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皖南,特别是徽州外销茶叶为中心,考察了晚清(1840—1911年)外销茶税的征收过程。文章以学界有关中国古代茶税研究成果为基础,将研究重心由传统转为近代,由综合转向局部,聚焦近代社会转型视阈下皖南茶税征收的政策管控和利益博弈的动态演化,试图勾勒出近代皖南茶税征收管理的独特性,以深化对晚清社会变迁背景下清廷税收管理能力嬗变过程的理解。文章首先利用官员奏折、日记、徽州文书、地方志及家谱等资料,对咸同兵燹以来皖南外销茶税由课转捐、由户部负责转为“督臣派员抽收”的特殊格局予以整体梳理。同时以曾国藩改革皖南茶税征收模式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章程颁行、捐厘分征等举措。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毛竹与污泥的燃烧特性,本文采用热重分析法对毛竹、污泥、毛竹与污泥的混合样分别进行了热重试验.结果表明,毛竹比污泥具有更优良的燃烧特性,污泥更适合作为缓慢燃烧的燃料.  相似文献   

3.
钟晟  张军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29-32
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文化是皖南古村落意识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近几年的旅游开发中,并没有此方面的专门开发.文章提炼总结出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文化,分析对其进行主题开发的可行性与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废茶制备防晒用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成分中的茶多酚、茶碱等是良好的紫外线吸收剂,具有防晒作用,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是皮肤的营养剂。用茶提取液制备防晒用品,既具有防晒效果,又有护肤作用,可改善防晒用品的使用感觉,提高品质。通过试验,成功研制了多种性能良好、性价比合理的含茶提取液防晒用品,为我国废茶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健康     
防治感冒用“茶疗”茶叶何以能治感冒?是因其含有的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咖啡碱、茶碱均有利尿清热作用;茶多酚有抑菌、杀菌作用;儿茶素可治偏头痛;维生素C可增强体质,有抗感染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陈光 《开放潮》2003,(4):60-61
作为一个正在飞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正日益成为福建农垦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垦区的无公害食品面积达11466公顷,产量达84678吨;有15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1 373.33公顷,产量10102吨,产值达8000万元,出口创汇40万美元,其中福建农垦拳头产品茶叶有8种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垦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场职工收入,实现社会、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次利用土改时期皖南祁门、屯溪、绩溪及当涂四县(市)登记的《土改前各阶层占有使用土地统计表》及歙县档案馆所藏《歙县地籍清册》等档案资料,从微观角度对民国时期皖南永佃户占当地农户比重,永佃土地占当地耕地比重及分布,永佃土地权属状况及皖南永佃租率进行实证研究。以具体的统计数字证明永佃制在民国时期皖南是普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对永佃制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民国时期的永佃制是一种为中农以下阶层掌握的,能够保障佃农土地产权,对佃农有利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次利用土改时期皖南祁门、屯溪、绩溪及当涂四县(市)登记的《土改前各阶层占有使用土地统计表》及歙县档案馆所藏《歙县地籍清册》等档案资料,从微观角度对民国时期皖南永佃户占当地农户比重,永佃土地占当地耕地比重及分布,永佃土地权属状况及皖南永佃租率进行实证研究。以具体的统计数字证明永佃制在民国时期皖南是普遍存在的。在此基础上,对永佃制的性质进行了讨论,认为民国时期的永佃制是一种为中农以下阶层掌握的,能够保障佃农土地产权,对佃农有利的土地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的茶叶生产大国,目前茶叶却面临着很多方面的困境,实行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提出我国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必要性,并梳理了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了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是我国最大的产茶大省.茶叶产业是福建省重要产业之一.但近几年由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的不断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主要的障碍.文章分析了福建省茶叶生产、出口现状,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并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福利效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清代晋帮茶商与湖南安化茶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晋商是明清商帮中重要一支,其中的茶商以明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成为国内主要茶叶商帮之一。湖南是著名茶叶产区,晋商在湖南安化采茶、制茶,并将加工后的茶叶运销到西北茶市,实现了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国内及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安化当地形成了以茶叶生产、加工及包装一体化的地区生产格局,极大地促进了湖南及安化当地经济的发展,晋帮茶商也因此获利,二者在茶叶贸易中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马肇奇  汤平 《首都经济》2006,(6):105-107
滇红(红茶)、大佛龙井(绿茶)、普洱茶(黑茶)、台湾冻顶(青茶)、君山银针(黄茶)、福鼎大白茶(白茶)六种茶叶共同拼制出了奥运五环旗,老舍茶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不久前,北京市大碗茶商贸公司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文联、宣武区文化委员会联合举办了老舍茶馆第三届茶文化节暨“五环茶,迎奥运”活动。这是继2005年4月29日接待连战一行之后老舍茶馆的又一重大活动。实际上,老舍茶馆自开业以来已经接待了50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有“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张继平 《走向世界》2012,(24):25-27
济南话有个词儿.叫做“喝茶的”。这词外地人也听得明白.就是越琢磨越糊涂:为什么糊涂呢?是济南人对这个词的用法。喝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都懂。但济南人说的“喝茶的”,大多数语境下却另有含义,甚至根本就与喝茶没有一丝关系。但“喝茶的”这个词的起源却实在与济南人讲究礼仪和饮茶风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胡婷 《今日重庆》2022,(2):82-83
云起雾涌之时,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凌空飞渡的白龙马和茶仙女显得格外梦幻壮美. 在武隆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白龙马和茶仙女在武隆这片山川秀美之地相识相知. 当这方土地遭遇瘟疫肆虐、满目荒凉之时,白龙马断臂成马,助人劳作;茶仙女则削肉入泥,长成茶树,为人治病.  相似文献   

