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高盛帝国     
杨吉 《投资与合作》2010,(4):104-105
时间追溯~U2006年年底,也就是危机爆发前的某天,在位于百老汇大街85号高盛总部30楼的办公室里,高盛首席财务官大卫·维尼亚(DavidViniar)召集了各部门主管。紧急召开了一个以“抵押风险”为主题的会议。高盛使用的风险管理模式平均每天要收集2.5万个数据进行风险测试,当次级债风险尚未充分暴露时,风险控制系统已经发出了预警信号。在与其他主管共同仔细查看了整个投资组合后。维尼亚当即决定采取卖空对冲策略以防房地产价格下降。  相似文献   

2.
国家主权部门的债务是我国国家整体债务的主体并在逐年增加,国家主权部门资产的风险市场价值能否有效覆盖其债务是判断我国国家债务风险的核心所在。本文采用金融估值中的现金流折现法对我国主权部门资产的风险市场价值进行评估,并依据不同的市场风险溢价进行了估值的敏感度分析,并在此框架下分析我国主权部门的预期债务风险。研究发现,2011—2014年,在假定的中等风险参数的敏感度测试中,我国主权部门的资产风险市场价值已逼近对应年份主权部门总负债的水平,且此种逼近程度在逐年上升;而在设定的高风险极端情况的压力测试中,我国主权部门则会陷入资产风险市场价值低于负债的困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本市场高频交易数据,采用条件在险价值模型对我国37家上市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进行测度,运用DCC-GARCH模型研究房地产、银行、证券和保险四个部门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并通过VAR模型采用方差分解方法构建该四个部门间的跨部门风险溢出网络;最后以新冠疫情为例,分析突发事件对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发现,系统性风险主要贡献来自房地产部门,然后依次是银行、证券和保险,其中又以证券部门的风险溢出最大。动态相关性分析表明,近年来四个部门间收益率主要呈正相关关系,但是房地产部门与银行部门之间、保险部门与其他三个部门之间存在过短暂的负相关关系;房地产部门与证券部门的动态相关性有较强的持续性,证券部门和银行部门的相关性受市场信息冲击较大。危机会提高部门间的关联性,使得各部门风险溢出增大。在危机时期,房地产部门会变成风险的主要输出方,其对各部门的冲击较大且持续性较强,保险部门始终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接收方,各个部门之间的风险溢出是非对称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飞速发展,反映在房地产信贷业务的法律风险也日趋显露,笔认为应当引起银行信贷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对银行而言,风险管理并不单指设立一个风险管理部门。而是要设立一个风险控制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各部门分工合作确保风险被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该文探讨了债券交易主要风险的控制手段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相继成立事后监督部门以来,通过连续、及时、准确的监督,对会计、国库、货币发行等部门核算风险的防范和业务质量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相关核算业务系统的不断升级,事后监督在风险预警方法、手段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相对落后,未与前台核算部门形成风险分析、预警的合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后监督系统安全制度建设。如何构建整体、量化的风险监测与预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基层人民银行业务核算和监督工作的实际,探讨构建风险预警机制的必要性,风险预警机制的构想、构建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部、外部环境因素的作用,使财务系统运行偏离预期目标而形成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我国企业存在着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财务风险的有关问题及其如何防范应是企业管理部门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彭玉镏  康文茹 《武汉金融》2020,(1):72-76,88
本文采用滚动回归和岭回归法,对“619”汇改后2010年7月至2019年3月这一期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外汇风险暴露水平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熊市和“811”汇改大幅降低了外汇风险暴露水平;外汇风险暴露水平对未预期到的汇率变动具有明显时变性和非对称性;制造业各子行业的外汇风险暴露水平差别较大,竞争力弱和国际化程度高的行业外汇风险暴露较高;公司规模、账面市值比、资产负债率对制造业整体外汇风险暴露水平影响不明显,但规模、账面市值比在各子行业中表现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9.
