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悦承  吕金奇 《英才》2004,(2):89-91
社会心理学中的许多研究都和友情有关,比如研究什么让人们互相喜欢,或互相厌恶;研究为什么人会愿意帮助别人,在什么情况下会更愿意帮助别人;或研究人的合群行为等等。但是,真正的友情是什么?即使是心理学也并不能够完全说清楚。也许,永远也不可能说清楚,即使心理学能清楚地知道影响人的合群行为的全部因素,也不可能传达友情的体验。爱情是不可说的,一说就是错,而实际上真正的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不过尽管“一说就是错”,我们还是会愿意去说,因为这种感情还是非常美好的,正如古诗所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似文献   

2.
《财会通讯》2005,(7):i021-i021
“‘做完功课没’、‘少看电视’、‘早点睡觉’,您知道这是孩子们最不愿意听的三句话吗?”  相似文献   

3.
数字圈点     
《人力资源》2010,(5):57-57
近日,一项题为“大学生是否愿意做高薪民工”的调李数据显示,有60%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接受”,21%认为“可以考虑”,而仅有19%因为转行难,受岐视等原因而选择“不干”。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纪事     
打工仔想和杂志成为知心朋友陕西省洛南县洛源镇黑章村一组村民周树林来信:我在外地打工,见到你们的刊物,看后觉得是农民的知心朋友。其中“村治咨询”栏目,让农民有话就说,有难就问。我是一个来自一穷二白之地的农民,我们这里也有许多“坏现象”,有冤无处喊,有冤无处申;干群关系成了“油水关系”,老百姓这样形容干部——“要想富,当干部”。我想和贵刊交个知心朋友,谈谈心,不知道愿意不愿意?从周树林读者简短的来信,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一身正气的人,同时对现实问题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观点,是个比较有思想的人。编辑部很高兴交到这样的朋友…  相似文献   

5.
我们总是纳闷,一些人应该买保险,他们有钱又需要保障,可他们就是不买。他们是怎么想的呢?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住他们的思维方式,本刊将采访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客户,让我们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喜欢什么样的方式和什么样的代理人?透过他们的言论,让我们知彼,然后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外界称黄云湖是一个历经人生沉浮犹能从容淡定的企业家。做过小工、科员,也做过助理、经理,直到创业打造出自己独立的天地。多个角色的变化使他看问题更能够置换身份。身为深圳蓝宝石实业有限公司、西藏美丽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市美丽行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他的勤力打造下,蓝宝石表系列产品曾为国内钟表行业第二大品牌,而当年的“蓝宝石婚纪念”化品牌活动,则在国内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6.
房东     
一位男子来到了牧师的家,要拜访牧师的妻子,那是一位以仁慈而著名的女士。 “太太,”那位男子说,“在我们这个镇上有一个很艰难的家庭,不知你是否听说了。父亲死了,母亲病得很重,但还不得不去工作,有9个孩子又冷又饿,整条街没有一个人愿意帮他们付那笔大约400美元的房租,不知道你是否愿意帮助他们?” “当然愿意。真是太凄惨了,”牧师的妻子说,“不过,我可以知道你是谁吗?” 大家非常同情地看着那人用手帕擦了擦眼睛。 “真的是太让人感动了,我是他们的房东。”房东  相似文献   

7.
安林 《英才》2004,(9):36-36
笔者一直期盼中国“福布斯”成为“富不死”。但此时此刻,不免为张涌捏一把汗。出于对中国民营企业成长与发展路径的研究,我愿意就张涌和他的林凤企业,提出三点反思。第一,关于林凤企业战略的反思。林凤现在是什么?林凤应该是什么?林凤将会是什么?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笔者发现不仅局外人看不懂林风,似乎就连张涌自己也说不清林凤了!不是吗?仅就局外人而言,成都某证券分析员的话——“今儿个想知道张涌是干什么的很容易,这比想知道张涌不干什么还难!”——就不失为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刘容 《商品储运与养护》2013,(11):189-191,188
"知"和"行"是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知行难易关系众说纷纭。文中根据现代管理学权变理论和沟通原理,重新解读傅说"知易行难"说、程颐"行难知亦难"说、孙中山"知难行易"说和胡适"知难行亦不易"说,并提出先贤们各不相同的知行难易学说,是基于沟通对象不同、方向不同、目的不同的主旨思想。  相似文献   

9.
下沙自从有各个大学进驻,成为新兴的“大学城”后,一段时间内成了人们的常论话题,诸多人对它有了一些新的评价,那所谓的“大学城”究竟是否在人们心目中是适合居住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参与本期话题“你会在下沙买房吗?”的众说法吧!参与此话题的共130人,其中选择愿意居住下沙的有30票,不愿意的有100票,看来,目前的下沙似乎还不是一个人们愿意居住的“安居”之地。  相似文献   

10.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中国有400万人在从事HR(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但大多数人从业经历只有3到5年;何况,从人力成本到人力资源,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管理理念的一次次转换,更使得HR管理者“挑战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在探索中前进,前途忽明忽暗;摸着石头过河,谁知道哪块石头就会成为羁绊?磕磕碰碰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跌倒了,爬起来,拍拍彼此的肩膀,“大不了从头来过”。我们回望屐痕,再用放大镜寻找败笔的归因,摸摸自己的软肋,三思而后行,只为了——昨天的败笔,今天的妙笔。  相似文献   

