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利用抽样调查数据,从农民的需求情况、农民的参与情况、农民的认知情况和农民的获益情况四个方面,具体考察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状况。研究表明,目前,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具有强烈的需求,在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社区,农民参与程度很高,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有助于农民就医。但是,研究也发现,参与各方包括农民、基层领导和村医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具体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另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身制度设计上的问题,影响了一部分农民(例如外出打工者)的参与,相对较低的报销比例可能会影响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1998~2011年5个省101个村农村公共投资调查数据的系统分析,本文详细描述了样本地区在不同时期农村公共投资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而探讨了政府农村公共投资策略。研究发现,这14年间农村公共投资总量逐年增多,尤其在新农村建设开始后投资规模增加很快,项目范围也涵盖了农村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但是,与发达国家同样发展阶段相比,中国农村公共投资还显不足。研究还表明,农村教育、医疗、生态环境等领域投资不足,需要引起关注;灌溉方面投资效果不佳,需要下大力气改善。  相似文献   

3.
张立耀 《南方农村》2010,26(5):33-38
本研究基于广州市农村固定观察点连续5年的调查数据,对农户间耕地要素流动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对耕地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耕地收入在农户家庭中已退出主要收入序列,表现为耕地流动现象明显增强。其中,家庭人口规模等在耕地流转行为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理论层面建立双层多方动态博弈模型,对中央政府、县乡政府、农民组织化、第三方参与农村公共产品合作供给机制进行研究,并依据湘、鄂、赣、贵、粤5省93个样本村的调查数据,对多方动态博弈模型的策略选择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在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合作供给博弈中,中央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县乡政府在合作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农民和第三方的策略选择主要依据县乡政府的行为而确定。农民谨慎欢迎第三方投资参与农村公共产品合作供给,第三方选择有利可图的项目投资农村公共产品,并有与基层政府"合谋"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Ordinal Logit模型对江苏省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老人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个数、家庭决策参与、健康状况以及社会支持对其评价生活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存在着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代际传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农村调查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父辈从事自营工商业对子辈从事自营工商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从事自营工商业在父辈与子辈之间存在明显的代际传承性。这种代际传承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增强。另外,父辈与不同性别的子辈之间均存在自营工商业的代际传承,且这种代际传承性在父辈与低教育程度的子辈之间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从事挣工资的职业也具有代际传承性。此外,本文分析了农村劳动力从事自营工商业代际传承性背后的机制,发现父辈从事过自营工商业,可以显著地增加家庭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7.
[目的]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农村住户的能源消费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北京农村能源消费的总体现状、不同地形、不同区之间的消费差异以及主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基于北京市13个区214个村庄1 866住户的调查数据,重点分析北京农村能源消费情况以及煤炭、电和薪柴3种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影响因素。[结果]从能源普及率来看,北京农村能源以电、煤炭和液化气为主;从消费量比重来看,以煤炭(60.4%)、薪柴(17.9%)、电(12.9%)为主,太阳能和沼气清洁能源比重较低,煤炭几乎全部用于家庭取暖;平原区和近郊区的电、煤炭、天然气消费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薪柴低于其他地区,太阳能和液化气消费量的地区差别不大。地形特征和家庭常住人口对各种能源消费量影响都很大,家庭收入主要影响电(正向)和薪柴消费量(反向),对煤炭消费量影响不明显,峰谷电价对电消费量影响较大,采暖面积对煤炭和电有影响,对薪柴消费没有影响;是否节能改造和对雾霾认识对能源消费量影响不确定。[结论]采取科学分类指导及措施,改变农村冬季采暖方式,改造常规能源,加大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和能源改造政策支持,以促进北京农村能源利用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13年辽宁、宁夏、江苏、江西和贵州五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全面分析了农村居民住房条件、住房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明显受到住房质量的影响,即使在控制了人口学特征、家庭特征、周边环境因素以及区域特征之后,住房质量仍然对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产生了正向影响,说明不同背景的农村居民对住房满意度具有相似的理解,各地区之间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具有可比性。同时,改善农村整体生活环境是提高农村居民住房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推进农村社区环境改善时,政府部门需要特别关注落后地区和经济困难群众的住房及其周围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与生态环境约束。林业产业作为资源型产业肩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文章选取了林业第二产业面板数据测算林业产业生态效率,评价林业产业资源消耗与产业经济贡献,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具体通过收集处理2004~2013年我国15个省份的750个样本数据,利用基于投入导向的DEA模型,在考虑污染物排放等非期望产出变量条件下测度了我国15个省10年的林产工业生态效率。结果表明林产工业整体生态效率水平不高,但处于缓慢上升的发展态势;行业综合规模效率大于技术效率,未来生态效率的提升需要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产业环保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  相似文献   

10.
