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锐博 《企业文化》2008,(2):84-84
“孤独”一词总是和形单影只、心灵寂寥联系在一起。游子在异国他乡因远离家人而感到孤独:有人因不被人理解而感到孤独:有人因心灵积郁无法释放而感到孤独: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企业的老板)又是为什么而感到孤独呢?在工作过程中接触到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在交往过程中发现他们经常是孤独的,孤独的类型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2.
论航天电装产品可靠性中人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兰博士曾指出:“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没有产品质量的保障,企业将势必失去竞争力,乃至被市场所淘汰,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既有物质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生产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既有企业内部因素,又有外部因素,这些因素许多专家都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在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核心,因为所有技术要素以及其他要素都只能通过人的要素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密切联系与相互作用的,一方依赖于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企业管理不仅要从管理者一端出发,研究管理者对被管理者的作用,也要从被管理者的视角出发,高度重视和谨慎对待被管理者,从而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双向互动”的有利格局。与此同时,环境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要求企业管理既要立足自身,又要密切关注外界环境变化,两老结合起来,形成“内外联动”的局面,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名言说明了想当好士兵得有当将军的理想,这是当好士兵的一种思想基础。同理,企业中的职工也是这样,如果企业有一批想当“将军”的职工,都有理想、有追求、有志气,那么企业必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一心只想当“将军”,而不想干好“士兵”的本职;有的人胸无大志,只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两种思想于个人成长不利,于企业更是有害的,是不正确的,不可取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不光要有一流的企业领导,还要有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广大员工。从本质上讲,一个员工在…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示例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企业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般包含人、财、物、技术、信息、时间,以及管理本身等七大内容。而“人”则被公认为是首要的因素,是企业最核心的资源所在。因此,在管理理论中人本主义的管理已经成为管理者思维的基本取向,西方企业管理中常说的警言是:“企业即人”。美国百事可乐的总裁卡洛尔曾将其企业管理经验归纳为:三个“P”,即“People People People”,也就是除了“人”、“人”,还是“人”,并还概括为“百事人为先”。而玛丽·凯是一个退休以后才开办企业的女士,但在十多年后,她  相似文献   

6.
刘波 《新前程》2007,(10):I0016-I0022
为达成企业目标.管理者需要员工能根据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的变化灵活进行调整,帮助企业获得成功。但是实际工作中.管理者又难免为员工“不知道做什么来帮助企业成功.知道了又不愿做.愿意做又不能做”  相似文献   

7.
企业中的人与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有人解释为“主体”,有人解释为“本体”,还有人解释为“本质”。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去认识,应该理解为“根本”,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企业中坚持以人为本,还是要紧紧围绕“效率和效益”,在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层次不断升级,企业愈来愈重视竞争的战略、策略和艺术。与此相适应,市场营销策划作为高心智的谋略和高层次的营销艺术愈益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被视为竞争取胜的法宝和企业营销活动的高招,营销策划也成为当今中国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又一个“热”点。因其“热”,就有人盲目跟风,在理论上出现误导和扭曲,实践中存在误区和失范。对此,笔者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辩析。 一.市场营销策划的内涵及其三要素 要理解什么是市场营销策划,首先要准确把握策划的内涵。什么是策划呢?有的人认为,策…  相似文献   

9.
黄辉 《中国企业家》2010,(18):62-63
日本社会第一次为一位外籍经理人而倾倒,是从雷诺一日产联席CEO戈恩开始的,他被捧为“二战”后的又一位麦克阿瑟将军  相似文献   

