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平 《国际市场》2005,(4):18-20
上世纪90年代,洋酒进驻中国曾一度败北。当时洋酒撤柜、公司撤离的景象使现在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一直还对洋酒的二次进驻不屑一顾。但是,2004年关税下调后,人们突然发现了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虎视眈眈的洋酒,那些晶莹剔透的瓶子,让一度信心十足的国酒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2.
去年上半年.我国进口葡萄酒1778.2万升,价值1669.5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8.6%和35%.进口酒在我国市场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经过长期运作,进口洒却逐渐陷入一种自己设下的迷局。不突破这个迷局,进口酒的春天还会很远!  相似文献   

3.
蕊杉 《糖烟酒周刊》2006,(21):48-49
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进口葡萄酒约5.3万吨,其中两升以下小包装产品占约20%;2006年1~3月,进口葡萄酒约2.1万吨,同比增长75%。随着关税的降低,进口葡萄酒向国内市场进攻的脚步不断加快。然而,从年初关于“芝华士成本只有25元”的报道到近期“揭开洋葡萄酒高价灰幕”的口水战,在围绕产品价格这一焦点互揭“内幕”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场中洋葡萄酒的无硝烟较量。  相似文献   

4.
王克亮 《华糖商情》2003,(49):27-27
最近,经常有经销商询问我们洋酒的发展前景和代理洋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前几期,我们针对洋葡萄酒在中国的布局、发展状况、未来前景做了细致的论述。这里,我们想针对那些想代理洋酒的经销商朋友,谈一谈在代理洋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翔 《华糖商情》2001,(30):26-26
上期我们对湖南省的葡萄酒市场进行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市场总体形势平淡,但商家对今年下半年的市场情况持乐观态度。在本期对湖北省葡萄酒市场的调查中,市场表现依然平淡,但遇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瑶筝 《糖烟酒周刊》2005,(38):B0037-B0037
据一份权威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酒类市场总量近3300万吨,今年仍将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但从各酒种的情况上来看,白酒将保持低迷状态.葡萄酒、洋蒸馏酒、果酒的增长势头将加快,特别是果酒,增长的速度将快于其它酒种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中国市场洋酒消费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全国多个省市出现洋酒销售井喷态势。在洋酒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关于洋酒渠道延伸的问题甚嚣尘上,并形成了鲜明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烈性洋洒应该向普通餐饮延伸,以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烈性洋洒的消费基础还比较薄弱,应该注重培养高端消费人群,运作大众餐饮无疑会分散厂商的精力,与目标消费人群越来越远。到底烈性洋酒应不应该开拓大众餐饮,横亘在洋酒与大众餐饮之间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贵阳葡萄酒销量增长很快,当地经销商估计年增长率在10%左右。相比我们去年对于贵州市场的调查,贵阳红酒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长城的市场综合占有率最高,大概在40%以上,而且它的固定消费群体正在稳步增长中。如今,长城销量稳定,转入了市场维护阶段。  相似文献   

9.
2004年,进口葡萄酒占到了中国葡萄酒市场总量的五分之一强;时至今日,进口烈性酒依然是夜场、礼品酒市场的主角……进口酒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中国酒市场的结构。为此,《糖烟酒周刊》在国内媒体中首开进口酒专栏,向酒类厂商展示一个真实的进口酒市场。通过“洋酒中国行”栏目,我们希望能够实现双重价值:第一,给进口酒一个平台,实现与国内渠道商的深度沟通;第二,国内酒“以洋为鉴”,使经营思路与运作方式更加科学、理性?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7,(14):84-86
“说起来我们的产品在当地市场的基础挺好的。但是,现在可能是到了市场的成熟期了吧,销量不增也罢,下滑的态势已开始显现,真是让人头疼啊……。”甘肃天水的韩经理提到此事一筹莫展。  相似文献   

11.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5,(29):22-23
河南市场上一线品牌和二线品牌之间泾渭分明.一线品牌里面,张裕的表现最为抢眼,稳居三大品牌之冠:华夏长城和烟台长城进攻态势也很猛;王朝扎根餐饮.在流通领域和商超终端较难看到.在二线品牌中.池之王占据了南阳、新乡、安阳等地市场销售冠军的位置,而雪兰山、长白山等东北酒下降很快,虽然市场上也可以看到,但是很难上量。  相似文献   

12.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4,(16):27-27
关注葡萄酒,所以总喜欢拿葡萄酒来类比,看到一些事情和变化,总会自然而然地联想起葡萄酒,并问上几个“葡萄酒会怎么样?”的问题。比方说,前一阵子,我们了解到,广州即将新建几十座高星级酒店,现有的酒店格局将出现变化,因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撰写了《广州酒店变局带来葡酒新变数》的文章,读者反映不错。比方说,在山东,我们看到当  相似文献   

