发展格局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但是,改革开放前,温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是非常落后的,当时的情况可以用"三少一差"来描述,即耕地少,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人均耕地不到04亩;国家投入少,温州五十年代是对台前线,六十年代是"文革"火线,七十年代是建设短线,建国后到1981年,国家对温州投入只有6.5亿元;资源利用少,温州资源贫乏,仅有的一点资源由于没有投入开发而不能有效利用;交通条件差,自古以来由于温州交通闭塞,使温州话自成语系,外地人根本听不懂温州话,"汽车跳,温州到"是当年交通落后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温州从实际出发,率先进行市场取向改革,走出了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富有区域经济特色的路子,使温州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温州的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入世5周年的时候,他成为中国企业抗诉欧盟鞋类反倾销"第一人".他也是一个有气魄的领导人,他一把火烧掉了人们对温州皮鞋的不信任,他更是一个爱学习的管理者,他先后在杭州商学院、中欧工商国际学院、长江商学院、国研·斯坦福大领导力班进修,深知现代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7.
温州——北京,1200公里。对许许多多温州百姓来说,天安门是一种想象。可是在1999年的秋天,一位叫范鸣强的温州人在携妻带子游北京时,突发奇想要承包天安门城楼开一家马列书店。在许多人认为是在“开玩笑”时,他神情肃穆地敲开了天安门城楼管理处的大门,结果管理处不仅当场同意,还破例对这家书店免收租金。范鸣强只不过是在京温州人沧海中的一粟,但他的创意和韧性显示了温州人思维里的固有基因——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敢于想象  相似文献   

18.
近读一报纸,说的是法国一位"傻"老板的经营故事:这位50多岁的老板拿出一瓶强力胶水和一枚价值5000法郎的金币,并在金币背面涂上一层薄薄的胶水,贴在墙上,然后"傻乎乎"地说,谁要是把这枚金币揭下来,那枚金币就归谁.大家都笑他是"傻瓜",纷纷前去揭币.当然人们在笑他"傻"的同时,他认识了这种强力胶水,当场纷纷掏钱购买.  相似文献   

19.
夏建新 《浙江金融》2004,(11):41-42
温州金融港的由来 温州作为全国金融改革惟一综合试验区,"温州金融"的概念如同当年的"温州模式"一样越来越受到全国经济界人士的关注.2003年春天召开的温州市九届党代会又给温州金融界布置了新的任务,市委书记李强在中国共产党温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商是温州城市的最大特色,轻工是温州产业的最大优势,活力是温州的主要象征,山水是温州的自然条件.今年一个时期,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从这些特点和优势出发,以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实施‘一港三城'战略".  相似文献   

20.
据报道,某中资银行以优越条件引进了一"海外归国"博士.该员到位后潜心工作,成绩斐然,无暇与人闲唠嬉笑,谁知日子长了非议丛生,有说其"不合群"的,有说其"清高"的,等等.最令他伤心的是,主管者也苟同非议,叫他要"注意"云云.无奈,"金凤凰"被迫"飞"到了一外资银行,并委以高任.临走时,他叹道:"不怕辛苦,只怕'心'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