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2009年1月,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减持前景较好的中资银行股,其“断臂”行为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不少的波澜。  相似文献   

2.
外资金融机构以战略投资者身份进入中国银行业,新桥并非第一家,而其之所以产业较大影响,关键在于事件本身不仅揭示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孕育着巨大机会,更表明中国政府推动银行业改革走向纵深的强大决心。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银监会对中行、建行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指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必须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进外资的股份,就是“用外国人的钱办中国人的事”。但是“洋股东”一定能拯救中国的银行业吗?  相似文献   

4.
9月28日,深发展停牌。当日下午,北京国际俱乐部,GE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等人出席双方合作的签约仪式,深发展向GE增发1亿美元新股。10月17日,华夏银行18家股东与德意志银行、德意志银行卢森堡股份有限公司、萨尔·奥彭海姆股份有限合伙企业正式签署《股份转让协议》,首钢总公司等18家股东将合计5.872亿股非流通法人股以2.72亿欧元作价协议转让给他们。该项协议尚需获得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加上此前的中行、建行引资结束,中国商业银行的收购价值正在逐步放大,作为稀缺资源的银行业,外资机构正在竭尽全力,放手一搏。德意志银行突进实际上,以德意志银行为首的财团拥有了华夏银行14%的股权,至此,5家A股上市银行当中除招商银行外均闪现外资的影子,而且其作用正在越来越"放大"。据了解,华夏银行和德意志银行同时还签署了全面技术支持协议、信用卡业务合作协议和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备忘录等战略合作文件,双方将在信用卡、财富管理、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资金产品研发等领域深入合作。德意志银行将在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零售银行和企业银行等方面向华夏银行提供先进的国际经验,有力提升华夏银行的国际化水平。此外,德意志银行将在华夏银行董事会提名一位董事。交易完成后,德意志银行将以9.9%的股权比例成为华夏银行的第二大股东。加上原有新加坡磐石基金投资公司(简称磐石基金),4家外资参股华夏银行的股权比例将达到20.86%。但外资目前在华夏银行的话语权十分有限,在此次转让中规定,转让给德意志银行及其关联方的股份总数在股改完成之时不得超过最大股东即首钢总公司所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任何一个受让方的股份数量在股改完成之时不得超过第二大股东即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所持有的股份。此次,外资入股华夏银行的每股价格为4.5元,相当于2005年中期每股净资产的1.92倍,其中包含了对价支付(即对价将由转股股东支付,而外资股东不再支付对价),但即便如此,这一价格依然高于可能获得10对3对价的A股价格。加快与具有实力的中资银行结成战略同盟并战略持股,不仅会带来巨大的财富收入,而且从长远看,也有利于实现他们在全球的市场布局。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价值的优质银行资源已是寥寥无几。民生和淡马锡亲密接触,浦发行已经外嫁花旗,招商银行则坚持"单身",对于急切寻找有全国性经营网点的德意志银行而言,华夏银行几乎已经成为了最后的选择。在上市银行中,华夏银行原有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外资对管理能力的提升作用在同等条件下将更为显著。当然,这需要时间。GE谨慎潜行而此前,GE、新桥、深发展则演绎了新的三角关系。"对于GE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很大的投资,同时,GE的想法也并不仅仅是协助深发展拓展消费金融业务,其重点应该在公司业务方面,这也是GE金融的强项。"知情人士称。显然,深发展引入GE是为了解决其燃眉之急。根据2005年半年报,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虽然比年初提高了0.84个百分点,但仍然只有3.14%,距最低资本充足率8%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更为现实的问题是,资本金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信贷资产的增长。2005年上半年,深发展的贷款余额同比下降了约4.3%。GE的进入,将一次性为其补充8个多亿的资本金,有助于其核心资本充足率迅速达标。在此基础上,深发展将获得更多补充资本金的渠道,比如发行次级债,而此前深发展不具备公开或定向募集发行次级债的资格。另一方面,GE的进入为一直寻找深发展业务突破点的新桥投资提供了一个路径。GE金融业务收入在2000年-2004年间占据了GE总收入的40%以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银行业的问题和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银行业依然在多个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同时面临全面开放后严峻的外来竞争.中国银行业必须认清形势,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6.
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是时代赋予中国银行业的重任,也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中国银行业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很高兴读到沈明高先生的《中国银行业将接受开放的洗礼》这类文章,除了文章写得不错外,更在于如今关注的话题已是中国银行业如何更好的适应开放后的市场竞争。由此我们获得这样一个信息:中国银行业不仅能够承受入世带来的挑战,同样也有勇气应对开放后的市场竞争。[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2008年7月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中国银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热点问题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亲历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专家学者们集聚一堂,共同回顾了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成就,对银行业改革开放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望了未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开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社会都是向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不断迈进,这种背景下的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巨大,而危机过后新的挑战和机遇又随之而来,中国银行应该把握好时机走好自己的国际化之路。  相似文献   

