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梦燕 《云南金融》2011,(4X):102-102
随着资源紧缺,环境污染,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日趋严重,以资源密集、劳动力密集、出口为导向的粗放式发展道路越来越难以为继,这种趋势在危机中提前显露出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正确认识和评价劳动力、资本和科技三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罗"增长速度方程"相结合的生产函数,对劳动力、资本和科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测算结果,提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放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生产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正确认识和评价劳动力、资本和科技三要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采用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和索罗"增长速度方程"相结合的生产函数,对劳动力、资本和科技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测算结果,提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放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政府资源环境审计 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政府审计的角度,以资源环境审计定义为切入点,探讨了资源环境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战略定位问题,分析了资源环境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目标定位和作用定位、在政府审计中的定位以及与政府资源环境主管部门的关系定位,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来资源环境审计实践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资源环境审计在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四个方面的任务,明确了保障资源环境审计为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更大作用的工作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体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以通过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比较进行界定,前者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降低消耗、改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因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  相似文献   

6.
今年年初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和近期的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低劳动力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得出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证券导刊》2012,(34):39-40
产业结构升级和区域转移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体到产业和地区布局是要加快产业升级与转移,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低,未来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 所谓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是各种资源配置比例和利用程度,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主要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类型.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是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实现经济发展,集约型发展方式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来实现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9.
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构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本轮全球性经济危机昭示我们,经济发展要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优化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本文从金融业促进生产力发展方式转变、转换宏观金融管理模式、促进消费方式转变、支持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把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作为重要的金融战略、优化区域金融结构、转变农村金融发展方式、提高金融业的国际竞争水平等八个方面分析金融业如何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张晓伟 《中国外资》2013,(21):266-266
我国人口众多,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人力资源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开发、认识和管理人力资源,有利于我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依靠人力资源又促进其发展,人力资源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更是目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人民银行工作的总体要求之一,是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推动和金融资源的导向配置。因此,研究金融如何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金融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三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及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支持三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经济转型实质上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过程.改革始初,政府运用计划模式统揽了包括劳动力资源在内的全部社会资源的配置权力.就劳动力资源配置而言,国有经济与集体经济吸收全社会劳动者就业,私人经济微不足道,农村劳动者则在就业统计之外.而中国经济三十年改革所发生的质的变化之一,就在于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从政府到市场的逐步替代,并以市场配置方式为主体的演进.而珠江三角洲劳动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演化历程,凸显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但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文中指出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资源相对贫乏、严重的利益冲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市场、政府、企业三个角度来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甘肃省白银市为实例,阐述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基础,解析经济金融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不足。从实际出发,寻求金融支持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信贷结构、转变金融发展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防范金融风险等五个层面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但要将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行转变,还要将产业内部架构进行升级,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以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等.同时,也要对财税的相关政策进行改进.因此,本文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及财税改进对策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财税改进的具体对策给出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未来十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投资、出口和"人口红利")的衰减趋势不可避免,所以国家将把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促进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但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将由以前的需求约束型向需求和供给双约束型转变,即在需求动力不断衰减的同时,受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大宗商品进入高价时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娄伟 《中国外资》2013,(18):54-5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当前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但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制度性的障碍。文中指出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资源相对贫乏、严重的利益冲突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从市场、政府、企业三个角度来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周建波 《中国金融家》2010,(6):144-145,143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针。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其实质在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税收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证了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理,并建议完善税收政策,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从要素禀赋分析,我国除了劳动力资源外,其他生产要素与多数发达国家相比几乎无优势可言。我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有着举世公认的比较优势。我国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竞争的同时面临完成工业化、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新认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要素的内涵。要保持我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就要改善劳动力资源的构成,从多方面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将更多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这就需要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是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一方面是高效率地使用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