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不过,现阶段我国农村发展的瓶颈是金融服务的缺乏,针对这一现状,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供需状况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需失衡矛盾,得出解决供需失衡的根本所在是要对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最后,本文分析了社区银行的外部性,并结合农村各金融机构的状况,得出应优先将农信社改革为社区银行,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相较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会被自然条件、禀赋限制,所以其规范化、市场化以及多元化程度较低。再者,我国农村分布在各个地区,所以农村金融的调控与监控难以按照统一步调进行。在我国金融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状态后,农村金融逐步凸显出来。从金融体系分析可发现,农村金融是我国最薄弱的金融体系部位。但是一个完整健全的金融体系不能缺少农村金融,所以需结合农村金融实际情况,分析农村金融需求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农村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只是在体制和经营管理方面进行的,在金融的市场化方面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农村的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成为市场中的主体,还不能有效的对市场的信息做出及时的反映,还不能建立其自身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我国的金融领域将在三年后对外国完全开放,那时,外国的金融机构势必会抢占我国的金融市场,当然农村的市场也不会放弃。如果那时候农村的金融机构还不能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运作,将对我国农村地区以至于整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农村地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信贷的支持上。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确立的重工业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12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提出: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只是在体制和经营管理方面进行的,在金融的市场化方面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农村的金融机构还不能完全成为市场中的主体,还不能有效的对市场的信息做出及时的反映,还不能建立其自身的内部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了W TO,我国的金融领域将在三年后对外国完全开放,那时,外国的金融机构势必会抢占我国的金融市场,当然农村的市场也不会放弃。如果那时候农村的金融机构还不能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运作,将对我国农村地区以至于整个国家的金融和经济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传统的金融理论主要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研究金融体系,即所谓的金融机构观.其明显缺陷在于,当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金融组织的运行将会变得无序,更谈不上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支持作用.针对金融机构观的缺陷,默顿和博迪将金融功能概括为六项.按照林毅夫的总结,金融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动员;二是资金配置;三是分散风险.农村金融体系关键的功能是资金配置功能.本文从资金配置角度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进行评价,并指出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起类型、地区分布、注册资本、可持续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发现新一轮农村金融增量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偏差原因在于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创新力度不足、监管部门之间政策措施不协调、政策目标与作为主发起行的商业银行利益长期不相容、监管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为此,从放宽准入限制、下放监管权、构建协调机制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行分步实施农业税制的改革,将打破现行城乡二元税制,彻底改革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农业税收制度,建立一套有益于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工商税制相融合、并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0.
柯畅  柯霖 《农业经济》2018,(5):98-99
随着我国农村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开始呈现出多层次与规模化的特点,其不再局限于向传统的初级粮食生产服务,而是向多种产品的融合与农产品深加工方面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相关金融机构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在本文中,笔者从金融扶贫视角出发,探讨了农村兼容发展与改革,从而使得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为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陈龙江  高阳 《南方农村》2020,36(1):4-9,13
种业对外开放关乎我国粮食安全,本文从规则视角评估我国种业对外开放度。对相关政策法规的梳理显示,近年种业对外开放政策总体上并未大幅放松。进一步采用AHP-FCE法的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基于规则的我国种业对外开放度为中等开放,模糊综合评判值介于低度开放和中等开放之间。未来种业开放政策应进行动态小幅分类调整,有收有放,适度提高开放总水平。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使命,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战略指导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村经济的要求,转换研究视角和分析范式,渐渐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紧扣"协调发展"主题,着力"机制与模式"构建,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金融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从相关农业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农业领域的投入力度日益加大,结合利用好金融手段为农业领域服务,是目前构建农村金融架构的非常关键一步。然而在构建农村金融的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相关部门和农村金融的从业者以问题为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好金融和农业之间的契合关系,本文笔者也从几个角度出发,围绕农村金融改革对所需要的关于完善机制、把握契合关系方面做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监管是我国农村金融健康发展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尽管新时期以来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下农村金融监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发展依然不甚乐观,在价值定位、体系完整性、监管方式、法制建设等方面还问题重重。为了让监管成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有效驱动力,国家相关机构不仅要重塑监管理念,明确农村金融监管的价值取向,确保体系建设的多层性发展,而且还要强化法制建设,完善监管方式,确保农村金融活动全面纳入监管范围。  相似文献   

15.
农村金融生态的治理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热点与难点,如何在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落后的农村建设金融生态,是现阶段金融生态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金融生态的基本内涵以及由于农村金融生态制约而引起的农村金融相对落后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金融生态理论分析了农村金融生态的制约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农村金融生态治理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村金融能否与农村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从征信的视角考量,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还不理想,表现在征信系统不健全,失信惩戒机制的缺位和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本文提出,当前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要完善农村征信系统、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健全信用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存种种缺陷已成为阻碍农业经济的绊脚石.通过分析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农村金融支持农村建设与发展经验,对比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实践依据和政策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应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促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构建和谐的农村金融体系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显得非常重要而迫切.农村金融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必须找到一个准确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才能确保金融改革顺利、高效的进行,而这个着力点就是优化农村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19.
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存的社会体系和经济体系中。在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金融需求主体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不同金融机构之间都存在共生现象,各种共生现象的存在说明在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共生规律。根据这一原则,文章提出了当前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实困境和改革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资金的有效融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农村经济发展也不例外。要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效的资金支持必不可少。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一直在改革和探索中艰难地前行。从现实发展情况看,我国农村金融体制远远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迫在眉睫。一、独木难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尴尬和无奈在我国的农村金融体制中,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被看作“是主力军”。随着国家金融体制的整体改革,这支体制内的金“融主力军”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