13.
阻碍干酒和消费者“亲密接触”的到底是什么因素?很多经销商的答案是价格,认为过高的价格阻碍了干酒市场的发展。但是在我们调查中发现,低价干红并不旺销,相反,一些高端干酒却显得比较活跃,比如张裕解百纳系列、华夏长城年份酒系列。张裕解百纳在商超中最低价格都在60元/瓶以上,而华夏92在华南市场的餐饮终端的价格高达300多元/瓶。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低价干红不旺销呢?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徐景新经理认为:价格是干红旺销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17):60-62
在葡萄酒的消费淡季,我们却惊奇和欣喜的看到东北葡萄酒企业的大力反弹。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沉淀。积蓄力量的东北正规山葡萄酒生产企业卷土重来,寻求市场的重新布局,其中唱主角的就是东北山葡萄酒的两大代表性企业:通化股份和长白山。 新华联重组通化股份,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架构分布初露端倪,喜庆红和喜庆干红在婚宴市场酝酿红色风暴,超级爽口的绿色旋风为今夏带来一丝凉意,“红与绿”主题促销活动掀起了通化股份夏季推广的帷幕;长白山酒业梅河、蛟河基地的分立、高端冰山葡萄酒的上市、新的招商思路和营销策略的出台,印证了长白山总裁张传海的那句话:“山葡萄酒不相信眼泪”! 此次山葡萄酒两大龙头企业再度发力,与以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差别。从产品线来看,两家企业都保留了山葡萄酒产品,但在此基础上,通化股份推出了1959国宴用酒、高级干红2000等中高档产品,长白山推出了洋姑娘、五味子、窖藏系列干红,而且两家企业都运用当地资源优势,推出了冰酒。从营销模式来看,通化股份的“红与绿”促销,长白山发力政务、商务用酒以及红酒俱乐部营销,都为山葡萄酒市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山葡萄酒企业爆发能否启动市场的新纪元,我们将拭目以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梁剑 《糖烟酒周刊》2005,(38):A0048-A0049
葡萄酒在中国市场建立的是全局性的消费文化,这影响了区域品牌的形成:今天压制区域品牌形成的因素正在成为区域品牌队伍形成的一个诱因:二线品牌区域化趋势明显,今天的二线品牌必将成为明天强势区域品牌的主力阵容:三大品牌推出适应区域市场的产品,这些产品以副品牌等形式出现,是变相的区域品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2003年和2004年前两个月全国葡萄酒市场调查的总结部分。虽然与白酒、啤酒相比。葡萄酒的市场规模还很小,但是在调查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葡萄酒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葡萄酒的市场销售出现了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一些区域。葡萄酒还超过了白酒,成为人们过年的首选酒类产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篇文章叫作“祖国山河一片红”是毫不为过的。另外。“一片红”也反映出葡萄酒厂商的奋斗信心。作为健康酒种,购买葡萄酒的观念已经红遍全国,葡萄酒的产品也肯定会在不远的明天红遍全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海关总署披露的数字显示,今年1~2月份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和进口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8.6%和35%。进口葡萄酒虽然并没有像很多专家预测的那样产生“井喷”,但其市场销量还是在稳步提升。这种增长并非表现在具有消费进口酒传统的一线城市市场,比如京、沪、粤,而是集中在一些以前进口酒市场不太活跃的二线市场,比如湘、桂、鄂等,可以看出,进口酒的市场接受层面正在扩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越来越频繁的品鉴酒会、时尚赞助、专卖店开业等活动,进口葡萄酒正在成为新的关注焦点。不仅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而且大代理商也加速了直接开发进口酒的进程。更有业界人士预测。2007年进口酒的发展会对2006年普遍走强的国内葡萄酒企业板块产生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良度 《华糖商情》2001,(24):22-22
前些期的市场调查对东部几个省份的葡萄酒市场做了大致勾勒,本期我们来到了美酒之乡——古老的新疆。作为西北边陲省份.新疆的消费量与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有着巨大的差距.但是独特的化底蕴、地产葡萄酒的崛起都使人们迫切的想揭升新疆葡萄酒市场的而纱。提起葡萄酒,人们总会想到高贵、典雅等词汇,张裕、长城、王朝三巨头的干红,超市价三四十元,酒店售价高达百元,  相似文献   

20.
《糖烟酒周刊》2004,(37):30-32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本刊坚持从市场的角度观察和研究葡萄酒,我们与行业内几乎所有骨干企业的负责人、与行业内大量骨干商家保持着紧密联系。本刊先后发表过多篇对市场的独家分析和判断,在行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比如2001年提出“带状葡萄酒市场分布”,2002年研究“葡萄酒买断品牌走向”,2003年发布“葡萄酒两端拉伸,寻找多个价格平衡点”今年,我们独家提出的观点有“葡萄酒品牌分化正在进行”,“酒庄酒成为高端酒的下一个出口”、“大品牌区域化运作显著”等,今后,本刊葡萄酒编辑部还将就这些观点进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