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死刑作为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当前面临着种种挑战。死刑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法律问题,而且是世界的一大热点问题;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作为一项制度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发展,为死刑的废止创造了社会条件。当然正像其他客观事物一样,它的废止或消亡各国不可能是同步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也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的经验。本文就死刑制度的废留问题发表浅见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2.
死刑对于一个罪犯来说是对他犯罪的最严厉惩罚。死刑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后期,死刑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是一种人类最本能的报复手段。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阶段,死刑与其他普通刑罚有着本质的显著特点。死刑存在一天,人类的文明都在快速发展,是对死刑的一种承认和认可。贝加里亚在《罪与罚论》中主张废除死刑这一古老的刑罚,国家政府民众都在对死刑的合理存在性产生质疑。死刑的争论应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不可人云亦云。但是,从发展最终点的社会角度的方向来看,死刑终究是要取消的,这是毋庸置疑的。理论上,伴随人类社会中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死刑执行数量呈下降趋势。尤其是20世纪中叶后,为了使得死刑的减少和进一步废止,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举措。虽然废除死刑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长远之计,但彻底废除死刑的条件在各国调查的结论中参差不齐,就目前我国的废除死刑来看,许多条件和时机还不是那么的成熟。我国废除死刑的道路必将任重而道远。从宏观问题的探究角度出发,当前的死刑制度在我国还会仍将持续存在,我国的死刑制度,严格从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出发,力求存在和执行的合理,在为具备废除死刑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过分倚重死刑的威慑效应,会忽视社会管理和风险防范的作用,转移人们对监督体系建设的注意力。而废除贪官死刑,有利于克服社会管理上的“死刑倚赖症”一个国家使用死刑过多,是这个国家管理能力差的表现,也是对自己管治水平缺乏信心的表现。对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法治社会来说,官员想贪污很少有机会,即使贪污了也会及早发现,很难走到把贪官养肥了再杀这一步国家的职能不仅在于专政,更主要在于管理。当一个国家的管理水平提高时,官员贪污不到或者一伸手就被捉,死刑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而刑罚至上主义者夸大死刑的功用,把贪官多说成是刑罚松弛导致的,明显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大贪官多发是权力不规范运行、社会管理水平差的结果。国家防范犯罪,七分靠管理,三分靠刑罚  相似文献   

4.
吴家敬 《商》2014,(32):220-220
死刑又称生命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死刑复核程序是法院对死刑案件复核遵循的特别制度。死刑复核制度作为死刑案件的最后一道"闸门",对控制我国死刑数量、保证死刑案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我国古代和现代的死刑复核制度,并分析了现行死刑复核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5.
周宝金 《商》2014,(13):145-145
作为刑罚的一种,死刑从应然性上说,在中国,我们应当废除死刑。废除死刑的呐喊,首先出自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死刑在当代中国不可能完全废止,但应当限制死刑的适用。死刑应当受到限制,这已经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我国也不应该例外。  相似文献   

6.
王薛韬 《商》2012,(20):123-123
在国际上,死刑的废除之声已成压倒性优势的趋势下,我国的死刑改革也箭在弦上。但是我们应该注意,死刑问题的研究,不仅仅是个法学理论的研究,更是个一个社会问题的思量。一国死刑的废除问题,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等具体国情,不能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7.
高超 《商》2012,(15):146-147
经济犯罪死刑配置问题在我国历来是一个争议已久的问题。对于经济犯罪配置死刑,虽然使得刑法的严厉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得刑罚的威慑力得到充分的体现,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展,经济形势的转变,死刑面对经济犯罪的迅速上升显得力不从心起来。而且从世界犯罪内来看,刑罚的轻缓化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死刑在刑罚配置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对于经济犯罪这样一种与经济活动相关的犯罪形态而言,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经济型犯罪的死刑废止是我国现阶段在死刑控制问题上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和需要逐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晓亮 《中国工商》2004,(8):68-68
刚才,我读了胡德平同志的文章,里面提到有一个省判了一个民营企业家死刑。被判死刑的原因,是因为他戴了“红帽子”,是一顶形式上的“红帽子”,实质上他的企业是私营企业。目前,我还不了解具体案情,据说是产权不清晰。但无论怎么说,也不能判死刑啊!  相似文献   

