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民币的升值影响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人民币升值,我们应该吸取"日元被逼升值"的历史教训,以国家利益为重,切不可盲目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要正确评估人民币升值的利弊,理性思考、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来,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连连突破重要关口,进入2008年后,更是在短短几个月内连破数关,人民币破7步入6时代,目前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超过18%。以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坚持人民币应该升值,我国理论界的主流声音则主张不升值,以避免重蹈日本20世纪90年代持续通货紧缩的覆辙。对于人民币升值,我们应该吸取"日元被逼升值"的历史教训,以国家利益为重,切不可盲目悲观,更不能盲目乐观,要正确评估人民币升值的利弊,理性思考、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人民币升值恰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会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菁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9):171-171
本文从国际收支、国内物价、国民收入、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等角度来分析人民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总结了人民币升值后的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以及会带来哪些弊端。由此得出,我国应该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短期内保持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2014年年底我国首倡"一带一路"重要战略,与其相配套的亚投行建设也进入了实质性筹备阶段,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垫道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已不可避免。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升值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拓宽国际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会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国际贸易相对价格,降低吸引外资能力,削弱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将从正反两方面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国际收支、国内物价、国民收入、产业结构和就业水平等角度来分析人氏币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总结了人民币升值后的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以及会带来哪些弊端。由此得出,我国应该顶住人民币升值压力,短期内保持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已经成为了一个在我国乃至世界金融界热议的话题。中国政府自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首次汇改后,截止2010年9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累计升值23%。据新华日报2010年9月16日报道,9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为6.7250,较前一交易日走高128个基点,这已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连续第四个交易日创下汇改以来新高,引发了国内外金融界的高度关注。随着人民币加速升值,"人民币升值到底是好还是坏?"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有何显著影响?"中国应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等等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试图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结合利弊两个对立面,进而讨论人民币升值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而也掀起了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何时升值、升值幅度等问题的讨论热潮.美国政府不断施压,中国政府从容应对,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人民币升值2%,取得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而同时对人民币形成机制的改革则更引人关注.由盯住美元向参考一篮子货币转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其对人民币汇率制度产生什么影响,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8.
易宪容 《中国市场》2010,(37):43-44
新一轮人民币汇率改革重点应该会放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而不是价格水平高低上。人民币汇率的价格水平短期内只是会上下波动,而不是单边升值。从中长期看,人民币升值是一种必然趋势,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从各种汇率决定理论看,我国人民币应该升值,但人民币升值的社会成本高,影响面较广,所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攸关重要。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调整外汇管理政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并在时机成熟时实行弹性汇率制将是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地位的日益提高,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正面临着的升值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进而探寻针对人民币升值的应对策略及措施,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来看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和预期也在加强,究竟升值多少合适,至今尚未有定论。本文结合当前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井值是人民币国际化和中国建立金融大国形象的必然要求,同时短期我国的产业结构现状特点和金融体系的完善程度,得出人民币升值应该采取渐进式的方式,切忌一步到位的大幅度升值,否则会对处于产业转型期的中国造成一系列不良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商》2015,(22)
自2005年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之后,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似乎势不可挡,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至今尚无一致结论,本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最后针对人民币升值可能带给农产品贸易的消极影响,给出政策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在中美两国相关方面争得不亦乐乎.对此问题国内各界也各抒己见.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从贸易顺差和国内通胀压力预期角度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一旦升值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这两种观点实质上都是围绕中国的对外贸易展开的争论,因此,只有彻底改变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商品价格,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人民币升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5年起,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一直处于动态的改革之中,这种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浮动汇率制度给中小进出口企业带来巨大挑战,不仅包含企业利益的变化,更应该对变化做出的理性的思考。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从积极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会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加速企业走出去,拓宽国际市场;减少国际贸易摩擦,促进外贸发展。但是人民币升值同样也会导致出口企业的出口受阻,企业利润减少;增大汇率风险;增加就业压力和企业经营风险。对此,本文最后从长短期交易两个角度提出了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人民币升值的角度分析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依据人民币的离岸使用情况和离岸金融规模,剖析人民币升值与国际化之间的连带关系,从而得出以加强我国"主权信用"的方式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随着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破7",人民币升值进入关键的一年。加速升值已不仅是来自外部的被动要求,更是国内经济调整的主动需求。毫无疑问,人民币升值会给国内市场带来许多积极影响:有利于进口、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中国GDP国际地位提高、国内居民的国际购买力增强等。但也蕴含着不少负面因素: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给外贸出口造成较大伤害、影响货币政策稳定等。所以,人民币升值堪称钢丝上的舞蹈,它可能引领中国经济和金融进入一个爆发式发展阶段,但也可能为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留下隐患。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加速,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积极、消极作用将进一步体现,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宣布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并一次性地将人民币汇率水平提升2.1%,此后,中国人民币汇率将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应该说,我国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远远低于国际社会的预期。就在人民币汇改政策刚刚出台之后不久,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预测:这次人民币汇率调整只不过是人民币未来升值的第一步,自此之后,人民币可能象当年的日元一样从此踏上漫漫升值之路。那么,未来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到底如何?是否真的会象国际机构的预测那样在今后一路升值上去?还是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保持相对稳定呢?  相似文献   

18.
俞璟琳 《华商》2008,(16):26-27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汇率制度,截至2008年7月,人民币对美元已经累计升值超过20%。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仍有升值的可能。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贸易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特别是我国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面对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影响,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弱化和抵消人民币升值给农产品国际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自2005年我国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断上升。在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下,我国的国际贸易以及对我国的国际贸易结算必然会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国际保理问题、运用国际保理抵御人民币升值压力对我国国际贸易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截止到2008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已经将近15%,加工企业作为一种劳动密性型出口企业,自然会受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情况出发,对人民币升值对加工出口企业的影响和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