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Antweiler所用回归方法的调整,以工业废水、废气、固废排放量为环境衡量指标,以1981-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度等指标推算外贸对经济规模、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对典型高经济外向度地区浙江省的外贸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外贸发展所"引致"的规模效应显著为正(增加废弃物排放量),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为负但不能抵消经济规模扩张所带来的正效应,外贸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省环境问题突出的重要原因。最后,分别对三种环境效应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以外资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我国就业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分阶段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趋于下降,而外资企业的就业效应趋于上升,其中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出口发挥了主要作用。文章最后就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就业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考察:规模、结构、技术、市场效率和环境政策。通过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我国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0-2006年工业污水排放进行的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加剧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和市场效率效应则减少了我国的环境污染,环境政策效应减少了东部地区的污染,但增加了中部和西部的污染。总的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环境效应对东部有积极的影响,对中部和西部则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合理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北京市2002年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合理度问题,发现北京市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其支柱产业和瓶颈产业并不完全相匹配,它的对外贸易没有最大限度地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甚合理,须进一步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内容分析,提出实施科技兴贸、出口商品多元化战略、促进加工贸易升级和合理利用外资等优化北京市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出口增长对我国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CO_2排放量为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出口扩大对环境(CO_2)的影响,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人均CO_2排放量的大量增加,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却减少了人均CO_2的排放。由此可以推断,如果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实施更严格的环境管制,可以实现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贸易开放影响环境污染的"三效应假说"为理论依据,运用修正的GML指数法将2000-2010年中国省级的碳排放分解为经济规模变动、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和投入产出结构变动三个部分,然后在控制变量内生性、时间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分别对贸易开放进行回归,以检验贸易开放对碳排放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发现:贸易开放总体上增大了碳排放,主要源于正的技术效应,其次源于正的规模效应;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为负,但不显著;由于环境规制力度的中外差异,贸易开放通过恶化技术效率与前沿技术水平两种路径引致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从而形成正的技术效应。  相似文献   

7.
8.
利用1981-2012年全球33个国家的数据,构建GVAR模型研究中国碳排放的国内国际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并通过分析其他经济体贸易水平变化对中国碳排放的联动影响,深入研究国际碳转移。结论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是中国碳减排的主要途径,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具有促增作用,特别地,由于当前国内碳减排技术水平的制约,技术进步的负向效应未能有效呈现;国际碳排放效应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的技术进步对中国碳减排有正向效应,而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及贸易水平均对中国碳排放具有促增效应,进一步表明美国在国际贸易中向中国转移了碳排放。  相似文献   

9.
首先以北京市为例,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北京市体育产业对其他产业与行业的影响,随后再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力和感应度。分析表明,体育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的联系明显强于第一产业,但目前其影响力和感应度仍然偏弱。同时,体育产业显示出很强的最终消费性特点,符合目前发展内需、经济转型的趋势要求,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赵哲  谭建立 《财经论丛》2022,(11):41-50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如何优化财政支出的顶层设计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利用200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新型城镇化为切入点,系统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出规模通过直接效应和环境规制效应对碳排放保持抑制作用,而通过规模效应和替代效应促进了碳排放,非经济性公共支出占比的碳减排效应显著;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财政支出结构的碳减排效应存在调节作用,以经济和人口衡量的城镇化进程强化了财政支出结构对碳排放的抑制效果,以社会和生态衡量的城镇化削弱了财政支出结构的碳减排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具有江苏加工贸易代表性的苏州为例,利用1997~2006年苏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职工平均工资、外商直接投资、职工人数等数据,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加工贸易的工资效应。结果表明,苏州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对职工平均工资具有正效应,但不显著;FDI、国内投资、熟练劳动力对职工平均工资存在正效应;非熟练劳动力对职工平均工资有负效应。  相似文献   

12.
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斌  汤铸  陈开军 《商业研究》2006,32(10):112-115
采用Panel-data模型方法,研究贸易自由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建立联系贸易与环境污染的一般均衡模型,将贸易的环境效应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并用我国各省的二氧化硫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加剧我国环境的恶化,而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改善我国的污染水平。结论是贸易自由化有利于我国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商》2016,(6)
煤炭资源是我国强大的能源动力。在市场经济中,优胜略汰是企业成长的基本规律。纵观现代经济发展史,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就是大型企业的发展途径都会采取并购的方式,尤其是横向并购。对于煤炭企业来讲,进行横向并购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即扩大经营规模,追求规模效应并改善企业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使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贸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结合广东中山市实际情况,就中山市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其体分析,并对中山市如何实现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检验进出口贸易对成渝城市群的空间溢出效应,收集2010—2018年成渝城市群42个市(区)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进口贸易对其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即进口贸易不仅能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能促进邻近地区的经济增长;出口贸易存在负的间接效应,说明出口贸易抑制了相邻区域的经济增长,这是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向中心地区聚集的结果。因此,成渝城市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各地区的交流与联系,充分利用进出口贸易的外溢效应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贸易与环境的关系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而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更是倍受关注。本文在对中外学者有关该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建立计量回归模型,以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指标,采用1991-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对我国贸易开放的环境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内,贸易自由化的规模及结构效应为负,技术效应为正;而综合环境效应是积极的,即规模、结构和技术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减少污染排放量,有利于我国环境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建了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的经济计量模型,利用2002—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及其下属五大行业的数据,研究FDI与内资企业的关系,其产出表现为正相关,产生比较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而在整个高技术产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中,FDI与内资企业的产出表现为负相关。在此基础之上,对加强FDI对我国的技术溢出效应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问询函监管对被问询公司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2019年上市公司样本,以企业的税收规避行为为切入点,研究交易所问询在同行业和同地区内是否具有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问询监管在同行业、同省份以及同地级市上市公司中具有溢出效应,即对与未收到问询函的同行业、同省份以及同地级市的上市公司的税收规避程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配置效应,但是不同经济层面的研究会对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结论,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配置效应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建立了江苏省县域总体、江苏省三大区域县域、江苏省各县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框架,对近20年间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20年间江苏省县域总体和三大区域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前10年的配置效应要大于后10年。苏南县域呈现出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