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鳝的人工饲养技术问答(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3.水霉病:又叫鳝白毛病、肤霉病。主要是受伤的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预防方法:(1)养鳝池在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2)黄鳝大小分养,避免受伤。(3)运输操作中,尽力减少鱼体受伤。 治疗方法:(1)用2%—3%的食盐水浸洗鳝种。(2)大鳝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 4.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其腹部两侧尤为最多,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  相似文献   

2.
<正>一、打印病1.病因:此病常因鳝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多见于夏秋两季。病鳝常将头部伸出水面,体表出现大小不一的充血红斑,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主要分布于腹部两侧。病情严重时,红斑处表皮腐烂,形成不规则的小洞,可见肌肉下  相似文献   

3.
<正>(三)肠炎病流行季节:7-9月为发病高峰,其它时间也可发病。发病原因:饲料不新鲜引起细菌感染;饲料变质后产生毒素造成消化中毒;高温季节过度摄食引起消化不良;水质恶化时引起鳝鱼消化机能紊乱。症状:病鳝行动迟缓,不进食或食欲减退;白天上草,鳝体发黑,体表粘液无光泽,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轻压腹部有黄色或红  相似文献   

4.
<正> 一、苗种的选别与分级 黄鳝苗种必须经过筛选分级后才能放养,下箱前要严格把关,防止病、弱、伤残苗进箱。苗种质量总的要求是鳝种应反应灵敏、活动力强、无病无伤、粘液分泌正常,体形体色正常。苗种的选购与鉴别主要分以下两步:1、通过外观鉴别的同时,将大小分级。外表主要观察其肛门、头部、尾部及体表等部位;吻端与尾部发白或发红,鳃部发红,肛门紫红外  相似文献   

5.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表、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2毫米的白点。病鳗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钝,常浮于水面或靠池边。大量寄生可使幼鳗致死。  相似文献   

6.
黄鳝出血病一般出现于9月份以后。黄鳝体表局部或全身皮下弥漫性出血,与脱水性出血有类似,但出血病体表无脱水症状。解剖发现内脏亦有出血迹象,常伴有腹水,病鳝一般会游出潜伏区或伏于水草之上,  相似文献   

7.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麦、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0.2毫米的白点,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缓,常浮于水面或靠近池  相似文献   

8.
<正> 近段时间来,养鳝池陆续出现食量锐减,鳝鱼瘫在洞外或水草上。粗看外观正常。检查解剖,其症状显现为病鳝口中有血水,鳃部有点状充血,血液为紫红色,鳝体受力后呈弥漫性出血,为典型的出血病症状。发现此类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1、清箱:检出病鱼防交叉感染,鱼体手感僵硬者也为感染病鱼,了解整个发病程度。网箱养鳝的将  相似文献   

9.
<正> 1.赤皮病:又叫赤皮瘟、擦皮瘟。此病大多是因鳝鱼的皮肤在捕捞或运输时受伤,细菌浸入皮肤所引起的。 症状:体表局部出血、发炎,尤其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病灶,严重时可腐烂至骨。病鳝身体瘦弱,春末夏初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
<正> 2000年8月份,武汉沌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沌阳街长斗村七组严某养殖的黄鳝发生疾病,群体表现摄食不旺和不同程度的打转。病鳝分散独处,摄食减少,极度消瘦,体表失去光泽;病情严重的鳝鱼,可见挣扎、滚动或窜跳,每天死亡100尾左右。解剖死亡鳝鱼,肠道内有线虫和棘头虫,平均达50条。解剖轻度打转或不打转的肠道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将黄鳝的几种较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细菌性疾病 (一)体表溃疡病 又称梅花斑病 病原:产气单胞菌 症状:是黄鳝成鱼阶段的主要疾病,终年可见,危害较大。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形如黄豆的红斑,尤其是腹部两侧  相似文献   

12.
泥鳅是温水性底层鱼类,具有食用、药用双重价值,是我国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出口创汇,市场的需求量增大,泥鳅人工集约化养殖迅速发展,随之发生各种细菌性疾病。现将其症状、病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赤鳍病1、症状和病因此病多在水质恶化、蓄养不当时,由短杆菌感染引起,均在夏季流行。病鱼体表或鳍部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肛门部发红,接着在腹部和体侧  相似文献   

13.
<正> 1、腐皮病 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行动无力,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肉,可见骨和内脏。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2)在加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连续3天;(3)每1m~3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50kg黄鳝用5g磺胺嘧唑拌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6天。 2、烂尾病 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地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鳝苗 黄鳝人工快速育肥,要取得显著经济效益。首先应选择好育肥鳝苗。鳝苗规格应稍大,单条重30g以上,育肥效果最佳。一般从徒手捕捉、笼搪等方式捕捉的野生黄鳝中选用深黄、偏黄、土红、褐色的黄鳝,黄鳝的体色与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体表黑斑颗粒较大的黄鳝也可选用。淘汰伤、残、弱、病鳝后作为育肥对象。大规模养殖育肥,可直接购买人工养殖的商品鳝苗。  相似文献   

15.
<正> 黄鳝抗病力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是,随着人工养鳝的发展,鳝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养鳝农户应注意防治。1、打印病。症状为:身体表面、背部及两侧出现黄豆大小的梅花状斑,严重时表皮腐烂,无法钻入洞穴。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16.
<正> 牛蛙红腿病由细菌感染引起,病蛙行动迟钝,食欲退止,后腿和腹部出现点状出血,继而扩大为红色斑块,并可感染至体表及肺、肝、脾、肾、肠等部位,使组织坏死、出血,腹部膨胀。该病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牛蛙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可参考以下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通过几年的调查与实践,将泥鳅养殖中出现的常见病害进行了梳理,对其发病原因、症状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总结,供大家参考。1赤皮病1.1病因: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水温越高,感染越严重,死亡率越高。1.2症状:病鳅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  相似文献   

18.
长吻鮠在养殖过程中,较易感染小瓜虫病、锚头鳋病及肠炎、烂鳃病等多种疾病。但此鱼对药物比较敏感,故在用药时应准确计算体积与剂量。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小瓜虫病。这种病为鱼苗、鱼种阶段主要病害,该病易暴发,难控制,危害较大,凡是得此病的鱼,肉眼可见鳃、鳍、体表有“白点”,镜检虫体呈椭圆形,有纤毛,中间有“马蹄形”核,流行温度14℃~25℃。治疗方法:用(0.2~0.4)mg/L福尔马林混合液全池泼洒,疗效相当不错。2、锚头鳋病。长吻鎨极易感染此病。病鱼体表可见虫体,摄食减少,鱼体消瘦,伤口处易被细菌感染。流行于秋末、冬季和春季…  相似文献   

19.
彩虹鲷抗病力强,在池塘养殖中很少发,但是水质调控不好或鱼体经运输、捕捞擦,很容易在短期内引起大量死亡,要密切注防治。常见的鱼病有如下几种。一、水霉病1、病原:由水霉菌而引起2、症状:病鱼急躁不安,独游水面或浅,游动缓慢,体表有絮状水霉着生,皮肤粘增多,鱼体消瘦衰弱而死  相似文献   

20.
养黄鳝五招     
网箱饲养黄鳝是比较经济、效益最好的养殖方式。现介绍了网箱养殖黄鳝的五个窍门:幼鳝挑选观察体表,黄鳝体表有红色带血块腐烂,为腐皮病;尾部发白呈絮状绒毛,为水霉病;头大体细,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