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和回顾“十五”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制定“十一五”期间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伯文 《发展》2004,(6):28-3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关乎农民生存和就业状况的问题,是关乎社会安定和人力资源能否得到更有效配置的问题,也是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瓶颈"和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报告同时指出:“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笔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加快京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新  魏月 《首都经济》2003,(2):31-33
  相似文献   

5.
刘驰 《发展》2004,(5):20-22
为什么说我国的"三农"问题形势严峻,农民增收缓慢呢?吴敬琏教授认为:说到底,是因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资源、首先是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因而土地报酬递减的趋势十分明显,生产率提高缓慢而成本却迅速增高.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是关键。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方式之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战略,让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跳出农业寻找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当前,在农村积极推广对劳动力的职业教育是农民市民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们对铁岭、朝阳、葫芦岛等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所到之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维权服务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简称"三联动")如火如荼,联动体系与机制已初步形成,正有力地推动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8.
李明 《发展》2003,(6):45-45
农民、农业、农村“三农”问题,核心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增加制度供给,为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转移提供制度保障和制度服务,才能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一、改革户籍制度。传统的户籍制度造成城乡劳动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巨大差别和公民权利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如今城乡经济互动、开放一体的发展趋势下,已不合时宜。因此,户籍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差别,在此基础上建设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给农村居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新时期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结合起来,广开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多元化转移。(一)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者向非农生产者转变乡镇企业既是推进乡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又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良好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受自身条件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陷入…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3.24亿人。按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水平,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只需约1.2亿人,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只需0.6亿人,合计只需劳动力1.8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4亿人。而且,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效地转移农村富…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问题突出,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镇下岗职工增多,每年新增劳动力也日益增长,城镇能够提供的劳动岗位巳非常有限。武宣县的就业形势同样严峻,该县是广西的贫困县,又是农业县,2002年有农业劳动力22.66万人,按武宣农业生产的条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要做好以下工作:完善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劳务输出基地;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建立法律援助体系;调整结构,拓宽就业空间;推进体制创新;完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田飞  王超 《魅力中国》2010,(20):7-8
伊宁县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严重制约着农业的规模经营和产业化进程,制约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的改善,所以,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详细地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的现状.归纳总结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同时也分析了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诸多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加强伊宁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唯实 《发展》2006,(11):67-68
西部是一个农业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西部农村人口多,增长快,而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现阶段西部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西部农村反贫困又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消除西部农村贫困问题,关键是要找准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进而制定科学的反贫困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17.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需要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而就业机会的创造和就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建立结构优化、质量较高的产业体系,既是实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需要,也是为农民进城创造就业机会的需要,更是财政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的必然要求。应推广先进经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18.
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健全输出网络,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富余劳动力承载能力;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保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9.
李宏 《发展》2005,(6):26-27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9%,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4%,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报酬递减。因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上,应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