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部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先后提出了"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等重要论述,农业农村部也连续多年把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工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农业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多次被写入国家有关文件和规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形势下,基层农广校如何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推上新台阶?笔者根据多年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践,认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在遴选对象、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培育体系建设等五个方面做好文章。遴选确定好培育对象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前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是一种简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农业、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空心化"、农业"兼业化"的发展趋势逐渐明显,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改善此情况的必然途径。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定义,分析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和实践困境,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时要强化农民的职业认同感,据此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路径,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有效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则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最先一公里",只要把握"源头",整"活"农民师资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5.
<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重大举措。江苏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省试点,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各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格局。2016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向制度化、法制化轨道阔步迈进的根本保障。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部委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安排,各地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主要依托,紧扣当地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完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扎实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代表性强的典型做法。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规范化、系统化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新时代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工作面临的重大命题。本期专题聚焦全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系统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建立的模式经验,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7.
<正>2012-2014年,建平县农广校按照《辽宁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方案》的要求,结合建平县实际,全面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制定总结了"335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模式。一、"3353"模式基本内容"335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  相似文献   

8.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是新时代对当前农民职业素质提质增效的一种基本方法.然而,千万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道路"仍然受多种因素影响,且在培育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本文刍议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新时代培育高素质、高标准、高质量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2012年农业部启动了100个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着力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各项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聚焦。在试点全面推进之时,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先行者,深刻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征、背景意义、发展思路,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方向和推进措施等,对推进这场"三农"问题的重大制度变革至关重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先行者肩负历史使  相似文献   

10.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要求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大基础工程大力推进,中央多部门及专家学者也都疾呼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究竟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笔者根据20多年来从事农民教育培训的经历,对新型职业农民如何培育,作了深刻的思考。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首先必须明确培育对象,要明确培育对象需要准确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中,政策扶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动力和保障。只有得到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在需要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方面得到有效扶持,新型职业农民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如何强化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正2014—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针对"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职业农民数量不足、科技应用步伐不快、农技推广效能不优、产业富民拉动不强"等制约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立足本地实际,围绕培育壮大"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创新并实践以"培育方式多元化、教育培训精准化、培育指导全程化、运行机制规范化、业绩评价系统化"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9.43万人,培育1.3万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带头人,全市新型职业  相似文献   

1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谁来种地"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科学界定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特点,系统阐释了都市型现代农业背景下我市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省枣阳市2013年被列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2014年列入国家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开展工作5年来,共培训各类新型职业农民4109人,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政策而言,要实现培育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还任重道远。总结、分析枣阳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对引导全市今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破解"谁来种地"问题的重大举措。2015年初,农业部将江苏确定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整体推进示范省。江苏围绕农业现代化总体目标,结合省情实际,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套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路径和模式,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29.5%,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达到220万人左右。一、"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双向途径2015年江苏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6.
职业农民     
正广东广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揭牌由广东省农业厅举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承办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揭牌暨广东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广州举行,100名"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参加了此次活动。据悉,广东省自2013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以来,依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充分发挥运用"专门机构(管理结构)+多方资源(培训机构)+市场主体"的组织方式,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万人。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广东大力推进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大政府政策倾斜力度、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供给等方面做了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积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据了解,广东省自2013年着手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主要采用"专门机构(管理机构)+多方资源(培训机构)+市场主体"的组织方式,联合高校和社会办学机构,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盱眙县被列为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县,2014年被认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工作开展4年来,共培育"三型"职业农民11800多人。就全省培育的面上工作和盱眙培育的点上工作而言,要实现培育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任务目标这段路还很长,尤其要正视目前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彻底解决,才能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相似文献   

19.
<正>宜都市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强"县市。2013年,宜都市抓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机遇,发挥农广校办学优势,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大体系,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在宜都形成了"尊重职业农民"、"争当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成效明显。一、广泛宣传发动,优选培育对象随着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宜都"谁来种地"、"地如何种"问题日益凸显。农广校抢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相似文献   

20.
<正>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人才是关键。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笔者多年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结合江苏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情况,谈几点建议。一、拓宽"三农"人才源泉,为"三农"工作引进新动能今年1月农业部出台"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