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目的:测度农民自主型"增减挂钩"模式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增进了农民福利,揭示农民福利的变动机理与原因,期望对当前的理论争论提供新的启示,并对增减挂钩政策的完善与拓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测得农户整体福利指数为78.3025,表明农民自主型"增减挂钩"模式在较大程度上增进了农户整体福利;(2)从5大子系统的福利效应来看,最明显改善的是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公平感知状况居中,就业发展与家庭经济状况最不明显,这与农户福利诉求存在一定偏差,表明农民自主型"增减挂钩"模式尚存优化空间。研究结论:增减挂钩政策应围绕变政府主导为农民自主、产业发展摆在优先位置、注重农民人力资本投资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与拓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民意愿调查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解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涵义入手,实证分析了北京市X区农民对于搬迁上楼的心理意愿,剖析了目前农民"被上楼"现象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文章结论认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是好政策,农民对挂钩政策本身也是认可的,但是挂钩政策在实施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另外当前我国挂钩政策试点批准节奏过快,应在完善好相关配套政策尤其是公平明晰的利益分配方案之后再行推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甘肃省陇西县问卷调研,根据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构建农户参与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以后的福利测量指标体系,并使用模糊数学计算政策实施以后福利值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这项政策的农户家庭,总体福利水平得到提升,尤其在经济状况方面(0.701),符合"资源变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初衷。但是农户的失业保障、就业机会评价值低于0.5。结论:(1)政策的实施对于农户整体福利的提升是有益的,将其推向全国实行有其可行性;(2)目前的政策落实与法律建设方面有矛盾,如果这一政策最终无法上升至法律层面,未来风险不可控,最终将导致政府威信受损。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的农民利益保障提供对策建议,以利于"增减挂钩"工作的健康推进。研究方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目前"增减挂钩"中,拆迁补偿标准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集中安置是大多数农民的安置意愿、方便耕作是安置选址的关注点、生活成本的提高是农民集中安置到城镇最担心的问题;"增减挂钩"中影响农民利益的主要障碍因素包括:工作理念的偏差、农民利益保障的理论基础薄弱、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缺失、忽视区域差异而盲目推进。研究结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增减挂钩"中的农民利益:(1)正确树立保障农民利益,促进城乡统筹的工作理念;(2)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3)实施区域差异化城乡增减挂钩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推进;(4)建立严格的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5)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5.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缓解了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湖南省慈利县为例,阐述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实施的成效,分析了在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增减挂钩政策对粮食安全的作用过程和机理分析基础上,深入分析增减挂钩政策对粮食安全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1)增减挂钩政策设计使耕地难保平衡:刚性占地,柔性补地;(2)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中,导致耕地数量呈现"只占不补"、"多占少补"、"监管不力"的现象严重;(3)耕地质量变化呈现"占优补劣"、"劣地换良田"、"无人监管"的局面;(4)粮食生产主体变化中农民"被上楼",种粮主体减少,种粮积极性极大减弱,导致耕地抛荒现象严重。以上结果说明,增减挂钩政策对我国粮食安全有重大潜在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与数量模糊不清,农民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权益尚未得到有效保障。文章从土地发展权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形成过程,从土地自然增值与人工增值等方面构建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确定了增减挂钩中拆旧区与建新区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并选择辽宁省典型项目区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构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模型与方法测算结果均有土地增值收益存在,且当建新区用途为商住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高于建新区为工业用地时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在增减挂钩中形成的土地增值收益一般在600元/m~2左右。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性建议,指出应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机制与农民利益保障监督机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而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8.
<正>为破解易地扶贫搬迁中的用地难题,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充分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优势,有力推动了困难群众的易地安置和脱贫致富。易地搬迁结合"指标"挂钩助力脱贫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一般都较差,自然环境普遍恶劣、生态脆弱、不具备基本生产和发展条件,特别是位于地震活跃带及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贫困地区,群众的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易地移民搬迁应是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良策。在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拆旧区房屋拆迁政策依据和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嘉兴姚庄镇、重庆市和成都市郫县三地增减挂钩和房屋拆迁模式异同;指出实然层面,目前的拆旧区房屋拆迁表现出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交织的特点,不同模式房屋拆迁性质处于"民事拆迁—行政征收"光谱的不同位置;应然层面,增减挂钩政策体现政府规划权,拆旧区房屋拆迁是规划权行使造成的农民私有财产减损,应将其界定为"管制性征收"并进行相应的制度与政策完善。  相似文献   

10.