10.
受本轮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影响,"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格局将发生重大变革,全球银行业也将发生结构调整。本文分析了"十二五"时期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并对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定位及具体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面对境外战略投资者纷纷进入中国银行业,管理层应当如何应对?本文基于我国14家上市银行1992-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国内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资银行进入程度的加深,参股银行的比例不断提高,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权益收益率等盈利指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特征.据此本文提出,为更好地实现引资的效果,相比扩大25%的"红线比例",修改5%的下限比例将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东来  彭宗群 《新金融》2002,(11):36-39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蔓延,银行监管法律建设在世界各国得到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贾欣 《财务与金融》2009,(5):1-5,11
文本文选取2001-2006年11家原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相关指标,并引入年份虚拟变量,通过建立logit回归模型,研究了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时对目标银行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分析其动机和性质。研究发现,外资进入中国银行业的动机有三个:首要是逐利性,其次是安全性,同时受到宏观政策刺激的影响。而外资投资动机的主观性、变动性和其所处的非控制地位使得这些因素无法肯定体现其”战略投资者”的性质。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针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外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的比较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对国内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组织结构模式、品牌忠诚度、产品与服务以及专业化水平的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中资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中资银行在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身财富资产管理能力和服务团队的建设,既要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也要注重金融产品创新、建立高端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以及注重私人银行离岸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动机、策略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宪  熊福平 《新金融》2006,(9):8-11
本文根据外资银行跨国经营的理论,对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阶段、动机和经营策略作了较全面的分析,并着重考察了中国加入WTO后在华外资银行经营行为的变化和调整,意在探讨隐藏在这些变化后的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的整体策略。本文还分析了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国内银行绩效影响的短期效应,并同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计量结果表明,由于我国经济金融体制上的固有特点,我国银行业绩效在面临外资竞争时,也表现出了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e examine whether the price impact of foreign investors on the Korean stock market from December 2000 to February 2007 generated a momentum phenomenon. In our empirical results, foreigners seem to have exerted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on prices in “up” markets (periods of positive stock returns), but have had little impact on prices in “down” markets (periods of negative returns). We document that the impact of foreigners’ trades is concentrated in large companies. Most importantly, when the market is in the up state, the returns of stocks of large companies that were positively affected by foreign investors in the previous six-month period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subsequent six-month period. As a result, the subsequent six-month return on a past “winner” stock portfolio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n a past “loser” stock portfolio. This brings to mind a momentum phenomenon that has been reported not to exist in the Korean stock market.  相似文献   

17.
Chinese authorities hoped that participation of foreign strategic investors (FSIs) could improve the profitability of Chinese banks both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While past studies have typically focused on the effect of FSIs on banks'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quality of profits through earnings management. We use matching theory to consider the selection bia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banks with FSIs hav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heir financial reports because they conducted less loss-avoidance management of earnings, but they engaged in as much management to avoid earnings growth decreases as non-FSI banks did.  相似文献   

18.
李晓华  王向宁 《银行家》2004,(11):56-58
金融监管当局对于中小银行引进境外投资者的风向,正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国内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化而变得越来越明朗。 2002年,李若谷在“2002年世界华人论坛”上表示,央行鼓励境外投资者作为战略投资者进入中小银行。同年,人民银行监管课题报告《进一步发挥现有中  相似文献   

19.
A simple way to mitigate the winner's curse in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IPOs) i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informed investors in IPO markets. In Taiwa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not permitted to subscribe to fixed-price IPOs. Excluding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raises uninformed investors' allocation rates. We show that the winner's curse is still present in Taiwan's fixed-price IPO markets even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but that IPO underpricing is reduced by at least 4 percent due to alleviating the winner's curse, as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re excluded from the fixed-price offerings.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了2002—2014年宏观经济的月度与季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以影子银行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了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的宏观效应,并进一步剖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影子银行体系对传统的利率传导机制产生了显著影响,表现为利率水平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明显下降,而影子银行体系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效力日益增强;二是利率传导机制受到抑制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利率变动对贷款创造的影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三是除金融抑制的大环境之外,中国过于频繁变动的宏观经济政策是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