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蕴慧 《企业研究》2012,(12):130-131
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向金融体系、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不同环节直接或间接地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创造了宽松的政策环境;极大地增强了市场信心,有效地稳定了金融系统;一定程度上缓解通缩局面,启动了全球经济复苏。然而,未来一段时间,它将推动生产生活资料商品价格的上涨,进而抬高整体物价水平;形成竞争性货币贬值,引发世界货币体系变革;定量紧缩的非对称效应,为下一轮危机埋下风险伏笔。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贷危机导致的经济不景气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不断蔓延,其中的影响也逐渐深化,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等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本国的经济,但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影响推论出我国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应作出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受次贷危机冲击较小的新兴市场国家开始出现资产泡沫,以色列、澳大利亚开始加息,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现在关键是看受次贷危机冲击较大的美欧等发达国家何时经济好转,并退出超常规的宽松货币政策,若美国大幅提高利率,启动强势美元政策,必将导致商品市场、黄金市场、新兴市场泡沫的破灭。  相似文献   

4.
叶檀 《英才》2009,(7):30-30
由于担心未来的就业与薪酬,人们正在减少消费。6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南表示,“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全面实施积极的财政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贯彻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这被市场认为中国流动性不变的信号,地产与金融股急升。  相似文献   

5.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的中国货币政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轮全球性大危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长期持续。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对作为生产型经济体的中国将产生长期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美国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流动两个层面的不利冲击,得出了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的压力将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指出中国中央银行应谨慎论证和抉择货币政策"币值稳定"目标值:在生产要素价格低估下人民币不宜过快升值,传统的通胀预警指标需要修正和提高;提出了未来货币政策总趋势应该是中性的、应注重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美联储“零利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但长期维持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就业市场的扭曲,突出表现为高薪就业岗位大量流失,低薪服务业成为就业市场复苏的中流砥柱,这制约了劳动力薪酬的增长速度,降低了中低收入群体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占比,加剧了美国的贫富分化,并将在长期内恶化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为新的经济危机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次贷危机中的货币政策为研究对象,对美国自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货币量及有价资产价值量的变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货币政策与CPI虽然具有负相关性,但相关性比较弱,并且货币量与GDP、国民收入、股票市场景气度等成负相关性.最后本文提出,货币政策应以M1、GDP、国民收入、CPI以及股票市场指数等一系列经济指标为参考变量来调整货币政策,而不应该侧重或偏向某一个或几个变量.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已使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各国央行不断降息。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美、日、英等主要国家的央行转而求助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主要研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多我过经济的影响及应对影响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联储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试图给美国经济疗伤,但是由于药方错误,招致国内外普遍的批评与质疑.中国应及时收紧货币政策,不再为美国的货币政策失当买单.为此,货币政策目标应回归本位,降低货币发行速度,适时加息以抵制热钱的流入.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由于实体经济复苏相对缓慢、金融体系远远没有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失业率居高不下,均采用了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的陆续实施对新兴经济体造成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1.
基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11月3号宣布再度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将在2011年第二季度前购买6000亿美元中长期国债。此项政策的颁布实施引起了世界各国的争议。本文从当前宏观经济背景出发,对于该政策的实施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认真地剖析。  相似文献   

12.
扩内需保增长背景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底国家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出要通过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增长,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对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的宏观经济背景及其政策内涵进行分析,得出要准确把握国家货币政策的这一方向性转变,有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必须注意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信贷结构和加强监管以及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扩散蔓延、国内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的复杂环境,人民银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金融调控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构建基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中国实际GDP同比增速、中国通货膨胀率的三元非线性平滑迁移自回归模型,对美国常规货币政策时期和量化宽松时期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并且在常规货币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时期,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常规货币政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高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5.
面对金融危机,关联储不仅非常规地使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而且还采取大量激进的非常规措施,通过购买各种证券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及运用信息沟通引导市场预期降低长期借贷成本的方式缓解金融市场紧缩局面。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应对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随着经济的复苏,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如何寻找安全退出路径是这一时期全球央行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以VAR模型测算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影响。建立中国经济联立方程系统进一步分析其传导机制以及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长期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加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最后,针对美联储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14年10月29日,美联储宣布结束被称为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以下简称QE)的资产购买计划。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QE政策的逐步退出将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影响,资金将开始逐步回流发达国家,未来一段时间也将影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本文在介绍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分析QE政策退出对跨境资金流动传导的路径,阐述QE政策退出对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实际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钟友志 《中外企业家》2009,(16):198-198
上证指数暴跌,累计跌幅超过70%,但其后开始反弹,指数再翻一倍,这和2008年下半年以来货币政策放宽有着密切关系。从定性分析的角度说明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供应量上升和利率下降对这次股市大反弹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其量化宽松政策使得货币流通量在较短的时间内直接放大,这必将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为未来通货膨胀埋下祸根。作为正在经济复苏进程中的且正在面临巨大通货膨胀压力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量化宽松政策的不利影响。因此,全面地剖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为决策当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提供若干有益参考,显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之后,泰国进行了两次以减税为主调的税制改革,其最直接的影响是扶持激活了中小企业;使私人投资成为公共投资之外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泰国税收征管信息化,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但泰国两次税改也存在着目标和规划不长远;没有真正起到促进普遍社会公平的职能;单一的税改对提振经济作用有限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新兴经济体充分认识自身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宏观经济改革应与区域化协调,促进区域经济及自身的共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