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媛 《云南金融》2011,(4X):154-154
房价飞涨,政府为了有效地调控好房地产市场,继去年出台"国十条"之后,今年又颁布了新的调控政策措施即"新国八条"。本文主要研究相关调控措施能否有效地影响房价,哪些措施最有效。  相似文献   

2.
刘融 《中国外资》2012,(8):235-236
自2003年起,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就持续高速上涨,引发二、三线城市的跟风,俨然偏离合理价位的"房地产泡沫"已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房价予以调控,但成效并不明显,为此本文鉴于房地产发展现状,在分析房价居高不下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调控房价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限购、限贷、保障型住房建设等房地产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尤其是一线城市,其房价甚至出现了回调的态势。但房地产调控措施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有关普通百姓住房的民生问题,它对整个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对整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房价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为有效调控房价,除了国家实施统一的政策外,因地施策也是重要的调控措施。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将房价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即需求、供给、成本、收入,并引入投机、市场预期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来分析六大因素对房价的影响,衡量地方监管政策对房价的调控效果。研究表明:限贷政策对一、二线城市房价具有抑制效果;限购政策能有效调控一、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且具有时滞效应;限价政策仅对二线城市有效,对一、三线城市调控效果不显著。研究还发现:从东、中、西部城市看,限贷政策对东部具有延迟效应,需要两期的传导时间;限购政策能抑制东、中、西部房价的上涨;限价政策对中部的调控在第四期才产生效果,东、西部的限价政策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房价居高不下,国家出台多项调控措施,希望稳定房价,但事与愿违,越调控房价越涨。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住房价格竟然超过了美国。本文就美、韩两国调控房价的实施来看我国对调控房价的方向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趋势水平和波动水平两个视角出发,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差别化信贷政策和货币供应量可以在长期趋势水平上调控房价,但利率不能有效调控房价.在房价短期波动调控中,必须将总量调控、供给和需求结构调控全面结合起来,否则货币政策无法有效调控房价.据此,笔者提出区别考虑货币政策各工具调控效果,统筹调控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鑫 《西南金融》2011,(7):44-46
近几年,全国大中城市房价暴涨,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有效遏制房价,中央政府密集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在空前严厉的"新国十条"出台后,中央政府将利刃指向了以炒房客为首的投机需求。这为畸高的房价走向理性,实现软着陆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楼市调控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必须明确调控目标,保持政策调控的连续性。针对房产投机和投资及骗购经济适用房这些问题,结合"新国十条"的相关内容,本文提出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刑罚规制,以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诚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国内各大城市纷纷祭出"限购令"大旗,笔者认为限购令是一剂猛药,但我们不能对其寄予太多的希望。我们应当充分肯定限购令对投资投机型需求的"杀伤力",可是要其完全担负起使中国房价回归理性的重任实属奢望。中国的房价问题是众多因素综合形成的,从来都不是通过一两项调控政策就能彻底解决的。房地产调控任重而道远,解决顽症不能操之过急,调控房价要从源头开始出击。在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的大环境中,税收、信贷、行政、土地、住房保障等政策措施多管齐下,同时抓紧时间开征物业税,增加住房持有阶段的成本,降低住房投资投机行为的回报率,这才是解决房价问题的长远之策,限购令只能是特定时期调控房价的一项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黄伟 《时代金融》2011,(17):60-61
<正>"十二五"规划已经起步,中国经济新的30年同样起步,中国经济将从前一个30年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入到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因此起好步、开好局显得尤为重要。在"十二五"规划起步之时,中国经济最热点的问题之一依旧是未来的房价走势,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稳定房价或是控制房价过快增长。在谈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措施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国房价快速增长的原因。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2010年的  相似文献   

10.
黄伟 《云南金融》2011,(6Z):60-61
<正>"十二五"规划已经起步,中国经济新的30年同样起步,中国经济将从前一个30年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入到经济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因此起好步、开好局显得尤为重要。在"十二五"规划起步之时,中国经济最热点的问题之一依旧是未来的房价走势,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稳定房价或是控制房价过快增长。在谈论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措施之前,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国房价快速增长的原因。近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断出台,2010年的  相似文献   

11.
刘志莹 《云南金融》2012,(4X):97-97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同时房价的快速上涨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也于2011年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大幅度的干预。国家重拳出击遏制房价上涨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控。2011年也被称为"楼市调控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同时房价的快速上涨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家也于2011年开始对房地产进行大幅度的干预。国家重拳出击遏制房价上涨的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调控。2011年也被称为"楼市调控年"。  相似文献   

13.
近期各级政府出台措施抑制房价收效不大的主因是房价调控措施不到位。分析国外的经验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以来,中央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4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标志着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新一轮调控达到高潮,本轮调控力度之大、政策出台之密集在业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反响.本文旨在梳理本轮房价过快上涨的成因,深度解析以"新国十条"为代表的调控政策及影响,预判房地产市场的下一步走势,并重新认识调控房地产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调控房价的货币政策频繁出台,但调控的效果如何有待检验和考证。对利率和货币供给量两项指标的实证分析表明,利率政策具有滞后效应,短期内,利率的变动与房价正相关。长期来看,利率的变动与房价负相关,此时利率政策的调控效果较强,且持续期较长;央行采取调控货币供给量的政策时滞较短且有效。总体上看,控制货币供给量的调控能力要好于利率政策的调控能力,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是比较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房价不断攀升,房地产业泡沫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投机、投资行为的存在。为了控制房价,国家不断出台各种调控政策,直至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房价调控的"国五条"。本文主要通过对"国五条"的解读,来分析该政策在未来施行过程对房地产业乃至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王瀛 《时代金融》2008,(2):47-49
近年我国房地产业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增长,"泡沫"存在与否引发争议。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和基本的社会保障,房价的变动关系着国计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国家自2003年以来对房地产业着重关注,并不断加大调控力度。2006年国家更是从行政、金融、税收和流通、土地领域等多个层面对房价进行地毯式调控.但从国家统计局与发改委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些调控措施对房地产投机需求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全国房价却依然较快攀升。本文使用2000~2006年的相关指标(房地产租售价格指数、商品房空置率、房价收入比和房价与物价指数比)来进行分析,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加以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调控房价过快上涨以来,一线城市房价调控效果明显,但二、三线城市房价甚至逆市上扬。研究欠发达地区房地产业发展及价格问题,不但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同时对政府干预住房价格和促进欠发达地区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郭子初 《中国金融家》2012,(3):116-117,119
今年是我国房地产调控的关键之年,中央高度重视,社会热切关注。能否有效贯彻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继续巩固调控初步成效,促进房价合理回归,是关系当前及今后经济社会稳健有序发展的重大课题。 从2011年四季度开始,全国重点城市房价涨幅回落,部分城市房价同比、环比双降,近两年的调控初见实效。但同时市场观望气氛较浓,虽然房价趋稳并出现回落势头,但房价回调幅度较小,随时都有反弹压力,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租售比等指标仍大大超出“安全边界”。  相似文献   

20.
2009年以来,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家出台了包括土地、财税、金融等一系列宏观控制政策,楼市调控初见成效,一些城市房价涨幅放慢。但是,楼市调控并未达到理想目标。就金融调控措施而言,除信贷利率调控外,当前还应重视利用征信系统依法收集、录入、保存和披露自然人、法人的房地产信用信息,进一步发挥征信管理在土地、金融和行政措施方面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