9.
孙贵萍 《商》2014,(29):197-197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成为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点。尤其是它能否在死刑中适用,怎么适用,争议颇多。死刑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适用刑事和解。文章论述死刑案件中刑事和解适用的价值,进而确定适用的两个标准:一是感情条件,主要看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以及社会危险性大小,二是客体条件,衡量行为人侵犯的客体利益。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思考,对死刑和解的适用设置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程文理 《现代商业》2012,(20):274-275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中国的死刑废除之路又迈出了重要的一部。经济类犯罪死刑在法理上存在疑问,又在现实上存在废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废除经济类犯罪死刑的过程中,我国走的是一条循序渐进,缓慢推行的道路。与此同时,完善废除之后的刑罚制度,保证经济类犯罪不因此一发不可收拾,则需要立法机关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死刑的存废已成为刑法上论争之焦点,备受国际社会和各国学者关注,死刑存置论和死刑废止论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其观点可谓都有其道理。当代日益重视人权的国际社会,死刑本身所具有的种种弊端使得其适用范围日益萎缩,废止死刑的阵营日益扩大,一些国际组织也在为死刑废止推波助澜、摇旗呐喊并继续谋求死刑废止,甚至联合国也公开站在了废止死刑的一边。本文将从对死刑的存废进行思考,并对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作出分析,结合我国的现状和国情,进而探讨在我国,死刑制度究竟是应该保留还是废除。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法在毒品犯罪上设置死刑既有其历史原因也有其现实原因。死刑对犯罪分子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具有威慑力。我们坚信终有一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死刑将在毒品犯罪中退出舞台。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循序渐进,首先在司法上严格死刑限制适用;其次先废除运输毒品罪的死刑;最后废除全部死刑。  相似文献   

13.
苗峰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225-226
我国的死刑制度,问题颇多,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上,还存在不合理因素。要改革当前我国的死刑制度,既不能盲目从外,立即从立法上废除死刑或者在司法领域摒弃对死刑的适用,亦不能不顾世界范围内舆论和总体趋势的影响,一味重用死刑,强化对死刑的适用。需要做的,是加速缩减死刑罪名,并在刑法修订中禁止增设新的死刑罪名;应该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范围,调整死刑的适用条件并对其予以严格规范;同时,还应该大幅度减少死刑的执行,运用更人道的死刑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4.
苗峰 《中国商办工业》2011,(13):225-226
我国的死刑制度,问题颇多,在具体的制度构建上,还存在不合理因素。要改革当前我国的死刑制度,既不能盲目从外,立即从立法上废除死刑或者在司法领域摒弃对死刑的适用,亦不能不顾世界范围内舆论和总体趋势的影响,一味重用死刑,强化对死刑的适用。需要做的,是加速缩减死刑罪名,并在刑法修订中禁止增设新的死刑罪名;应该限制死刑适用的对象范围,调整死刑的适用条件并对其予以严格规范;同时,还应该大幅度减少死刑的执行,运用更人道的死刑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死刑这种合法剥夺生命权刑罚是否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死刑的废除方式最经济和可行的就是降低死刑的使用,直至若干年后废除。  相似文献   

16.
袁博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228-229
死刑,即生命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权利的刑罚。死刑所剥夺的是犯罪分子最重要的权利。然而,随着文明的进程,刑罚由残酷走向轻缓,死刑也随之发生变化。人们对死刑的存废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也对我国的死刑制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晓梅 《商》2014,(48):208-208
随着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的问世,其拟取消九种犯罪的死刑,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也预示着中国死刑改革的又一重大进步。我国死刑改革问题,直接关乎依法治国的进程和对宽严相济政策的落实,因此它对我国整体的发展和进步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死刑综述     
《商》2016,(3)
<正>死刑又被称为生命刑,是一种以剥夺犯罪分子生命为主要处罚方式的的刑罚,包括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2年执行。随着人权保护的发展,这种以生命为处罚手段的刑罚,开始遭到了越来越多人和组织的批判。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走上废除死刑的行列,在此趋势下,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世界上的最大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基于国际压力还是国内有关死刑的讨论都不得不将死刑问题纳入国家刑事政策的考虑之中。在2005年10月《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的报告中,将死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3)
死刑制度由来已久,其制度性起源很难追溯。但死刑的废除观点的提出是近两三百年的事,意大利学者贝卡里亚把死刑推上了理性的祭坛,振臂一呼,成为史上主张废除死刑第一人,引发了后来长达两百多年的关于死刑存废的争议。时至今日,死刑保留论者与死刑废除论者还是各执己见。虽然废除死刑的道路注定艰难,要改变人们心中长久以来的思想很不易,但是现阶段既然我们保留了死刑,就要使死刑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为了最大程度的利用死刑,我国各界也做了很多努力,不断完善死刑制度。  相似文献   

20.
刘学海 《商》2014,(9):162-162
在面对如今死刑废纸的洪流上,东亚各个国家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但总体分为两个阵营,即废死派,和保留派。目前在韩国死刑已经废止,而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经济强国,在面对死刑废止问题上,却坚决反对。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新加坡和韩国的死刑观,破解新加坡背后的不废止死刑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