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应用多相滤波技术的信追化接收机建摸,推导了基于多相滤波器的信道化接收机数学模型,并由此模型设计了一个16信道模拟系统。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信道化接收机对雷达信号的检测与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2.
3.
以多相滤波为基础,结合均匀滤波器组,采用50%重叠的子信道划分,提出了一种数字信道化实现方法,解决了高速实时处理与FPGA处理速度之间的矛盾,克服了信道化接收机的接收盲区。基于FPGA,提出了短波宽带数字信道化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5.
在确定频点参数的情况下,采用信道化接收机能够准确高效地实现对跳频信号的接收,其中树形结构接收机既保证信道间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结构灵活。将该结构应用于战术目标瞄准网络技术(TTNT)数据链信号的接收,设计了TTNT信号非均匀分布的16个跳频频点的树形多级结构数字化接收机。分析了该结构的运算量大小,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树形多级级联结构相对于多相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滤波器组结构运算量有所增加,但结构灵活,能够有效地分离出TTNT不同频点的信号,实用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7.
8.
9.
针对航空电子系统能力提升和体积重量功耗的矛盾,提出了一种宽频带可配置数字射频调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使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实现调制和上变频,将数字化推进到天线接口单元。首先,对比分析了3种发射信道的实现架构;其次,基于数字射频调制信道架构设计了宽频带可配置发射信道;然后,针对宽频带可配置数字射频调制在实现过程遇到的问题,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法,即N次谐波调制技术、多相采样降速技术、最优本振选择方法。实现结果表明,相比传统二次发射信号的产生方案,本设计能够产生高质量的射频发射信号,幅度误差仅为1.7%RMS(Percent Root Mean Square),相位误差小于1°,误差向量幅度(EVM)仅为2.345%RMS,并具有宽频带优良的谐杂波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针对日益增强的小卫星平台搭载电子侦察载荷的需求,提出一种应用于宽频率范围的通信侦察信号处理方案,在一片集成度较低的FPGA中完成信号数字下变频、频谱分析、数据存储和传输等复杂功能。通过在FPGA中进行滤波器、存储器复用等办法,充分利用现有FPGA的资源,减少器件数量,实现了平台对载荷小型化、低功耗、功能全、效率高的要求。试验结果验证了该设计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为配合我国参与平方公里射电阵(SKA)项目,深入理解数字波束形成条件下的射电干涉观测和相应数据处理算法,提出了基于多相滤波器组信道化数字移相波束形成和基于分数阶时延滤波器数字波束形成两个技术算法,前者使用互相关法求解相移量来提高波束指向精度,后者是传统算法与射电观测理论的有效结合。首先,详细介绍了算法的理论推导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然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两个算法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多相滤波器组信道化数字移相波束形成算法相比传统算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最后,分析了不同阶数时延滤波器对波束形成的影响并得出了相应结论。这些仿真结果及结论可为从事SKA项目的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