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背景下,农地流转呈现放缓的趋势。本文结合农村劳动力回流新趋势,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深入探讨了就业距离与农地流转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发现,无论是就近就业还是外出就业,只要两种就业模式可以及时补充家庭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需求,形成家庭内部劳动力分工,就会抑制农地转出,相对而言,就近就业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更大,但这种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并不会显著促进农地的转入。农村劳动力回流增强了就近就业对家庭农业劳动力的补充作用,进而延缓了农地转出;而回流劳动力并不能满足家庭农业生产规模扩大的劳动力需求,对农地转入的影响不大。研究还发现,农户前期的资本投入(购买农业机械)对农地转出具有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年龄结构相对年轻的家庭、外出规模较小的家庭,其所形成的内部分工对农地转出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是解决我国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农地流转进程缓慢,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流转主体角度,分析农业效益对农地流转中的农民、政府和农业企业行为的影响,认为农业效益低不仅是农地流转的推动因素,也是农地流转的阻碍因素。最后对改善农业效益促进农地流转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地流转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规范有序的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能稳步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家庭承包经营的紧密结合,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来,太仓市城厢镇积极引导、大胆探索,推进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2005年底,城厢镇土地流转面积8966亩。占二轮承包农户确权面积的19.8%,涉及农户1800多户。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下半年以来.太仓市在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工作,促进了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促进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2003年.累计流转土地面积74337亩,占全市农民二轮承包地总面积的18.6%。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虑空间溢出性,构建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并利用200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农地征收、农地流转对农民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征收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降低0.039%,表明农地征收会降低农民人均收入;农地流转面积每提高1%,农民人均收入将会提高0.011%,表明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农地在征收过程中,应提高土地补偿费及农民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同时积极稳妥推进农地有序流转,形成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6.
为了达到某种行政目的,违背农民意愿、侵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村土地被流转,是近年来屡见不鲜的现象,在农民心目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这种违背农民  相似文献   

7.
广东农村的劳动力流动、补贴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广东的土地流转状况,解释了为何土地流转难以发生的原因。指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已经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保证农业安全需要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但是前提是政府必须保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并且对粮农进行补贴,否则可能导致农业安全面临更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流动、农地确权与农地流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地确权不仅使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显著提高,明显增加流转面积,而且有助于保障农户的权益,激励劳动力外出就业,进而推动了农地流转。在劳动力流动与农地三权分置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家庭负担是影响农村家庭经济行为与决策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13年农村人口调查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考察了由非劳动力所形成的农村家庭负担与土地流转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家庭负担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农地转出概率。农村养老保险能够充分保障以老年人口为主的非劳动力的基本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家庭负担、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农村公共支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生活条件和养老保障是推动剩余劳动力流出、加快完成农业现代化的必由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农地流转的农业集约化效应形成机理,并以2005~2014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农业集约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投入因素方面,财政支农和农业劳动力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负影响且不显著,农业机械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在配置因素方面,城镇化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显著的正影响,经济增长对农业集约化发展产生正影响且不显著。此外,农业集约化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现象。为促进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需要继续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大财政支农强度,优化财政支农投入结构。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流转是促进我国农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举措,文章选取了2007-2014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模型,针对农地流转的经济效应进行具体研究,从规模、结构和技术几个方面讨论了农地流转因素带来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对总经济效应的直接影响为负向影响,增加粮食的播种面积会间接降低农民的经济水平,而规模化的农地经营方式会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此外,农业投入量和机械化水平也会影响总经济效应,并且农地流转带来经济效应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土地问题又是三农问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而农村的改革从某种程度上,又是从土地制度改革开始的。核心是实施土地的两权分离。即在承认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承认土地的使用权为承包农户所有。由于上海在全国处于特殊的重要地位,最近市委、市府对上海农村提出了重大的战略决策。其核心是实现上海的“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农业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国际大都市城市形态。实现这个重大战略转变,必须根据上海农村发展的实践,对上海农村的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对此,提出以下几方面看法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中华民族进入了全面复兴的新阶段。新阶段,我们面临的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我们要解决的矛盾是全体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全面提高的需要同我国经济社会水平提高不快的矛盾,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即新阶段是以“发展为主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吴晨  王厚俊 《南方农村》2009,25(4):42-45
本文分析了美国和南非两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有关农田保护和促进农地流转的一些做法。美国农地流转调查结果显示,教育宣传和有限的资金支持是实施农田保护计划的重要手段。而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农地流转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信贷支持差异及严重的种族和性别歧视现象,从而制约着该省农地顺利流转。这两个国家农田保护和农地流转的做法对当前我国政府鼓励和促进农地流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静  白佶 《农业经济》2022,(6):98-100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现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改变以家庭户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实现农地向专业化的经营主体集中。促进农业现代化经营的两大要素是进城农民的农地流转意愿和规模。只有他们有流转激励和集中连片的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要通过明确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资格、发挥村集体组织激励作用、引导乡贤能人参与乡村建设以及完善进城农民替代性收入和保障措施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促进农业经营规模扩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到2001年,临沧地区共有耕地3696645亩,被433263户农户分散经营,平均每户占有耕地8.53亩,年粮食产量747955吨,平均每户1.73吨,劳均粮食产量仅为0.75吨。如此低的劳动生产率难以形成更多的剩余,增收也就无从谈起。与此相反的是,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区一些种植大户已经有效地集中了几百亩.其至几千亩的耕地.实行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美国和南非两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有关农田保护和促进农地流转的一些做法。美国农流转调查结果显示,缺乏教育宣传和有限的资金支持是实施农田保护计划的主要障碍:而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省农地流转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政府信贷支持差异及严重的种族和性别歧视性现象。这两个国家农田保护和流转的做法对当前我国政府鼓励和促进农地流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届三中全会掀起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农地流转问题首当其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简要回顾了建国以来我国农地流转制度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农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新一轮土地改革中,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提升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吗——来自农户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农地流转是否提升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34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测度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先对有/无农地流转两类农户的技术效率进行统计分析,后基于回归结果测算劳动力、土地、农资、农具等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后采用Tobit模型检验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土地流转提高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从具体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来说,土地流转提高了劳动力、农具和农资等要素的产出率,但降低了土地要素的产出率;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说,无农地流转行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总收入和农业信息可得性对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占比、农地离城镇平均距离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降低土地地块层面的细碎化水平、增加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是当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土地流转是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互联网+土地流转"需要特别关注.为深入研究互联网农业信息获取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本文运用农户调研数据和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户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信息显著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而且其对土地转出的影响程度比对土地转入的影响程度更加明显.年龄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