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本文将社会资本理论纳入Grossman健康需求框架,通过划分农民工社会资本城乡类型和维度结构,分析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影响其健康的维度差异和类型差异,并基于2014年浙江省样本数据,通过IV-Probit模型和泊松回归等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民工社会资本存在健康促进效应,相对代表认知型社会资本的信任和互惠而言,代表结构型社会资本的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健康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健康的促进效应大于乡村型社会资本。相关结论对于破解农民工健康困境、城镇化道路选择以及理解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关系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代表了他在城市的生存状态,对此关注有利于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社会资本作为个人嵌入的关系网络,是否对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这是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结合农民工特征,将其社会资本划分为在农村先天赋予的原始社会资本和在城市后天构建的新型社会资本两维度,利用1 102份全国农民工调查问卷,选用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原始社会资本中仅有婚姻一项对生活满意度产生影响;新型社会资本中当地人的社会网络、工友的社会网络和网络投资都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其中工友社会网络影响最大。此外,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是具有代际差异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容易受到新型社会资本的影响。最后,社会资本的获取并不存在人力资本的门槛要求。研究揭示,构建农民工良好的新型社会资本是促进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王恬  吴善辉 《农村经济》2023,(2):126-135
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吸引了大量农民工流入城市,同乡社会资本为农民工流入城市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跨越型社会资本的缺失导致相当比例的农民工流入城市后却不打算长期居留。利用2017年CMDS数据和宏观城市数据建立模型,从农民工社会资本解释了农民工流入而留不下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构建跨越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市长期居留有明显促进作用。原因在于跨越型社会资本同时为农民工提供了长期居留所需要的异质化信息,为农民工城市长期居留发挥了资源效应、机会效应和生活成本效应。因此,为更好地促进农民工在城市长期居留,应通过社区畅通农民工和本地化社会网络的沟通渠道,帮助农民工突破同质化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构建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及其维度结构与城乡类型影响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14年浙江省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和有序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工社会资本在人力资本与收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即农民工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社会资本通过强化信息传递和缓解就业歧视,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具有正向影响;农民工社会资本内部各个维度对人力资本回报率的作用差异在不同人力资本类型间存在区别;农民工城镇型社会资本对其人力资本回报率的正向影响强于乡村型社会资本;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失灵具有一定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民工对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农民工提升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和引导、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等对策和建议,以期满足新型城镇化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苏州市农民工一手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会参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资本变量中,农民工的原始型社会资本通过影响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间接促进农民工工会参与行为。提出了应有效利用农民工的原始型社会资本进行工会的宣传活动,加强农民工对工会的信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950份农民工家庭生计调查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经济、社会、心理和综合等四个维度的城市融入指数,探究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各维度城市融入的影响,进一步认识不同的社会资本在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不同的社会资本会对农民工城市融入产生不同的影响。社会资本投资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在四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投资比重增加,促进作用会随之下降。社会资本质量和层级会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层级的作用更加全面。不同的社会资本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有一定差别,对老一代农民工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2021,(10):35-43
农民工何以长期续留城市,已有研究较多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及其收入效应进行考察,而本文基于农民工人力资本禀赋不足的客观事实,力图从其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与投资反馈双重视角考察上述问题的可能原因。主要发现是:农民工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支持"人情资源"假说.即农民工个体可以从其社会关系网络中获得促进其收入增长的有价值信息;农民工社会资本具有正向显著的反馈效应,确切地说,就农民工群体平均而言,收入每增加100元中约有21元用于投资其社会关系的维持或拓展。以上结论表明在人力资本禀赋约束下,农民工对其社会资本的经营是实现其长期续留城市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政策需求、意愿驱动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江苏省36县市的面板数据,通过SYS-GMM方法考察了城镇化进程中市民化政策驱动与市民化意愿驱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应以及城市容量对其市民化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政策型和意愿型市民化驱动工具均显著地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化,意愿型市民化驱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应明显高于政策型驱动。城市容量显著地抑制了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化的演进进程,城市容量\土地城镇化促进了两种市民化驱动的市民化效应,而且城市容量\土地城镇化对意愿型驱动市民化效应的促进作用较强。城市公共支出与第三产业发展明显地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效应,第三产业发展对于人口城镇化或市民化起到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笔者对河南省固始县265名返乡农民工调研得到的截面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工创业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特别关注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在人力资本中,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具有更大和更显著的影响。在社会资本中,同质性社会网络更有利于农民工的创业,和谐的社会环境也能促进农民工创业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四川省400农户710个务工个体调查数据,探究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以期加深对农民工迁移选择行为的规律性认识,进而为优化农民工就业环境,合理引导其迁移行为,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有益借鉴。