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立平 《中国石化》2006,(11):28-29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企业间最为关键的竞争。国有企业发挥优势.用先进的企业价值观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从而提升人才价值,促进企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建立和完善经营者激励机制,是国有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中国加入WTO的日益临近,以及多种经济成分的迅速崛起,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形势下,人才的竞争已经不仅仅存在于国内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之间,对国内企业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财力雄厚的跨国公司,他们通常以原有工资的数倍、且多样化的薪酬来吸引紧缺人才和核心人才。因此尽快建立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 机制…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方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企业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方向。国企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激励方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企业原有的经济契约之外,心理契约被认为是吸引、激励、保留人才的一种有效竞争工具。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经济模式的转变,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保持竞争,迎接挑战,企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人才的竞争在更大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上展开。国有企业由于其长期的机制上的原因和自身体制上的种种缺陷,必然在与从跨国公司到私营企业的所有非国有企业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扭转这一被动状况,已成为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保持健康发展态势的当务之急。一、当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现状及主要原因人才聚集曾经是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一大传统优势。然而自80年代后期以来这种优势已日渐丧失,各类优秀人才在许多国有企业呈逆向流动的趋势愈演愈烈。从国企人才的流出方…  相似文献   

6.
于蜜 《中国石化》2008,(4):28-29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国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把培养大批有专长的技术人才作为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国有企业在技术人才的培养体制和机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还比较深。在一些企业,对技术人才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官本位”思想严重,培养方式单一,致使个人发展途径狭窄.挫伤了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企业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人才的优势就是企业的优势,电力企业应该在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不断地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持企业基业常青。所以电力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面对日益加剧的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竞争,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方面的竞争力有所下降,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专业技术人才流失问题,尤其是处在地区和内部环境并不优越的企业,人才流失有加重的趋势。在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趋势下,国有工程建设企业必须从人才管理的全局出发,完善薪酬和福利待遇、职业发展通道、绩效考核与激励等管理体系,理顺企业文化体系,才能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  相似文献   

9.
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进入21世纪,人力资本对国有企业来说比物力资本更重要,为此,国有企业必须切实做好人力资本经营工作。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科技与信息的时代,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各种资源的竞争与组合,尤其是人才的竞争与运用。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如何引进人才,利用好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企业生存及实现经营发展战略所面临的主题。 一、人才争夺加剧,国有企业应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挑选最优秀的人才是提高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国有企业积极融入世界市场的当务之急。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使市场急需的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专门人才,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抢手和重要,由此也引发了中国新一轮人才争夺战。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民营科技企业以其敏锐的目光,及时地把握市场变化、以人才抢占市场制高点。如作为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对煤炭企业而言,如何吸引、培养、使用和留住各类人才是急需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优秀的人才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信息网络化的特征日趋明显,企业全球化竞争的实质正在演变为人才的竞争。当前,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虽说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程度的提高。但就企业而言,骨干人才,尤其是技术和营销人才的流失,将意味着企业核心技术的扩散,商业秘密的外泄,客户资源和市场渠道的转移以及市场份额的缩减,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笔者认为,当前国有企业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黄岱列 《化工管理》2002,(12):38-38
激励,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它是指通过外力因素作用于人,从而激发人们奋发向上行为的心理过程。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投资主体与合资、独资、私营企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如何充分挖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势,从而占得先机,依然是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一项重要课题。如果说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激励得当与否,又是关键之关键。激励这个概念用于企业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4.
张艳  谢辉 《武钢政工》2007,(7):26-28
企业经营的实质是对人、财、物的有效管理,但"财"与"物"只是企业的眼前利益,"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时常出现人才匮乏的现象,这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是我们企业没有人才?不是。就笔者看来,人才结构的配置和优化既是影响人才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产生社会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国有企业要努力塑造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造就人才  相似文献   

15.
聂军 《化工管理》2011,(4):64-66
<正>技术创新为企业带来增值及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行业中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而技术创新又必须要依赖高技术人才,因此企业的技术竞争优势又取决于企业在吸引、留住和激励高技术人才的优势。高技术人才管理的挑战随着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与日俱增。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对管理有效性的影响极大。激励体系始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甚至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本文结合高技术人才在不同阶段的各方面需求,构建适用于高技术人才需求和特点的全面激励体系,采用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它通过增加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增长其人力资本,为企业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企业出资培训员工.一方面基于企业的法律义务.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留住人才,激励士气.同时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盟。但是.企业培训也面临风险.如果企业在培训的整个过程中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则可以防范这些风险.取得好的培训效果.提升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钱波 《华北电业》2006,(6):46-47
在发电机组建设高峰过后,独立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演变为企业间人才的竞争。要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关键是建立吸引、稳定和激励企业经营者的机制,合理设定企业经营者的薪酬,找到企业利益与经营者利益间的平衡点。一、衡量经营者薪酬应考虑的四大因素一是为了体现工  相似文献   

18.
放权管理事半功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约林 《中国石化》2004,(11):48-49
当今中国最火爆的是人才市场,最抢手的是人才,最热门的话题是人才竞争,吸引、留住人才的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但是,一个组织要获得真正持续发展,则需依靠群体的力量,而非个人的才能和成就。领导者除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外,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弱化自己,走进团队的中间,学会放权,形成激励人才、开发人才的氛围,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苏旭 《化工管理》2010,(5):86-89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各项变革与挑战的来临和世界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管理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关键在于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成为企业竞争优势资源的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吸引留住知识型人才,使充分发挥其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竞争力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其需求因素分析,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