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等各流通节点价格之间的传递速度、作用强度和时滞等传导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进一步揭示了农产品生产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的正向传导和逆行反馈在农产品价格上涨和下跌状态下传导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流通视角提出了平抑农产品产销价格"巨差"、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利益、防止农产品价格剧涨暴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张喜才编著的《农产品价格之谜:农业产业链价格传导及调控机制》一书为对象,分析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并从农业产业链角度分析农产品价格的变动,提出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一书为例,分析了农产品价格变动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并对农产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
由于放大效应、大国效应、传导时滞、市场势力、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价格传导可能不是对称的。以大豆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的传导为例,发现农产品价格国际传导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建议在农产品市场价格干预上应注意其价格波动的非对称传导特征,把握价格调节的节奏与力度,进一步完善反映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监测制度,建立更加灵敏、准确的价格监测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果蔬产品产销间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1950—2009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果蔬零售价格指数的上涨对生产价格指数的传导路径顺畅,但生产价格指数对零售价格指数的传导存在1期滞后,且产地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对销地市场的零售价格传递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传递效应越来越大,效果却微乎其微;而销地市场零售价格对产地市场生产价格的影响逐渐减少,影响较为显著。价格传导率研究表明,近期上游生产者价格对下游消费者价格呈现扩张性传导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导路径及其非对称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导路径及其非对称性特征。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农产品产业链各环节间的价格传导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国内传导路径中,上中游传导和中下游传导作用程度、时滞、方向均存在不对称。脉冲响应的分析结果显示,价格传导的短期效果与长期影响的运动方向以及作用力的发展趋势的不一致是造成不对称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贸易全球化和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日益显著。那么,国际价格变化对不同农产品国内价格影响幅度有多大?长期和短期价格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区别?导致不同农产品国内外价格传导机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如何在开放的贸易体系下有效地调控国内物价?如此等等,这些问题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及市场综合联系指数方法对中国南方10省市2002~2014年12年间的木材市场整合程度与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木材市场⑴具有长期整合趋势,但短期内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阻碍了市场整合;⑵不存在严格的"价格变化中心";⑶价格影响机制以非对称传导为主。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机制研究》是一本研究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和调控机制的专著。该书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论述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短周期特征,运用大量篇幅分析供求关系、货币供给、工业化演进及经济增长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从整体到部分论述了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受农产品自身价值、政府宏观调控以及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市场议价能力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政府粮食收购价难以反映真实水平等方面,基于此,将在遵循目标价格制定原则基础上,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贸易通过特定的传导机制调节农民收入,如何合理利用这些机制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进而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农产品贸易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了农产品贸易对农民收入传导机制的运行层次和机理,进而依托这些机制,提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化路径,以此扩大我国农业经济规模,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以及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千方百计依靠农产品贸易调节和增加农民收入,而这也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政策和农业经济管理的本质目标,是关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农产品价格不断下压等原因,国内主要农产品的价格往往超过国际市场。同时还由于农业补贴的"黄箱",也加剧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我国农业市场竞争力低下等问题。如何减少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并形成一套防控机制来应对风险,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开出了良方。搭建市场、生产者、消费者三者关联的信息流通渠道及监测系统,坚持市场定价原则"农产品价格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消费者,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大宗农产品玉米为例,选取2008-2013年国内外玉米价格的月度数据,采用VEC模型、脉冲效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等方法,从国际现货市场和国际期货市场两个角度,定量研究了国际农产品市场通过贸易和信息两个渠道对国内市场的价格传导效应,探讨了近年来国际玉米价格对我国国内玉米价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棉花价格与棉花期货价格、棉纱价格在产业链中的价格传导机制,为完善棉花价格形成机制提供参考。借助2017~2021年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中国棉花信息网的棉纱价格信息和郑州棉花期货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三者之间的传导关系。经过实证分析,发现三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其中棉花价格每变动1%,使棉纱价格变动1.103%、棉花期货价格变动0.265%。我国棉价对棉纱价格存在单向影响,棉花期货对棉花价格存在单向影响关系,棉纱价格与棉花期货之间是互为影响关系。我国棉花现货市场与下游棉纱市场关系日益紧密,棉纱价格与棉花价格两者之间存在引导作用,棉花期货中介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孙凯 《农业经济》2014,(4):113-114
在前几年的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钉状震荡中,印度保持了粮价稳定,这与印度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密不可分。本文介绍了印度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的发展及主要内容,包括对主要农作物的最低支持价格、对农业的补贴、进出口贸易管理等内容。其中重点介绍分析了最低支持价格的制定、运行与调整。并在最后简要分析了该机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坚持市场定价原则 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后我国将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推进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目标价格制度。所谓目标价格补贴,指政府事先确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政府按照两者之间的差价补贴农产品生产者,保证其基本收益;若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则不需启动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那么,为什么要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  相似文献   

17.
农产品价格是联系供给和需求的重要纽带,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供需双方不同主体的利益,具有重要的联动效应。文章以环北京地区的蔬菜市场为例,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主产地与主销地之间的农产品价格传导方向和影响程度,把握地区间农产品价格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主产地与主销地之间的蔬菜价格存在传导效应,销地市场价格在蔬菜价格波动中具有引导作用,销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向产地市场的传导效率较高;北京蔬菜价格是影响环北京地区蔬菜价格变动的重要因素,北京在蔬菜流通中具有重要节点作用;销地市场价格波动对产地市场价格变动的贡献度相对较高,销地市场对产地市场具有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农村脱贫意味着首先要让贫困人口买得到和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食物,而治理农产品价格波动就成为关键。当前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注重周期性和传导机制时而忽略了价格粘性。为探究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特征,本文基于价格粘性的视角,使用变异系数和无条件波动率测算2003年~2012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并进行整体、跨期和数据频次的对比研究,再运用GARCH模型分析波动趋势和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51.52%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小,2007年以后只有约12%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增加;价格波动随时间频次而改变。GARCH模型结果不同,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不同稳健性。这些表明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异质性、类聚性和粘性。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养猪产业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传导涉及饲料生产、猪肉生产和猪肉消费各环节,本文以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养猪业产业链各阶段产品(玉米、仔猪、生猪、猪肉)价格月度数据为研究对象,从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角度分析了养猪业短期市场价格波动传导机制,以便能够适时监测及预警养猪业各阶段产品短期价格波动,通过相应政策调控来减少短期价格波动的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20.
生猪产销价格传导机制:门限效应与市场势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丈应用平滑迁移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中国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之间传导的门限效应,并应用非对称GARCH模型考察了市场势力因素在价格非对称传导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猪肉市场纵向整合程度较高;短期内,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增长率之间的传导渠道顺畅,不存在价格传导时滞,但是,生猪产销价格传导幅度和恢复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而且需求冲击和成本冲击对传导关系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猪肉批发商具备的市场势力是导致价格非对称传导的重要原因;上期猪肉价格增长率是决定生猪产销价格传导关系区制转换的门限变量,因此,制定生猪价格调控政策时,可以将猪肉价格作为重要参照指标,其门限值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