[方法]在控制务工者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落特征基础上,将农户社会资本分为结构性和认知性两类,构建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社会资本对务工者就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结果]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区位选择均有显著影响。就认知性社会资本而言,农户年赠送礼金越多,过年登门拜年朋友数量越多,通过媒体等其他途径就业,农民工越倾向于近距离务工;而过年登门拜年亲戚数量越多,有家人和亲朋好友介绍工作,农民工越倾向于远距离务工。就结构性社会资本而言,有工作网络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远距离务工,而有事业单位网络的农民工更倾向于近距离务工。[结论]认知性社会资本和结构性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区位选择均有显著影响。政府在加大三农财政基金投入的同时,应当适度整合农民工社会资本,增强农民工群体抵抗外部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一个政策思路,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实现农民工市民化,采取何种配套措施,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艰巨任务。本文基于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效的共享性两大维度在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求进行论述的基础之上,全面阐述了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机理,并提出促进农民工在城镇稳定就业,合理提升其福利水平;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制度等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思路,进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外出迁移会形成一定的人力资本积累,回流农民工人力资本有别于普通劳动者,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于回流农民工收入的作用机理与效果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采用调研数据,首先分析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家乡社会资本及其交互项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发现经营型与低技型人力资本的收入效应更加依赖于社会资本禀赋。接着,使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收入层次回流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低技型与经营型人力资本在社会资本的作用下,可获得中高水平的收入,而高技型人力资本的市场化程度较高,较少依赖于社会资本。研究结论揭示并验证了外出务工人力资本积累对回流农民工收入的直接贡献以及家乡社会资本对不同类别人力资本报酬率的交互影响差异。该结论对于农民工个人积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也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是影响农民工务工距离的重要因素,而风险规避与社会资本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不考虑这一相关性会导致社会资本对务工距离影响的估计结果产生较大偏误。本文选择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和家族是否有祠堂两个指标来衡量社会资本,利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测度农民工的风险规避程度,并将两者同时引入有序Probit模型,基于全国8省24县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风险规避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务工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规避程度越强的农民工,其务工距离越近;外出务工具有"同群效应",农民工所在家族外出务工人数越多,其远距离务工的概率越高;家族祠堂具有"社会网络效应",家族有祠堂的农民工倾向于远距离务工。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因素,社会资本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私人关系型社会资本障碍和组织型社会资本障碍,要化解这些障碍,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消除城乡二元障碍;必须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公共参与,构建新型私人社会关系,融入城市社区。  相似文献   

16.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资本和资源获取能力是提升其成长水平的两个关键因素。本文基于辽宁省21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社会资本是否以及如何通过资源获取影响合作社的成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资本对成长性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结构性和认知性社会资本直接对合作社成长性产生正向影响,资产型资源获取和知识型资源获取在社会资本与合作社成长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型资源获取在结构性社会资本、认知性社会资本与合作社创新性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揭示了社会资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具有规模较大中下层是我国"金字塔"型社会结构的现实。如何提升农民工阶层资源获得能力并上升到社会中间阶层,是改变我国社会结构下层过大和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本文以城乡二元制度为基本背景,以资源为分析维度,实证分析农民工阶层在资源分配以及向上流动中受到的制度性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提升其收入水平,并为其向中间阶层流动打通上升渠道。  相似文献   

18.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为了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重视其就业问题。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进行调研,发现当下农民工在就业区域选择时考虑的因素更加多样化。重点探讨了农民工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深刻分析了农民工进城就业与回流就业的优劣势,结合调研,就促进农民工就业区域均衡化给出了具体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145份返乡农民工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获取政府支持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民工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技能状况等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获取政府支持的重要因素,话费支出、常联系朋友个数和可借款人数等弱关系网络对农民工获取政府支持有重要影响,而配偶及兄弟姐妹等强关系网络反而影响不大,家庭人均纯收入的高低也是影响农民工获取政府支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民工在城市"落地生根"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命题。本文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构建了社会保护理论分析框架,然后利用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专项调查数据检验了农民工所拥有的社会保护对其在城市中市民化水平的影响。在克服了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和内生性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结果显示,和其他因素相比,社会保护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因素;城市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社会保护对农民工市民化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保护对弱势群体的市民化作用更为明显;在农民工群体内部,文化程度或者职业地位越低,社会保护对其市民化的作用越明显。农民工市民化进展缓慢的重要症结应该是农民工在城市社会保护的缺失,而农村社会保护因素的稳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回流意愿,或者在城乡之间进行往复式流动便成为部分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