11.
《物流时代》2012,(3):86-86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愿意或不懂得为别人鼓掌。有些人在谈及仕途得意、职场如意、事业胜意的成功人士时,往往失落和不悦,甚至说:“这小子,不知道走了什么运?”对此,有些美国人就显得很有气量。  相似文献   

1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中国古老的兵法思想,不仅被军事家奉为至宝,更被现代管理者视为金玉良言,当作在激烈的商战中取胜的要诀。但是大多数人对“知己知彼”的理解容易简单化、静态化,即使承认“己”、“彼”是变化的,却不知道“知”也是变化的,离开“知”的变化就不能深入其实质,虽常将这句话敬奉在上,却难以有效地指导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处于新旧体制转轨中的我国建筑企业,都面临着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目前建设领域还很不宽松的市场环境和很不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下,如何强化企业管理,降低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为施工生产服务,这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一些建筑企业处于“没活干,找活难”的境地,而一旦施工任务落实,又会陷入“干得多,赔得多;干得多,债务多“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加强监督制约,是建筑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练就的一项重要“内功”。  相似文献   

14.
姚静波 《企业世界》2002,(10):22-24
“大红鹰”品牌近年来在全国激起强大冲击力,它将宁波卷烟厂——一个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转多年而每况愈下的企业,顺畅地拉动到市场经济轨道并蒸蒸日上。如果说10年前知道“大红鹰”的人只是凤毛麟角,那么,今天,不知道“大红鹰”的人也可谓凤毛麟角。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直至荣膺“中国驰名商标”从而跻身“中国名牌”行列,宁烟人仅仅用了七年时间。那么,“大红鹰”是如何“飞”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朱雪尘  梁海松 《英才》2004,(10):34-40
“快”和“大”几乎成了时下中国企业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命题,顺驰也不例外。当创始人孙宏斌高调崛起,当顺驰近于疯狂地掠地,当100亿销售目标被媒体连篇累牍地炒作,于是顺驰能否在香港顺利上市便成了众人侧目的事件。很多人更愿意把顺驰的上市看作是缓解资金压力的通路。而经过香港联交所的严格审查,顺驰果真成功上市,则证明在“资金和土地问题上”顺驰目前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不过随着实际控制人张桂宗浮出水面,孙宏斌的淡出,我们倒觉得顺驰是为资金也罢,还是为别的什么目的,至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废弃“君主立宪”,“走向共和”,架构一个企业组织的公理。中国房地产业造就的富豪最多,但真正愿意上市的有几个?你可以说不缺钱,也可以说股市的基本面不好;但不可以说的有多少?不可以说清的又有多少?  相似文献   

16.
《经营者》2007,(3):57-57
入选理由: 杨龙对媒体一向很低调,因为他更愿意看到自己的品牌在传播而不是自己走在前台,以至于人们脱口就能说出仁和药业的名字。却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他的老板是一个获得过“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的人。只是他的那些老乡在电视里看到仁和药业的广告片时,会兴奋地告诉周围的人,那是他们家乡的企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保险市场的外部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体现在客户资源的竞争上,如果说新契约开发做完缘故单以后,就不知道明天的客户在哪里的话,那么续期老客户的维护,就可以清楚地明白客户在哪里。当前,最令营销管理层头痛的是开拓保险市场越来越难,难在哪里昵?其一是新单市场开发越来越难,进攻策略出现“花样百出、江郎才尽而收效甚微”的境况;其二是缘故保单开发殆尽,呈现出“坐吃山空,开发后劲乏力”的景象。如何找到符合营销规律的营销蓝海是广大营销决策层和实战管理层都愿意看到的事情。本刊记者专访了在保费分析、营销攻略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有独特见解、论述甚丰,并多次获得新华人寿总公司铜奖的新华人寿浙江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兼保费部经理范学东先生。  相似文献   

18.
一般人往往太顾惜自己的“面子”,以为让人知道自己的缺点是一件羞耻的事,尤其是让部属知道,更是有损颜面的。他们以为“我身为上司,缺点如果都被部属看透了.那么部属怎么尊重呢?”可是,我认为,不必顾虑这么多。以我个人为例。我从创业到今天,一直都让部属了解我的缺点,并且一再请求指正。可是从来也没有发现那一个部属因此而不尊重我,不但我没有损失,事业反而更能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大度读人     
正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学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况且是人家的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相似文献   

20.
孔京京 《秘书》2006,(6):44-45
孔夫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好学、力行、知耻讲的都是修身问题。孔子把这三个方面相提并论,可见知耻之重要。我们熟知的成语“知耻为勇”,就由此而来。孔子讲“知耻“”接近于勇”,是因为他不愿意把话讲得太绝对。知耻的人,耻对他们是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使人奋勉,能奋勉才能有所作为,其表现出的作为则是刚勇。因此耻总是与勇联系在一起的。“知耻”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道德标准之一。中华传统的精神文化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类知道有耻,知耻是人类进化的一种推动力量,人类一切文明皆从“知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