作为开放经济的核心变量,汇率在一国经济中举足轻重,2005年7月21日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不断加大,人民币升值给各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引起学者和业界的关注。本文对汇改后我国股票市场外汇风险暴露的行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行业中有56%的行业存在显著的外汇风险暴露,且各行业均受到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冲击。从行业属性来看,外汇风险暴露呈现以下特征:竞争性行业的外汇风险暴露明显高于垄断性行业,石化、交通运输和水电煤气等垄断行业外汇风险暴露均不显著;制造业外汇风险暴露的整体水平高于其他行业,农业、流通服务业(除房地产业)外汇风险暴露不显著,说明地域和国家政策保护等因素使其所面临的全球竞争程度较弱;从进出口行业来看,进口行业受益不明显,出口行业受到的负面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10.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部风险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全面铺开,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目前我国审计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然而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上存在很多风险,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受到影响。本文将对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能够缩减的内部风险的成因及解决办法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提出对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表现形式 近年来,由于发生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社会审计风险已得到了审计界的重视,审计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人们对内部审计风险的了解和认知还不够,思想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因此,作为银行内部的监督部门,有必要了解银行的内部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快速提高受到各界的关注。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国家但高于新兴经济体国家,杠杆率的结构性特点突出。本文在对我国家庭部门杠杆率进行纵向、横向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居民加杠杆买房是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主要因素。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家庭部门的偿债压力,对消费和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经济金融健康稳定发展。为解决家庭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问题,本文认为需要充分发挥消费对去杠杆的积极作用,统筹做好家庭部门和其他部门去杠杆,解决相关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温启元 《投资与合作》2014,(12):252-253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有企业投资风险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内容,越来越被各部门重视,如果不做好应对和预防工作,很难保障国有企业的发展与生存。本文结合我国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对傲资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丁宁  仇成民 《中国金融》1997,(12):38-39
为外汇业务装一个﹃安全阀﹄丁宁仇成民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银行外汇业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外汇业务风险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有效地规避风险,是摆在各外汇业务部门和外汇监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国家外汇管理局济宁市分局就此作了一些有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拟采用回归分析对我国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暴露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是否存在外汇风险暴露问题。实证结果表明,新汇率制度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暴露是存在的,而且在考虑汇率变动的时滞效应后,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暴露是比较显著的,因此商业银行加强对汇率风险的管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外汇风险暴露是企业日常经营中可能面临的、可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的风险之一.本文从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管理的视角出发,在阐释企业外汇风险暴露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企业进行外汇风险暴露测度的必要性、方法及技术准备进行了分析,以便为企业进行外汇风险暴露监测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度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监管当局的重视,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针对大额风险暴露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与制度,但是,基于市场环境等因素的作用,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实施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在我国,大额风险暴露监管尚处于探索阶段,与国际规范与较佳实践尚存差距,加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集中度风险频频爆发,如何加强商业银行大额风险监管、控制信贷风险显得刻不容缓.本文在分析大额风险暴露的监管演进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大额风险累积的原因做了分析,提出了强化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的监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如人们生活在充满着风险的社会一样,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经营有经营风险,投资有投资风险,财政监督有监督风险。一直以来.许多人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医.认为财政监督工作没有风险、财政监督部门不承担风险,或者财政监督风险难以避免。伛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监督的不到位、处理的不恰当,都可能招来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因而财政监督也存在着风险。如何规避财政监督风险,对财政监督单位和个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苟文均  袁鹰  漆鑫 《金融研究》2016,429(3):74-91
本文以CCA模型为基础,对债务杠杆与系统性风险传染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债务杠杆攀升能够通过推升国民经济各部门风险水平,并使风险积聚于占据网络结构中心的金融部门,进而通过债务和股权两个渠道显著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生成与传递。基于我国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国民经济尤其是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杠杆的大幅攀升,已显著推升我国系统性风险水平,而在国民经济部门间实施杠杆转移,通过大力发展企业股权融资改善企业融资结构等措施能有效提升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健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对金融部门的债务风险传导过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债务风险累积将导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扩大;(2)商业银行信贷分布过度集中会导致商业银行不良率上升;(3)收益的激励效应对非上市城商行、农商行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部门承担了实体部门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