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蔚 《云南金融》2011,(4X):122-123
现代经济的发展是高度货币化和信用基础上的金融经济;信用经济通过信贷的作用,使更多储蓄转化为投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经济规模扩大将引致更多的贷款需求。因此研究上海市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对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总量上,上海市信贷余额与GDP相关度较高,互为因果;结构上,经济增长会引起短期贷款增加,而中长期贷款的增加引起经济规模扩大;效率上,上海市贷款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加强信贷与经济的相互促进作用,上海市在信贷配给上应支持高新产业及小公司发展,银行系统也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信贷质量。  相似文献   

2.
董卿 《现代金融》2013,(8):27-28
现代经济的发展是高度货币化和信用基础上的金融经济,信用经济通过信贷的作用,使更多储蓄转化为投资,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无锡现代化建设。同时,无锡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将引致更多的贷款需求,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因此,研究信贷业务对无锡现代化建设的支撑作用,对无锡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信贷与现代化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农行在信贷配给上始终扶持农村建设、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及中小公司发展,同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提高信贷管理能力和信贷质量。  相似文献   

3.
薛山 《青海金融》2010,(7):28-29
信贷投入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区域贷款规模、结构和增长速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社会信用环境状况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青海金融》2009,(6):4-8
改革以来,中国金融机构贷款的区域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受区域发展战略变化、金融体制改革与银行信贷自土权的扩大、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差异、对外开放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并且有向东部集中的趋势,这一趋势在1998年取消信贷规模管理后尤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贷款的区域集中是银行商业化的必然结果。贷款的区域集中促进了经济的整体发展,但也可能加大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要减小信贷区域集中的负面影响,需要综合发挥信贷政策、政策性信贷与财政政策的作用,适当加大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2.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年度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央行上海总部要求本市金融机构,全面理解从紧货币政策的内涵,把贷款规模控制和支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并具体提出了5方面要求:制订符合宏观调控要求的信贷规划,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以及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加快推进盈利模式转变,提高非贷款资产占比和非利息收入占比;  相似文献   

6.
单克强 《金融纵横》2011,(12):21-24
对信贷增长与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仅山东省信贷规模增长是经济增长单向的原因;全国及其他区域无论是贷款规模增长与经济增长,还是贷款新增份额与经济增长,双向都不存在或仅存在较弱因果关系。因而信贷政策要从数量调控转向更多的价格调控,深层次是要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以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农村金融部门的信贷执行上,是否产生了信用膨胀的问题?或者说市场货币流通量偏多是否由于农业银行、信用社盲目扩大贷款所引起?也就是说农村信贷收入对农村货币流通究竟有多大影响;看法还很纷纭,本文想就这些方面谈点粗浅认识.农村信贷投放偏少,某些贷款掌握偏松,这是我对我国近年来农村信贷活动总的概念.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全面地发展我国经济,因此,给予农业必要的财政、信贷的支持,促进农村经济较快的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近几年来,由于我国财政状况紧张,对农业的资金支持不多,作为农村资金重要来源的农村信贷,执行的结果也是存大于放.与一些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它们的农业经济已经处于较高的发展水平,财政、信贷对农业的支持还是相当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贷是国家调节农村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根据农村信贷杠杆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笔者认为,农村信贷杠杆支点的选择应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政策“优”,即以国家农村产业政策为导向,优先支持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产业、行业、企业、项目与产品。反之,严格限制贷款发放。二是效益“优”,即对产品适销对路,信用好、效益高的企业(户)给予优先贷款支持。反之,应限制贷款发放或不贷款支持。概而言之就是“扶优限劣”。农村信贷杠杆要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还应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三个围绕”。第一,围绕国家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第二,围绕地方党政的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第三,围绕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结合灵川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我以为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信贷投向,应有计划地向以下三个方面适当倾斜。  相似文献   

