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注意力转向东南亚市场。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议)7月5日发布的《2012年世界投资报告》统计,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7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6%,而中国的这一增长率同期不到8%。中国制造是不是正在向东南亚转移?未来东南亚制造会不会取代中国制造?一些业内人士观点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和中端制造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也将是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加106亿美元,增幅为55.1%,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将增加130亿美元,增幅为48%。  相似文献   

3.
尽管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贸易保护的需要,千方百计、挖空心思地诋毁中国产品,试图以此打压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一枝独秀的局面,并利用媒体,炒作了一场又一场的风波,但是,中国产品以其质优价廉的品质,仍然在国际市场上倍受追捧。“中国制造”,仍然是世界许多国家消费者心中的“香饽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和平崛起和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中国制造的产品占世界的份额与日俱增,一大批中国产品尤其是制造业的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今年1至11月份我国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吸收了接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和一半农村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上缴的利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相似文献   

5.
6.
过去20年来,各种各样的“MADE IN CHINA”几乎流遍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而“廉价”几乎就是中国产品的代名词,“中国价格”如同一只外人猜不透的魔盒,不管国际市场风云变幻,无论各种原材料如何涨价,中国制造永远能够把任何成本的上涨消弥在国际同行看不到的地方,把价格一降再降,降到今后者只能望洋兴叹,流血退出。但是,2006年,中国制造不涨价的神话被打破了。10月,广州第10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中国制造出口价格平均涨幅10%-20%。而《中国企业家》记者近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制造业集聚区走访了近10个城市、30家企业,见到的是一个个已经或者正在积极调高产品价格的中国制造商,以及他们身后正在发生着的群体性蜕变。此次涨价,究竟是一种在各种成本重压和人民币升值下的短期反应,还是与过去的20年挥手作别?一直被欧美代理商零售商奉为“全球制造商不可逾越的标志”的中国制造,如今开始主动调价,在国际市场上还会有竞争力吗?这是中国制造神话终结的征兆,还是中国企业转型的契机?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的日本和韩国,曾经同样顶着“廉价货”的帽子、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的神话,但韩日抓住电子工业的两次枝术跃迁、产业升级的机会,最终占据了全球制造业的领头位置,成为“雁阵模式”领飞的头雁。现在,中国制造似乎同样在等待一次转型的契机。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一个又一个蜕变、死亡、迁徒的故事正在上演。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期美国舆论界对中国产品负面报道很多,大大影响了中国产品在美国民众眼里的信誉度。据Zogby民意调查机构8月7日的报道,目前82%的受访民众不放心中国食品的安全。为此,本刊特邀美籍华人、质量专家吴达纯博士,针对中国产品在美遭遇"质量门"事件撰稿。吴博士从多方面分析了中国产品在美销售的情况和特点,并为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质量事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今年以来,美国等许多主流媒体大肆炒作“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以此“妖魔化”中国产品,以期达到实行贸易保护,丑化恶化中国的险恶用心。针对许多媒体违背真实的恶意炒作,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刊发专文,阐述他们对“中国制造”的客观评价。下面,我们将此文原文刊载,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捕捉中国事业市场商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少年探索、实践,市场经济国家在公共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个共识:公共服务或物品(以下简称公共事业)分为纯粹的和混合的两类,市场机制对于前者是失效的,对于后者则必须在政府支持下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但是,中国的公共事业长期以来是国家投资包揽的一统天下,从“摇篮”到“坟墓”都是政府一手直接操办。事业领域成了市场机制的禁区、盲区。 令人欣慰的是,随着中国改革的逐步深化,推动着混合型公共事业市场化、社会化的趋势日渐形成。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对公共事业管理进行改革,与之相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广受欢迎,中国产品质优价廉的品质赢得了不少海外消费者的欢心。但是,今年一些国家的媒体不顾事实真相,恶意炒作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给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造成了严重的误导,“中国制造”一度蒙冤受屈,一度被无故地受到奚落打击,在东盟,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也产生了疑义。为了促进东盟各国对“中国制造”的了解,近日,首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南宁联合声明》,并就将在11月正式签署的中国-东盟《关于加强卫生与植物卫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1.
《乡镇论坛》2008,(3):41-43
这是一本讲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书—— 美国波士顿的一名家庭主妇萨拉·邦焦尔尼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了一场“抵制”中国产品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物业管理行业2002年在深圳创造的总产值高达5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2%,占房地产当年增加值比重30%以上。近日,深圳市荣获2002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良好的物业管理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环境效益日显的同时,物业管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14.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16.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开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英才》2008,(2):120-120
一个美国记者在自己的家里做了一个试验:一年之内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这是一场有趣味但充满挫折的历险。实验的结论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离不开中国产品,最后和中国制造重修旧好。证明中国制造的正面价值,没有比这更活生生的例子了,这位记者和基辛格一样抱有现实的态度。作者的文笔如同一位老练的小说家,和基辛格洋洋洒洒的大部头相比,似乎更为亲切。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什么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可以豪不犹豫地回答: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前景诱人 据美联社的一则报道讲,1999年互联网为美国经济创造了3010亿美元收入,提供了12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电子商务所创造的收入接近1020亿美元。在1999年底,全球因特网上网用户已达1亿人,年增长率约为60%,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70亿美元,预测到2000年为2000-6000亿美元,按最保守的预测年增长率为200%,相当于每半年翻一番。市场研究公司IDC去年提供的一份报告预测,亚太地区从1997年…  相似文献   

19.
《企业管理(北京)》2004,(1):103-103
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恶性竞争,海外市场价格战已经成为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最近,重庆市几大摩托车企业的负责人开始了反思并且一致呼吁:摩托车企业应尽快改变目前单纯依靠价格大战的竞争方式,否则,整个行业会因此而自取灭亡。中国占据了全球摩托车贸易量的半壁江山。但由于恶性价格竞争,在越南市场上一辆中国摩托车平均价格由5年前的700美元降至现在的280美元,平均利润仅为50元左右,跟卖废铁差不多,形成"出口数量不断上升,经济效益连续下降"的尴尬局面。2002年1至10月份重庆16家主要摩托车整车企业的销售量是367…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上半年开始,世界媒体聚焦中国,聚焦遍及世界的“中国制造”。海外媒体几次对中国产品的恶炒,立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滔天巨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