15.
品茗     
下午的时光,经过一晨一夕的过滤,从容里略带三分洒脱与慵懒,阳光细碎迷离,一切喧哗跃动都略嫌几分疲惫,一颗冰清之心此时也携有几许倦意,这时,最想寻一静处,让心停靠片刻,捧一杯茶,任流云从头际渐渐掠过飘远,任时光在脚下弥漫聚合成黄昏薄雾,任思绪融化在一杯清茗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杨天敏 《中国西部》2002,(4):120-121
蒙山,位于四川省名山县城城西,是一座历史悠久,以风景秀丽闻名遐迩的名山。享有“仙茶”之誉的蒙顶茶即产于此。蒙顶茶色、香、味独具一格,因其独特的品质、精湛的制艺、娟秀的外形,自唐至清一直被列为贡品,故有“扬予江中水,蒙山顶上茶”之佳句广为传颂。“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将蒙顶茶与著名音乐曲牌“渌水”同夸并赞。历代文人墨客多将其蒙山名茶作为创作题材、吟咏对象,留下许  相似文献   

17.
寻源普洱茶     
在中国,普洱茶是一个堪与龙井、大红袍媲美的名字,也是云南茶叶的招牌. 普洱茶之名源于云南南部的普洱县,成名于清朝中后叶,是由大批内地汉人茶商跨越原始丛林,经过数百年的种植摸索并经由马帮贸易开始走向外界的.当年它的最大市场不在江南,不在内地,而在欧洲、印度、东南亚以及香港、台湾等地.普洱茶贸易鼎盛时,其主要产品"七子饼茶"畅销全世界,乃至今天成为收藏珍品.  相似文献   

18.
岳西荼业可持续发展与有机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分析安徽省岳西县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成就与特点,提出在新世纪岳西茶业产业必须发展有机茶,创立名茶品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茶被誉为“国饮”。茶,是中华国字号的文化精粹。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扩展,茶品、茶具、茶艺、茶道……茶文化不仅局限于品茶之享受,更是审美的享受,精神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周霞 《科技和产业》2014,14(9):68-71
现代旅游不仅是经济消费,更是文化消费,茶文化旅游正是以它传统的养生和休闲方式,独特的观光和体验价值,高享受的服务,迎合了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界定了茶文化旅游的涵义,并基于对茶文化旅游开发意义的理解,探究了如何深入开发茶文化旅游,以促进茶业、旅游业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时,针对茶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重点——产品设计,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如何遵循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出受欢迎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