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台产业合作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斌 《亚太经济》2006,(5):117-120
本文在现有区域专门化分工与区域产业合作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闽台区域经济分工的现实差异和深化分工与合作的支撑条件,提出了推进闽台区域经济专门化分工与产业合作的对策思考,以期继续加强和深化闽台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2.
张唯实 《发展》2006,(12):67-68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在空间区域上的分布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性和不平衡性。西部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培育面向全国甚至全球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那么,西部地区采取何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才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缩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异,这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主要以区域分工的演变规律为背景,说明区域分工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唯实 《发展》2008,(3):78-79
比较优势是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为了在全球竞争中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无疑要培育和形成动态比较优势。我国利用自身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加入全球分工链条的时候,无疑是遵循了比较优势的发展思路。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深化,对此模式所引发的种种后果在国内外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争议。从动态比较优势的观点来看,我国肯定会提升产品科技实力,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换力。  相似文献   

4.
李非 《开放潮》2004,(10):14-14
在经济区域化浪潮的冲击下,海峡两岸经济正不断走向日益深化的区域分工,以寻求最佳的资源配置,取得相对的竞争优势。两岸在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中若不及时行动起来,走区域协作的发展道路,将处于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5.
试论跨国公司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跨国公司通过资本等要素的跨国流动来推动国际分工来推动经济微观一体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则运用行政手段 ,从国际经济合作和发挥相互比较优势来推动宏观一体化 ,微、宏观两种动力在发展中既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本文认为 ,跨国公司在区内的发展提升了区内比较优势、统一了区内游戏规则、深化了区内的市场 ,进而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导致了投资的创造和转移效应 ,并且促进了跨国公司在本区直接投资以绕开各种壁垒。在论证两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 ,又论证了两者的互动和进一步融合 ,认为这是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将推动世界经济朝一体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一个国家依托本国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举措。本刊已于上期刊登了国资委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之上半部分,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总体形势以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期将继续刊登本报告的下半部分,着重于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形势下,对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董博 《辽宁经济》2005,(7):72-73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带动下,以网络,通讯,计算机等为载体的新经济欣欣向荣。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在相当程度上对经济起了催化剂的作用。速度和效率作为新经济最引以为豪的特点,世纪经济将在纵向上对工业,供应商,顾客,贸易和物流公司进行重新分工。  相似文献   

8.
陶表红 《老区建设》2010,(22):12-13
江西省是一个生态资源相对丰盈的中部省份,发展生态经济是将这种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是江西经济在中部崛起的有效发展模式。本文对江西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势及发展思路进行了一些思考,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生产分工背景下,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成为影响企业生产区位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新经济地理框架下构建开放条件下理论模型,探讨不同贸易成本下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对垂直关联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刻画出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共同作用下,伴随贸易成本变化出现的4种垂直关联产业空间分布模式。表明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分工地位是在现有贸易成本条件下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果,而吸引上游产业在中国聚集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0.
将航空经济纳入经济形态演变的过程中,分析其产生的内在逻辑。由于分工的深化不仅推动市场边界的不断扩展,而且分工的演进决定了市场需求的结构变化,进而使市场的扩展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形成成为航空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沿着组织形态演进的效率依据,得出航空经济是高级阶段的新型国际经济组织形态,并且技术创新是经济形态动态演化的动力。最后分析了网络经济的嵌入与现代经济体系的构建意味着航空经济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后广东与香港区域经济合作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和香港基于比较利益优势互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产业一体化体系,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划其在资源禀赋上的优势,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和低廉的生产成本,成为了香港厂商制造业外移的重点,同时香港因为拥有广阔的市场网络、充足的资金和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充当地区性工业支援中心和策略性控制中心,在产业合作方面,粤港的分工与专业化无疑是明显的,广专注于制造,香港专注于投资和管理,由于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资源的节约甚至产生因分工而获得间接的经济效果-由于注意力集中于更窄的生产领域引起的技术进步,在贸易方面,香港凭借其比较优势-发达的渠道网络更是承担了中国内地对外贸易的转口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贸》2012,(9):42-47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进程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一个国家依托本国资源禀赋及比较优势,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和国际分工,提高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背景,本文分析了全球价值链理论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指出我国应从更开放、更全面的视角,一方面制定实施支持性政策,从宏观微观各层面上推动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并逐步占领全球产业分工中的有利位置和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环节,为国家谋取更大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实施保护性的政策措施,将产业安全保护工作前置化,降低嵌入全球价值链之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走向“一体化”与“区域性分工”的粤港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制度与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强调在调整中实现新的经济区域分工。在此前提下,把握宏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综合分析地区经济的比较优势,科学地进行不同地区经济主体功能定位,积极推动区域性分工,制定不同地区各自的与相互间协同合作的发展战略,才能够使粤港澳之间真正形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健康发展的新型关系,实现“一体化”基础上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分工、专业化与产业集群演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研究产业集群机理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经济布局的合理化、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空间创新系统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与弹性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够更好地适应分工日益深化的社会大生产方式,满足市场的需求。产业集群内企业间通过分工与专业化机制所实现的报酬递增经济是单个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产业集群的集体行动所带来的集体效率使产业集群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本文运用分工理论,从专业化分工角度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演进机制,并针对当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专业化分工及其非市场协调机制:企业组织与政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文献梳理,考察了专业分工过程中的非市场协调机制,讨论了市场分工的不完备性与企业的协调功能,分析了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的微观协调机制,以及专业化分工进程中政府的作用和局限性,特别分析了转型经济中政府职能对分工专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俊芳 《特区经济》2006,(12):45-47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认为各个国家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并可以从中获益。但比较优势并不总是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对中国外贸数据的分析也证明了这一点。只有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经济主体才能获得较多的比较利益。影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石建平 《福建经济》1991,(4):12-14,35
为实现九十年代我省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们不仅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也要优化区域布局,努力提高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在我省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遵循正确的地区经济布局的指导方针,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促进沿海与内地经济协调发展;调整和重塑区域分工格局,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是“八五”到2000年我省区域经济布局中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加入 WTO后 ,中国将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和参与国际分工中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的投资来源国 ,中日经贸关系对中国在 2 1世纪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影响很大。为了深入具体地考察两国间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 ,本文对国际上通行的有关测定方法做必要的修正后 ,分析了过去 1 0多年间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以及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状况。分析结果表明 ,中日两国间国际分工类型在总体上仍以垂直分工为主 ,同时具有局部向水平分工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