9.
在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框架下,以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商业银行资金融通模型和支持企业家创新模型,并结合我国当前实际展开分析。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不考虑信贷投向的单纯信贷规模扩大不会促进经济增长,只有贷放给企业家支持其创新的信贷资金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此,商业银行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变化,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和信贷,摒弃"唯信贷规模论",以此助推实体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及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本溪满族自治县被人民银行沈阳分行列为农户信用评价体系试点地区,人民银行本溪市中心支行与本溪市农村信用社联合下文,依托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平台,按照大数定理模式创新农户贷款机制,应用农户信用评分结果,发放农户贷款,从而降低审核成本、提高审核效率、扩大贷款规模,最终实现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1.
黄磊 《济南金融》2002,(5):19-20
尽管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总的贷款规模不断增加,但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放呈逐年萎缩迹象,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市场观念增强,贷款由过去的规模扩张向内部调整转变,实行了严格的授权授信和责任追究,加上企业经营效益不高和不良的社会信用环境影响,形成制约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瓶颈”。所以,应尽快清理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不利于人民银行统一实施货币政策的规定,加快转变经营体制,扩大贷款营销,并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综合治理,为国有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征信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贷可 获得性的作用机理,并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企业基本信息、财务信 息、商业信用信息等各类信用信息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 小企业基本信息对信贷可获得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信贷规模影响不显著。企业财务信息、 商业信用信息与贷款可获得性、贷款规模、融资成本支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 最近,中央银行决定在控制全年贷款总量的前提下,适当扩大上半年银行贷款规模,这对及时解决市场疲软、产成品积压、资金紧缺、生产低速增长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支持生产适度发展、搞活流通、稳定经济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由于信贷规模的适度调整,在扩大了银行信贷资金供应能力的同时,也给银行工作增加了压力,带来了难度。  相似文献   

14.
目前陕西经济发展处于非常关键的战略机遇期。2010年金融支持陕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点:(一)优化信贷结构,加大金融创新,确保2010年全省信贷增长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出台《金融支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的意见》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融资规划和金融业发展规划》。(三)进一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支持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支持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和公司债。(五)争取更多外部资金流入陕西。(六)继续推进地方金融改革。探索完善地方金融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信用社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重点研究西安6家农村信用联社改革重组方案。采取增资扩股等方式提升现有地方金融机构(银行、信用社、证券、保险、信托、财务公司等)的竞争力。吸取美国次贷危机教训,整合监管资源,建立有效的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公司(此类公司发展的自主权和风险承担全在地方)等准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研究我省碳交易发展问题和我省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宋彦囡 《黑龙江金融》2006,(8):12-12,16
一、影响邮政储蓄资金回流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1.受地方经济金融环境的制约。一是经济环境导致信贷投放难。近年由于黑龙江经济发展滞后,规模经济效应难以体现,信用体系不完善,风险程度加大,使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受限。黑龙江省信用环境差,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少,出现了“银行贷款难、企业难贷款”的问题,加之近年部分商业银行总行减少对黑龙江的授信额度,大量资金难以运用出去,使持有全省63.5l%存款的国有商业银行,只能将约55%的资金上存总行,通过总行在全国债券市场上运用,导致全省银行机构信贷投入增长缓慢,至2005年末,黑龙江各项贷款余额为3724.6亿元,比年初增加91.1亿元,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7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农业产业链征信系统支持下的支农信贷新模式与传统支农贷款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认为信用体系建设在扩大农村金融供给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征信系统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融入信贷信息管理体系,为支农信贷增加一个风险缓释安排,能有效解决支农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该贷款模式的基本设计框架与优化建议,为拓宽支农贷款之路、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依托征信系统识别和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成本,并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完成支农目标。  相似文献   

18.
摘要: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成本,并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完成支农目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信贷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的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指出,适度的信贷是支持经济发展的动力,但信贷资金投放过快就会对经济产生负面效应,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剧经济结构的失衡、增加商业银行的系统风险等;为抑制过度的信贷扩张,确保经济金融的平稳发展,我们应该控制基础货币投入,改善融资格局,改善贷款质量和贷款结构,适当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20.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支持企业加快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目前,中小企业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其加快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对金融机构扩大客户范围,充分发挥信贷资金作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和银行之间搭建信贷桥梁,显得非常重要.一是,建立市财政直接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近几年来,市财政安排预算资金2.5亿元,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组建了两个贷款担保机构,共对415户中小企业提供银行贷款担保,贷款规模累计达到32.8亿元.为扩大贷款担保范围,市财政每年继续安排预算资金2000万元,不断增加担保基金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