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采取农民田间课堂培训方式,由农广校负责组织实施。为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临沂市农广校在全市推进农民田间课堂建设"六统一"模式,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要。2014年,全市建成"六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是在实施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项目的过程中产生的农民培训方式培训方式,如今已成为许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农业推广和农民培训的主要手段。伴随我国"三农农"事业的迅猛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大力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已成为我国培养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的典型教育培训模式才的典型教育培训模式,它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改变了传统课堂式教学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充分调动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  相似文献   

3.
创办田间学校 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田间试验与农民难题、技术成果转化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使过去的无效推广或低效推广转为高效推广,发挥科技指导生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市平谷区农广校于2008年开始筹建农民田间学校。田间学校以村为单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深入乡镇村.  相似文献   

4.
<正>安徽省南陵县农广校积极探索实践农民田间学校,把农民教育培训放在田间学校,既形式多样,又贴近农民、贴近农业生产,技物结合,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一、背景2013年,原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3] 7号);2015年,原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于12月下发《关于加快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的意见》(农播体[2015] 108号),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所农民  相似文献   

5.
正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有效解决基层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队伍则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最先一公里",只要把握"源头",整"活"农民师资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会"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为及时高效便捷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河南省农广校以省市县三级农广校为依托,大力推行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田间学校新载体推广应用模式,在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遴选建设了1577所农民田间学校,基本达到了产业和区域全覆盖,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了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解决了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提供实实在在的为农服务,切实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上海市嘉定区积极创新农民培育模式,运用农民田间学校这种创新的培训模式培育高素质农民,通过"讲、看、学、比"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田间"的授课方式,创建"六个一"特色活动,用当地农民看得到、听得懂、学得会的培训方法,提供零距离服务,切切实实地把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田间地头,受到当地种植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宗旨: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要求,推行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把农民田间学校建成农广校体系在乡村的办学场所,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学习,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目标任务: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需求,以农民合作社等为依托,"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不少于20万所农民田间学校,基本实现当地主导产业全覆盖,构建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学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南京市高淳区积极探索在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开设"田间课堂"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已日益成为带领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组织形式,成为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重要载体,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为福建省厦门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今年厦门市持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目前已挂牌十家农民田间学校,取得良好实效。这些田间学校依托在各个合作社,有教师、有教学设备、有住宿,同时也是生产一线,可以充分满足培训需求,并且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扬州市小纪镇农民田间学校成立于2012年,充分发挥"发现问题准确、解决问题及时、科技服务紧密、技术推广到位"的优势,采取课堂讲解与田间实践、互动交流、学员实践应用的创新培训方式,有效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近年来,先后直接培训农民学员14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6800多人,成为小纪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推手。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为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5年,宁夏农广校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培养了一大批辅导员。以县(市、区)产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农业产业链建设了一批农民田间学校,初步形成了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学工作格  相似文献   

13.
农民概念具有多维性,农民概念的多维性使得农民的定义很难有统一的界定,所以在研究农民问题时,必须从多维角度进行界定,才能使农民概念更为清晰,研究的结论更准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的四个维特性角度进行分析定义,明确其特有内涵,并对内涵进行解读,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研究"新型职业农民"问题明确具体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石门县是湘西北边陲的一个山区贫困县,自2012年承担农业部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项目以来,紧紧围绕构建职业农民队伍,破解"谁来种地""谁来种好地"之难题,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为核心,以茶叶、柑橘、水稻、养殖、蔬菜等特色产业提质升级作文章,以空中、固定、流动、田间四个课堂为平台,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成员为支撑,打出了"三位一体"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组合拳",有力地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技能的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壮大,石门农业主导产业的提质增效,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两新"并行、"两新"融合、一体化发展。五年来,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9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940人,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750人。全县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到了131家和267家。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农广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郭晓红一直以来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工作。田间地头有她指导生产的身影,流动课堂有她送教下乡的足迹,2013年,凤翔县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县,省农业厅确定为农民培育试点县;2014年,凤翔县"五位一体"农民培育模式,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农民培育十大模式之一;2015年,凤翔县"五位一体"农民培育模式,获全省一等奖,获得宝鸡市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二等奖,郭晓红也因此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全面有效地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此,社会各届都在积极探索,互相学习,以期找到一款适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运行模式。因此笔者认为,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以来全国各地的典型模式,不断完善和推广是十分重要的。一、实践中涌现出的培育模式(一)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利用实验性学习增强农民专门技能的教育形式,是有组织的农民实践活动。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推动,合作互动。农民田间学校在农民自愿、政府扶持、上下联动、服务产业、科技支撑、管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为调动农民主体参训积极性,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各地在培训方法上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创建农民田间学校,这种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以农民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田间为课堂、实践为手段、"能力建设"为目的的农民培训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农民主导地位。农民田间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培训理念,强调以农民为中心,由他们参与活动决策和执行全过程,将意愿全部表达出来,而辅  相似文献   

18.
正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导的农民培训方法,是一种自下而上参与式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先后经历引进、吸收、发展、推广等阶段。近年来,政府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大力推广农民田间学校模式是培养职业农民的重要举措,对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2月12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北京召开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深入推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集中发布了农民田间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教材、《掌上农广》移动学习APP、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专业等建设方案,并推出了寻找"最美农广人"活动。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门机构,各地农广校近年来积极探索,深入实践,逐步在精准培育上下功夫,从训前调研到宣传发动,从组织领导到实施方案,从集中培训到制度保障,从田间课堂到认定管理,从政策支持到跟踪服务,各个环节精益求精。稳步推进从"培训"向"培育"转变,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有力提升了培育质量,推动了农业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