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实现数据的可靠稳定传输与控制,通过研究工业以太网、TCP/IP协议、双网卡冗余和快速故障恢复技术,设计组建了综合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有效提高了多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环境较为恶劣,且测量参数与控制设备较多的现场测量中,该综合数据传输与控制系统可实现多数据的可靠稳定传输和远程控制。本文对数据传输控制技术进行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2.
TCP/IP协议中TC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它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性传输,通俗地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链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为实现数据的可靠稳定传输与控制,通过研究工业以太网、TCP/IP协议、双网卡冗余和快速故障恢复技术,有效提高了多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对TCP/IP的数据传输和控制进行一个分析。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开发》2016,(11):67-68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控制逐步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发展,数据采集与监控在远距离数据传输以及工业数据采集中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就以远程数据采集展开研究并设计多路以太网数据采集卡,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实现远程数据采集。本系统采用STM32F系列单片机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数据对象为模拟电压信号,通过12位高精度模数转换器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经以太网传输至计算机,在计算机上位机显示并处理。从而实现了基于以太网的远程数据采集。数据从下位机网卡(ENC28J60)发出,经以太网传输至PC机网卡,最终由VB编写的以太网客户端拨号链接下位机服务器实现数据的采集并显示,测试结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港口机械结构应力在线监测的现状,采用目前成熟的GPRS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和.NET开发平台对传统动态应变数据采集仪进行了改进,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GPRS的机械结构应力远程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大型机械设备的结构应力进行远程在线监测,利用GPRSDTU将采集到的应力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Internet上的数据中心。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实现了检测数据的无线远程传输,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公交客流数据依靠人工采集,数据传输非实时性的现状,介绍了基于GPRS远程传输,红外感应采集和压力感应采集的客流数据采集系统,阐述了以ARM Cortex—M3为内核的微处理器(LPC1768)为主控制器的硬件设计方案,实现了利用GPRS远程通信的方式将采集的公交客流数据及时、准确地传输至处理终端,从而为公共交通的实时调度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韩贵杰  罗宁  张时杰 《价值工程》2013,(32):205-206
本文介绍了STC单片机控制下的ZIGBEE数据传输,提出了ZIGBEE在传输过程中因数据的传输方式和单片机的速率不匹配而导致数据传输错误的问题,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自动抄表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J2ME的GPRS远程无线自动抄表系统。系统采用Siemens TC65无线通信模块作为数据处理模块和GPRS数据传输终端,将电表数据按照TCP/IP协议传送到控制中心,数据传输安全、可靠。定时存储读表数据,以便需要时下载分析。本系统开发成本低,而且可以对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实时维护、方便更新升级。  相似文献   

8.
iNet300作为一款工业级的无线以太网设备,多运用于煤矿,水利等领域的无线数据传输。本文利用多个iNet300网络电台,组成点对点的无线数据传输链路,以延伸公网信号来解决公网盲区地质灾害信息难以传输的问题。珠峰核心保护区的珠峰桥泥石流沟属高原地区,具有低噪声、弱干扰、高带宽的电磁环境,通过应用iNet300网络电台对其地质灾害进行了测试研究,首次证明利用该设备延伸公网信号以实现视频、数据综合业务的远程传输是可行的,达到了预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基于4G网络和电力专网通信的远程数据读取和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一体化的数据接口模块,作为数据读取传输的关键技术,能够很好地利用普通的便携式红外热像仪实现设备红外热像测温的实时、稳定和可靠的数据读取和传输,并且可以实现智能巡测、巡检终端的远距离无线接入。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为了远程测量和控制多路设备温度,采用一种积分电路精确测量PT100热电阻的阻值。同时采用AT89C51单片机对所得数据进行非线形补偿,并通过RS-485总线接口,将所获得数据传送上位机,以便真空控制系统的联网控制。  相似文献   

11.
杨凡 《价值工程》2014,(7):210-210
现代化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使得网络化的信息系统成为可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通信系统;构建了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数据采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和监控中心单位,各单元之间利用GSM短信服务实现远程通讯。利用该系统进行数据的远程传输与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利用率,保证监控对象的健康运转。  相似文献   

12.
吕虹 《科技与企业》2013,(24):165-165
电力数据采集系统是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能够使数据进行自动的运算、存储、自动操作、逻辑判断以及远程网络传输等功能。而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为了实现具有数据通信可靠、安装维护方便、低功耗的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远程的电力数据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随之产生,大大减少了工程布线的复杂度,在降低功耗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GYK数据换装困难和GYK运行记录数据不能及时回传的问题,文章引入了GSC-I型轨道车远程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GYK车载数据的远程升级,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GYK运行记录数据、基本数据、控制程序及GYK实时信息的远程传输,方便管理人员的在线分析和实时处理,解决轨道车运行维护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中压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一种以配电网自身作为高速数据传输介质的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将中压配电网转变为一个高性能的数据传输骨干网。利用该技术无需对通信线路进行投资或对电网进行改造,只要在中压电网的节点处(一般在开闭所、环网柜、配电室等处)安装设备,即可低成本地实现配变用电需求侧各类信息与控制系统的远程宽带通信,同时可以实现网络数据、控制和语音信号的传输。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配电网中的主要通信方式,并列举了其主要优缺点,将其分别和宽带载波通信比较后,发现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宽带载波通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宽带载波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压配电网中的具体应用与其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压配电网的特点,提出一种以配电网自身作为高速数据传输介质的宽带载波通信技术,将中压配电网转变为一个高性能的数据传输骨干网。利用该技术无需对通信线路进行投资或对电网进行改造,只要在中压电网的节点处(一般在开闭所、环网柜、配电室等处)安装设备,即可低成本地实现配变用电需求侧各类信息与控制系统的远程宽带通信,同时可以实现网络数据、控制和语音信号的传输。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配电网中的主要通信方式,并列举了其主要优缺点,将其分别和宽带载波通信比较后,发现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宽带载波通信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宽带载波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压配电网中的具体应用与其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RS的无线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GPRS的无线远程监测系统,阐述了其软硬件实现及其应用。使用GPRS网络作为无线传输网络,通过TCP/IP协议进行上位机和现场机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该系统具有分布范围广、自动化监控、实时数据传输、费用低廉等特点,特别适合突发性且频繁的小流量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介绍了一个基于GPRS通信模块的电力数据远程采集与传输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节点的电压、电流等基本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与无线远程传输。该系统还可用于多种遥测系统,完成远端资源信息测量。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在网络环境中传输和处理各种信息,已成为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因此如何在计算机局域网中便捷地连接网络中的数据库,以及如何构建经济、可靠、快速、安全的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是开发研制现代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以笔者开发研制的计算机建筑物资租赁管理系统中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成功经验为实例,介绍如何便捷地进行网络数据库的连接,以及构建计算机远程站点数据传输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USB传输的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包括USB接口的工作原理,接口芯片的连接方法和单片机端的数据采集方法。同一般的数据采集系统相比,本系统数据传输快、误码率低,且该套方案实施容易,稳定可靠,为研究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家庭生活更加舒适、安全、智能化,针对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应用需求和特点,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Cortex-A9和Zig Bee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系统由用户智能控制终端、嵌入式家庭网关和家庭Zig Bee无线网络三部分构成,能够实现安防报警,室内环境检测,家用电器控制和智能照明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登陆Web服务器对家居进行远程监控,或者通过Android手机的客户端远程与家居设备交互。实验结果表明,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方案运行稳定、可靠、实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