浅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的价值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两年来,允许贫困地区增减挂节余指标在省内和帮扶省份间有偿调剂,有力支持了异地扶贫搬迁。但是一些地方对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政策效应难以得到充分显现。笔者拟从增减挂钩工作实践研究出发,对节余指标交易的价值内涵谈一些认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11.
地方政府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具体实施者,其行为直接关系到政策实施的效果。现实中,为了追求财政收入与政绩最大化,地方政府具有强烈的异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动机;同时地方政府自由裁量权较大、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及农民无法有效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使得地方政府很容易使这种动机变成现实。因此,要遏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异化现象,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削弱地方政府异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动机,并消除异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耕地减少的矛盾,但由于处于探索阶段,政策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而美国实施多年土地发展权制度与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有着很大相似性,其本质都是土地发展权的交易,而且在全美范围成功实施多年,因此该制度对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完善有着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土地权属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增减挂钩政策中土地权属调整面临的困境,探讨权属调整途径,立足于保障集体和农民合法权益,提出创新和完善增减挂钩政策的建议。研究方法:政策分析法。研究结果: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调整面临缺乏法律依据、空间约束性强、集中居住区土地性质模糊等困境;集体土地使用权权属调整面临实践与法律脱节、集中居住区土地及房屋产权界定困难等困境。研究结论:在法律层面为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正名并保障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同等入市"以及建立新型集体经营制度;实践中土地所有权向村集体集中并依法流转、农地使用权以"确权确股不确地"方式交由集体经营、扩大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规模。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临沂市是国土资源部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以下简称增减挂钩)试点城市,通过实施增减挂钩,缓解了用地压力,保障发展能力、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了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建设用地得到有效盘活;支持了新农村建  相似文献   

15.
赵中华  闻炯 《中国土地》2012,(10):49-50
2006年,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之一.永联村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始终坚持集体主导,严格推行和谐拆迁,全面实施多重保障,扎实推进增减挂钩,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永联村集中居住率达到96%,实现了"生产方式产业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现代化、居住方式城镇化、收入方式多元化"的巨大转变,取得了国家、地方和农民三方的共赢,达到了增减挂钩政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评价——基于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现有研究成果,梳理了增减挂钩政策演进历程,总结其在保护耕地、优化用地布局、易地扶贫等方面的成效和作用,指出政策推行中尚存在执行过程不规范、政策认知偏差以及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建议未来增减挂钩政策改革重点应放在保障农民权益、厘清央地关系、坚持市场导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州易地扶贫搬迁中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为例,分析了易地扶贫搬迁增减挂钩项目中显现的复垦耕地质量不高、后期耕作难度较大、项目区非粮化现象逐步显现等问题,并就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后的耕地保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检验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对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为改革征地制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研究结果: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与满意度成负相关关系,参与权能显著提高满意度;表达权和监督权由于实际中不能有效落实,其影响不显著,但二者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征地补偿标准和被征地者是否为村干部显著影响征地的满意度且影响方向为正。研究结论:征地制度改革中既要加强对农民的补偿安置等实体性权利保障,同时也应该充分重视农民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应加强和完善"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给予农民平等的谈判权利,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行政和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1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出台后,地方开展了增减挂钩试点,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亟须规范的问题。该文试图在了解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运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政策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明晰土地产权,指标置换要做到"双挂钩",采取多种整理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保障农民权益问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土地发展权理论,从农民权益保障的角度,首先阐述了土地发展权在增减挂钩中的实践,分析了增减挂钩中农民权益损失路径,据此提出了保护农民权益的保障机制。以期为区域平衡发展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