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与资本双重过剩:宏观经济形势的新概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给宏观经济新形势进行定位,学者们各执一说,莫衷一是。用“买方市场”,“过剩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来概括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能概括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的概念,笔者认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核心问题在于,劳动与资本的双重过剩。  相似文献   

2.
《宏观经济管理》是围绕着“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和“管理任务”三部分内容来建构其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在阐述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含义和特点,介绍宏观经济管理主体、管理手段和方式、宏观经济核算和监测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就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任务以及投资、消费、价格、收入分配、就业、国际收支等管理内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宏观经济管理学》是围绕着“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和“管理任务”三部分内容来建构其基本框架和理论体系的。学习本课程要求学员:一要准确掌握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点,明确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目标、任务、手段和方式,了解宏观经济核算和监测等基础知识。二要把握宏观经济管理的运行规律,包括社会总供求平衡、投资、消费、价格、收入分配、就业、国际收支等管理内容,明确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4.
《经济视角》2009,(12):1-1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出现倒V型增长。增速将高达9.42%。此外,资产价格将持续上涨,房价也不会回落。”11月20目,在中国人民大学等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如是预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的实施,中性的财政政策便“闪亮”登场。它能否不辱使命,不仅对落实宏观经济调控起着关键的作用,还对我国经济“软着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年宏观形势及几个重点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连续两年8%以上的高增长后,2004年宏观经济增长形势变得较为微妙,“过热论”、“不热论”以及“局部过热论”不断地发生碰撞,莫衷一是。但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有两点认识是相对明确或已经形成共识的,一是中国经济自2002年中期以后进入到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二是局部的投资过热潜伏着较大的宏观经济风险,特别是可能造成今后几年部分行业生产过剩的巨大压力,并很可能再次重演“通货紧缩”现象。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虽然出现超预期反弹。但中国宏观经济依然处于“政策刺激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过渡期。这决定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应当以促进市场需求反弹,形成市场性的、自我循环、自我驱动的内生增长动力机制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结构分化”和“压力加剧”的特征。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总体稳定、外资外贸的景气持续、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极端天气的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常态化、房地产和碳减排等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步实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及平台整顿引发的社会舆情变化,使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自2021年第二季度起持续上扬,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负向产出缺口有所扩大,前高后低的态势明显放大。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新发展格局全面布局的一年。一方面,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部分延续2021年宏观经济复苏的动力和基础;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协调体系再调整以及“十四五”规划全面落实等因素的作用下,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在结构性政策与总量性政策、逆周期政策与跨周期政策之间寻找到新的平衡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重要任务之一是“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亦即宏观经济管理。为此,我们既要加强对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宏观经济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创新。要努力做到学习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和知识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了编制宏观经济晴雨表的重要意义,认为我国宏观经济晴雨表由五大指标构成,并提出了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四大判断规则。据此,对“一五”、“二五”和“六五”时期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市场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协同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梦根 《经济管理》2005,(16):79-85
理论上,证券市场常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本文选取工业增加值、广义货币供应量(M2)、消费者景气指数和国房景气指数等宏观经济指标,深入考察了宏观经济与沪深两市股价走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股价指数波动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性特征,中国证券市场与国民经济之间尚未呈现出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证券市场并未发挥“国民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这也表明,中国证券市场的宏观协调效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凯恩斯主义的“协调失灵”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凯恩期主义的“协调失灵”理论认为,在一个由许多经济人构成的分散经济中,由于“策略互补”、“溢出效应”、宏观经济外部性等原因,市场机制无法成功地协调整体的经济运行,宏观经济将会出现多重均衡。经济体系可能持续地陷入低效率的失业均衡中,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来调整市场的协调机制,引导经济从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运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月刊》2008,(2):102-106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政府采购作为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与财税、金融手段并列提出,显示政府采购在国家宏观经济生活中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已从单纯的财政支出管理手段上升为国家实现宏观经济和社会目标的公共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在2日召开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助理王晋斌认为,2011年宏观经济将努力凸现以增长保民生、以民生促增长的协同发展路径,这表明后危机时代宏观调控将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刘德顺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管理都有其设定的主要目标和相应的政策手段。现代西方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成熟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期。由于当时西方国家正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所以当时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经济萧条和...  相似文献   

16.
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一致性———对“宏观形势好,微观形势不好”观点的质疑□刘挺军石葛铭本文认为,“宏观形势好而微观形势不好”的这种判断是片面的,似是而非的。产生这种流行观点的经济根源在于当前的宏观调控体系尚不够健全,在掩盖宏观经济中本应公开化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宏观经济理论发展至今已历七十余载。在此期间,宏观经济理论研究范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而导因仍在“凯恩斯革命”。本文结合对目前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和盲区的剖析,回顾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取向和方法论特色,以期对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对基于中国现实的科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期宏观经济运行出现“拐点”还是“亮点”?作把宏观经济分析与从更为深层次的微观经济基础分析结合起来,分别对我国企业、投资、消费、进出口等几方面的近期情况及一些深层次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2000年4月已形成新的“拐点”的说法,是缺乏说服力的,今后经济增长应是一个相对平衡的格局。作认为,要保持这一态势,离不开适当的宏观调控,除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还要采取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增长,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刺激城镇居民的消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认真落实国企改革的各项措施,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影响经济政策有效传导的若干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与我国抗击“非典”时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现实相结合,对疫情过后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有效传导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中,投资谨慎观望、出口短期难涨,要想实现宏观经济“稳增长”目标,越来越多的人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