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HP滤波法,对1949~200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及稻谷、小麦、玉米产量的波动情况进行了测定和判断,并对1985~2004年中国、世界、美国和印度的稻谷、小麦和玉米产量波动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三点结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HP滤波法对1952-2007年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进行研究,分别测定了生猪年末存栏量波动周期、肉猪出栏量波动周期和猪肉产量波动周期,并在此基础上分阶段分析了我国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原因.研究认为,不同指标的周期测定结果既存在差异又有密切联系,总体上我国生猪生产平均每6年多就会发生一次大的波动变化;1985年以前粮食丰歉是生猪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1985年以后价格波动、需求变化和疫病是生猪生产波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波动特征和规律,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水稻生产周期波动的强度,消除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发展水稻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法,对1949—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产的长期波动和短期波动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短期波动分为6个波动阶段,系统剖析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水稻面积、单产以及总产波动的影响。[结论]水稻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长江中下游水稻生产面临下行压力; 水稻产量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绝对值,水稻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 现阶段面积与水稻生产波动的趋势契合度更高,科技创新亟需突破瓶颈; 水稻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5.
价格是市场的信号,水果收购价格对果农的生产决策和市场供给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利用Census X12法、H-P滤波法和变异系数法对2002~2010年中国苹果、香焦和橙子的季度收购价格的波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类水果收购价格具有上升的长期趋势,季节性波动特征表现非常明显,而且较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冲击;三类水果收购价格波动周期都具有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同时发现,苹果和香焦的收购价格有5个波动周期,平均波动周期为7.2个季度;而橙子的收购价格有3个波动周期,平均波动周期为12个季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产量水平是一个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在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借助HP滤波方法对中国粮食产量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的粮食产量存在着明显的波动性,且波动又呈现出周期性规律特征。同时,为了探讨粮食结构波动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文章通过建立粮食产量的误差修正模型,发现水稻波动对粮食产量波动的影响显著,其次是玉米和小麦。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北京市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的猪肉价格波动总体情况和波动特点,北京近十年猪肉价格总体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价格短期波动剧烈。以北京市2000年1月至2011年5月的去皮带骨猪肉月度批发价格为研究对象,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进行波动分解实证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波动实证分析认为,猪肉价格周期波动与生猪生产周期波动基本一致,波动周期大致为3年,本轮猪肉价格波动周期将持续到2012年下半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生产波动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采用HP滤波法对中国水稻生产波动进行了分析,并最终得出水稻生产波动的成因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粮食安全提出两个依赖路径:一是依赖国内生产和供给,二是依赖世界粮食生产并通过进口实现。文章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自给率及其波动情况,认为在国内粮食生产不稳定的情况下需要依靠粮食进口以平抑国内粮食生产和供给的波动。建立影响粮食贸易因素的综合指标即贸易难易程度指标ρ,并将该指标纳入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世界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分别对小麦、玉米、水稻三种粮食作物进口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进口受国内及世界粮食生产影响较为敏感,国内和世界产量对玉米和水稻进口量因受到其他外生因素影响而不敏感。在世界粮食总量增长的前提下,在依赖国内粮食供给的同时可适度进口从而保障我国粮食足量供给。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0~2015年新疆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方法]文章采用了重心迁移、聚类分析和似无关方程组模型。[结果](1)2000~2015年间,粮食总产呈波动上升趋势,播种面积呈现“减少—增加”态势,小麦和玉米是新疆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优势地位略有下降,玉米增势明显,水稻、豆类、薯类亦呈下降趋势;(2)“北牧南耕”传统农业格局已被打破,形成天山南北坡两个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区域差异增大,未来“北粮南运”趋势可能进一步增强;(3)新疆粮食主产区相邻单元空间趋同性增强,部分粮食作物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凸显,玉米最显著,小麦、水稻次之,豆类、薯类不明显;(4)似无关方程组回归结果显示,要素投入、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技术水平和市场要素是影响新疆粮食作物生产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结论]为优化粮食生产布局,需要调整不同作物种植结构,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加强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加强支农政策力度和政策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