10.
真正适合企业的优秀“管理者”是企业可以信赖的人,同时也是被其他人认为是公平竞争胜利的人。  相似文献   

11.
方便即市场     
在一般人眼里,“方便”与市场是不能划等号的。但一些精明的经营者则认为:方便即市场。他们在为人们提供各种方便的同时,也找到了许多开拓市场的机会。能否以“方便”消费者为目的,认清市场态势,巧于开拓,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纵观国内外市场,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产品换代日新月异,消费变化需求常朕,商品设计不断朝着方便、省事和舒适等方面延伸。君不见,有人把洗衣服视作苦差事,便有了铣衣机、甩干机、烘干机;有人嫌煮饭费事,便有了电饭堡;有人懒得对光圈、速度,便有了“傻瓜”照相机,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聪明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管理两字,有人把它看作是高高在上,有人把它理解成发号施令,而在宁波三星集团有限公司,给它的定义是:管理就是服务!  对于一名管理者,如果只是习惯于发号施令,不用考虑为员工服务,则管理工作开展起来要简单得多。但是,在这种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员工,只会是机械听命式的,既缺乏活力和创造力,又很难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而这些与三星“以人为本,诚信立业”的企业宗旨相违背。  三星的“管理就是服务”理论,就是要求管理者站在员工的立场上,去研究如何加强以人为本的操作,研究如何去进一步尊重员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HR业内流传这样一句话:“员工因企业而来,又因上司而走”。又有人总结说,“员工一周内离职是因为HR,三个月内离职是因为企业文化,一年内离职则是因为上司”。由此可见,上司对员工的影响非常大,是他们职场中不得不面对、又爱又恨的人  相似文献   

14.
红豆集团以二次创业为锲机,精心营造“信息、规模、价格”的温床,在西服、衬衫等名品继续俏销市场的同时,用短短三年时间又培育了T恤、纱线、橡胶、摩托车四个年创利税均逾千万元的“新生代”,被业界人士称为红豆经济“四条龙”。也有人问,在市场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个企业在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中能否得以生存发展,取决于多种条件及因素,但有一条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企业主要管理者的特殊作用。主要管理者是掌管企业前进航向的“舵手”,在企业中他的舵手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和不能够代替的。他的不可替代性主要表现在其所居的领导地位性,一个好的企业主管人员,不是事必躬亲,什么都要亲自去抓、去管,而是根据自己的职能定位,去抓、去管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善抓大事的管理者是一个称职的人,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人提出2006年是“住宅消费年”。既是“消费年”,自然应该以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首要考虑的对象。然而.目前为止,房地产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仍然处于一个极度弱势、甚至被开发企业忽略的地位。由此,不禁想到一些关于房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两千年前,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就提出了“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政在人”、“仁者爱人”的著名观点,对后世乃至今天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核心思想即为政者、管理者必须重视人、爱护人、知人善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等至今仍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所重视,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时,如果能以人为本,抓好人的管理,将会起到使用其它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一、把高职工成本管理技能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的保障 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必须提高包括企业管理者和职工在内的企业全体成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骨子里有着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文化根基。西方企业强调管理,而中国人更喜欢领袖。在中国企业与世界接轨的这二十年间,初期目的非常单纯——赚钱,也就是所谓“逐利”,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后,才发现企业的发展不再是靠“运气”或“机会”,企业的运作不再只靠一两个人的能力支撑,于是纷纷开始寻找解决方案,国外成熟理论被不断介绍进来,林林总总的西方管理理论充斥在中国的市场,管理者如饥似渴地找寻  相似文献   

19.
德鲁克说:“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企业如何开发利用好“人”这种资源,是管理者越来越关心的话题。传统思维认为,越重要的事情越应该自己办,但近些年来,“人力资源外包”的理念逐渐兴起,其原因是,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办。在中国企业中,用人权是很多管理者十分看重的一项权力。一位管理者能不能决定所属员工的任用、升迁、工资奖金是决定其管理权威性的重要因素。“没有用人权,怎么管人呀?”这是很多管理者的固有思维模式。所以,在企业中,不管哪一个层级,都以“责权利结合”为由,把员工管理的一切权力交给管理者,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而今要把管人的一部分工作分离出去,这对于坚持传统管理理念的人来说是一个冲击。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培育的过程中,不解的情绪、不同的声音时有发生,有的来自企业的内部,有的来自于企业的外部。开始,在企业处于困境之中时,有人说“光喊口号有啥用,把东西卖出去才是真的。”后来有人说“企业是生产产品的,搞那些‘花架子’劳民伤财,没有!”现在又有人在说我们是“作秀”,是“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