在探索农村老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中,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的效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以往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调节—中介模型以探讨社会支持影响农村老人生活满意的中介机制及边界条件。根据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提出两个中介变量——"健康感知"和"心理福利"来解释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的关系,并进一步假设社会经济地位会正向调节以上关系。以河北省4个地级市的19个农村中的518位老人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健康感知在社会交往对农村老人生活满意的影响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心理福利在情感支持对生活满意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老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调节了社会交往与健康感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在对2009届毕业生随机调查的基础上,抽取本科生信息组成研究样本,首先对样本进行就业流向McNemar检验和方差分析,然后建立logit回归模型对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生就业流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生源毕业生乡-城迁移受到所学专业的直接影响,同时也受到家庭背景因素和个人特征因素的间接影响,特别是女性生源在就业迁移上具有明显优势,这与传统认识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陕西省9市18个乡镇74个村的农户调研数据,对影响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发现,农户年龄、经营规模、家庭劳动力人数、人均纯收入、是否从事农业生产、区域位置等对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具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从政策角度出发,应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建立起多模式、多元化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Tobit模型,基于2008年河南省农村254个60岁以下已婚妇女的调查数据,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地经济发展是否以第一产业为主、农村经济是否以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人均耕地、块均耕地、妇女年龄以及家庭财富都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显著影响;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妇女农业劳动时间有负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家庭赡养系数对妇女农业劳动供给有正向影响,但统计上并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测算并讨论研究区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情况,旨在探究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山区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方向,提升山区土地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方法]文章以武陵山区典型村488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家庭收入结构将农户划分为4种类型,选取土地、资金、人力3方面情况作为投入指标,以粮食产量、农作物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利用DEA模型测算出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效率值,再借助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1)研究区兼业程度较高,以二兼业型农户居多。(2)研究区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随着农户兼业程度增加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有一定程度降低,大致成“U”型变化趋势。(3)农户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受土地经营情况和家庭收入结构影响。[结论]总体而言,研究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各类型农户存在差异,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甘肃省9个县市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社会参与、社会规范、互惠网络三个维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探讨三个维度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规范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显正向影响。(2)互惠网络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显负向影响。(3)社会参与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社会规范及互惠网络间接产生影响。(4)就总效应而言,社会规范对农村基础设施管护效果的影响要大于社会参与及互惠网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从微观福利视角,探究影响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意愿的驱动因素。研究方法:以湖北省4个典型村的117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宅基地置换政策了解度、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情况4类因素对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均对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有正向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差别化引导和推动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强化宅基地置换政策宣传力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化;以增进农户福利为宅基地置换效果的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日益加快,山区农村生产力和整体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块突出短板。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构建出评价农村女性生活质量的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细致深入地考察了山区农村妇女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显示:山村妇女处于相对贫困状态,生活质量较差。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女性化趋势为山区农村女性增加了劳动负担,透支着她们的健康,同时,文化贫困、落后的思想观念、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的缺乏也是影响山村女性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浙江省慈溪、桐庐、开化3县(市)6个乡镇12个村庄144个农户的实地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近10年来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入城生活境况变化、留城意愿以及影响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入城生活状况有较大改善;农村外出劳动力留城意愿较高,但对自身是否真正能够在城市定居仍然顾虑较多;就业城市是否有鼓励农民工留城政策、目前从事的工作性质、工作地点、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资产规模等都是影响农民工留城意愿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从乡村向城市的转移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关键力量,而农村道路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可以促进农村地区非农业部门的发展,增加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机会.本文利用5个省份25个县100个样本村20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在控制了农村劳动力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村庄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