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创新农业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必由之路,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农业"二次飞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根本路径。在推进土地规范化流转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土地规模流转的"度",促进人、地资源最优配置,实现土地产出和效益最大化,既能促进粮食安全,又能促进农民增收,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农业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2.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下,融资困难一直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面临的重大困境。四川省崇州市构建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共营制"发展了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模式,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从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的生态分析、资金融通模式及其资金融通条件、步骤和具体的操作过程、资金融通模式的价值创造功能,对"农业共营制"下土地股份合作社资金融通模式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2013年是江苏省江阴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决战决胜年.按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四化同步"发展总体思路,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总抓手,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任务,进一步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支撑,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新型农业支持服务体系,确保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正一、问题提出和研究思路当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成为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在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等都有积极推动作用。以农户增收为视角,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中,最大受益者是以大农户为代表的新型规模经营主体,而大多数普通农户在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之中的受益程度,则差别很大。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经济作物收入相当于非社员  相似文献   

5.
1、认识上再提高。山区县虽有一部分农民“离土”甚至“离乡”,逐渐远离了和土地的关系,而大部分农民还得继续和土地打交道,推进土地流转是传统小农经济转向现代化农业经济的重要问题,是为了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发展效益农业,达到以“地”生财的目的。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涉农部门要把土地流转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努力解决好土地流转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翼城县通过"菜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田间地头传授新技术,提高了全县农民的生产经营素质;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不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加快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就在这个进程中,仍然存在社会化服务体系经营性服务组织发展不够、新的经营主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仅简单地开展了培训等问题,在今后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盐城市积极策应江苏沿海开发战略,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的思路,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致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着力把盐城打造成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  相似文献   

8.
农村改革35年来中国农民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农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农民长效增收机制尚未建立,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农民财产权利部分缺失,大规模失地农民群体引发社会问题。应积极探索破解农民问题的改革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运用底线思维稳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保障机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9.
一、理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调优种植业结构,大幅度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如东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面对市场形势的变化,要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农民收入为核心,使种植业结构得到优化,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出"一熟稻、一熟麦、一直种到胡子白"的生产误区,认真总结推广科学的作物栽培模式,努力提高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稀等高附加值、高商品率、高利税的"三高"产业和产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餐桌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积极发展瓜果、蔬  相似文献   

10.
<正>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三农"已经入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谋红利的新阶段。推进山西省农村改革,需要我们按照中央《决定》和省委《若干意见》的部署,在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流转是做大做强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要一步。近年来,山西省通过股份合作、承包权置  相似文献   

11.
<正>齐河县地处鲁西北平原,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0万,耕地面积126万亩。近年来,齐河县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思路,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持续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特别是积极探索家庭联营股份合作制的土地流转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家庭联营股份合作制探索的背景和必要性家庭联营股份合作制,是按照"联户经营、土地入股、按股分红、核算透明、利益联结、科技支撑"原则,在坚  相似文献   

12.
以甘肃省"两州两市"为例说明中国最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甘肃省"两州两市"实现农民增收,要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旅游业和家庭服务业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框架下,要想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在土地使用权层面力促其自由流转.因此"土地流转"就当然地成为了"新土改"的一个关键词.  相似文献   

1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三大产业,第一大产业就是农业,据统计我国有85%的农民,也就是说我们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整个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和基石,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农民问题,而农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土地问题,所以对农业土地问题的研究,对农业的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一些地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政府功能"错位"问题,如地方政府把自己变为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以"运动"的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象搞开发区一样大搞加工企业,更有甚者开始"号召"农民只种某种产品等等。结果是:政府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反而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笔者认为,政府应转换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助推作用。一、在制度上,稳定农业产业化主体的收入预期,调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一)落实农民对土地的长期使用权和建立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长期使用权是在不违背农业集体所有制中集体的终极所有权的基础上又能落实农户的所有权利益,稳定农户的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土地制度的主要矛盾是,一方面,部分人还固守着"乡土中国"的土地本位理念,认为"乡村就是乡土;农民就是种庄稼;农业就是搞粮食,管农业的就是负责粮食增产和查耕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无地就造反";另一方面,部分人以"城市中国"思维配置土地,认为"土地配置保城市""发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进而阐述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包括建立健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农村环境教育体系,积极发展农民组织、提升农民素质,培育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支持系统,协调"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维度的策略,并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河北省南宫市立足于提升土地综合利用率,探索"光伏+农业"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农光互补"光伏新能源项目建设,上方光伏板发电、光伏板下兼顾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现有农地实现"一地二用,农光互补"。农民通过收取土地租金、农业园区就业或土地返租耕种,获得多重收益。目前,南宫市已发展"光伏+农业"示范基地780余亩,给当地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土地集约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从农户视角出发,以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揉谷镇347份农户调查为基础,定量评价土地整理项目的"三农"效益,为提高土地整理效益提供相关建议。研究方法:选取农业效益、农村效益和农民效益共3个潜变量和15个观测变量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研究结果:(1)揉谷镇土地整理项目"三农"效益处于中等水平,农村效益较好,农业效益次之,农民效益最低;(2)农村效益和农业效益均对农民效益产生了一定的显著影响,但农业效益对农民效益的影响较低,农业效益每增加1单位,农民效益仅增加0.18单位。研究结论:在今后的土地整理过程中,要努力提高"三农"效益,特别是农民效益的提升,更要确保农民分享到农村效益、农业效益,推动"三农"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