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运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4-2013年共十年数据,对我国27个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程度、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整体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高技术行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形成优势最有潜力的行业;(2)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变化不大,但其总额提升速度迅猛;(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产业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其大小程度及变化趋势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明显差别;(4)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FDI渗入程度越高,产业集聚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此外,FDI与产业集聚间存在交互效应继而正向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提升;(5)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也显示FDI、产业聚集、国际竞争力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美国科学与工程技术指标(2006)》,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包括四方面指标:①国家倾向性(National Orientation),即政府对提高本国技术能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以及采取的政策措施;②社会经济基础设施(Socioeconomic Infrastmcture),包括资本市场发展状况、外国直接投资、政府教育支出等;  相似文献   

3.
河南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全国各省(区、市)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情况,发现各地区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中药自然资源状况等因素影响。2006年河南省在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处于中上游水平,中药自然资源优势突出,但中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并提出了提高河南省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将中药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敏  王龙  薛永熹 《经济研究导刊》2010,(30):190-191,201
主要从产业规模和研发投入指标比较分析了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结果表明,与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在市场规模、市场占有率及(人均)研发投入上差距较大,最后提出了提高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1.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实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指标权重的确定。依据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国家钻石模型理论,将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因素概括为生产要素状况、国内电子信息产品需求、电子信息产业相关及辅助产业的状况、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机遇以及政府行为等方面。结合专家的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相似文献   

6.
离岸(海外)业务在促进产业成熟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某些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具备了从事国际并购的能力,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国际并购将成为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获得离岸业务、提升专业技能、获取专业性资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薛蓉娜  赵会娟 《当代财经》2006,(2):87-90,102
我国加入WTO时承诺在入世后的第四年即2005年允许外商独立经营国内快递业务,快递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邮政快速业务(EMS)是中国邮政的核心业务,但近年来国际市场份额持续下降。本文在分析企业竞争力理论含义及快递产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快递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中国邮政快递与国际、国内竞争者的比较,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认为中国邮政产业的体制改革是提高邮政快递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服务外包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岸(海外)业务在促进产业成熟和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服务外包企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于服务外包的行业特性,国际并购成为获得离岸业务的主要方式。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某些服务外包企业已经具备了从事国际并购的能力,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国际并购将成为未来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获得离岸业务、提升专业技能、获取专业性资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较全面的回顾了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理论并进行了评述,主要探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并说明了产业国际竞争力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回顾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两大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并详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总结评述了已有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及具体评价方法,旨在为研究中国产业竞争力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提高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形式下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并以此为分析框架 ,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以这些问题为基础 ,提出了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柳岩   《技术经济》2010,29(12):36-40
本文基于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发展的现状,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选择显示性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这3个指标,利用出口数据评价方法,对我国整体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对我国整体产业及主要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原材料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较弱,而出口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很强;但从整体上看,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还较低。  相似文献   

12.
戴德铸 《当代经济》2007,(11S):96-98
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极,其产业(制造业)竞争力的高低将对圈内产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分析武汉产业(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对推动武汉城市圈的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颖卓 《经济师》2014,(3):67-68,72
通过对2000到2013年山西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数据的纵向分析,以及山西机电产业与全国及中部六省机电产业发展的横向对比得出:近年来,山西机电产业出口额迅速增长,国际竞争力呈上升发展态势,后发优势明显。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山西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际直接投资是推动山西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快 ,国际间产业竞争愈演愈烈。国际竞争力研究也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一般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迈克尔·波特的六因素分析、基础设施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及“后发优势”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等。在中国入世背景下 ,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应从五方面着手 :产业组织优化 ;培育和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 ;加快知识资源培育和积累 ;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开放型产业政策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努力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对象和理论框架,选取贸易竞争指数、国际市场占有率、进出口价格比等指标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探寻我国提高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弱,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最后,本文结合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现状,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珠三角九市产业发展规划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下称《纲要》)提出:推进珠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将珠二三角建设成为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扩大开放的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面对国际国内形势急剧变化,如何在珠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谋划产业布局调整及转型升级,是《纲要》赋予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建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用1991—200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数据,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五项指标进行测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年度变化趋势和国际排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花生产业国际竞争力历年呈下降趋势,但国际排名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中国建筑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合理地评价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对该产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波特教授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理论,结合我国建筑产业的现状,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建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如何提升建筑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在1995—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上,突破了以往仅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考察的做法,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环境方面的考虑。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环境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技术创新产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20.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进一步确定了知识产权尤其是专利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方面增强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技术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出口产品增加逾越他国知识产权樊篱的砝码。专利国际申请(PCT申请)是对外专利申请的重要途径,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出口贸易与专利国际申请高度关联,但当前中国专利国际申请与中国出口规模不匹配,在促进产业升级与保障出口方面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