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起始于1998年的全国第一次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因直指减轻农民负担,曾被认为是我国最大的惠民政策之一。  相似文献   

3.
起始于1998年的全国第一次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因直指减轻农民负担,曾被认为是我国最大的惠民政策之一。  相似文献   

4.
5.
自国务院下达了对农电系统实施“两改一同价”的工作指示以来,全国的农电体制改革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凸现出不少改革模范试点和新颖实效的管理办法。笔者通过对河南省的“两改一同价”工作的调研发现,新密市电业局在充分理解国务院和省市“两改一同价”工作的有关指示的基础上,以理顺农电管理体制为保证,以加快农网建设(改造)工程为基础,以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为目的,坚持精心组织、规律运作、稳定推进的原则,发扬克难攻坚、团结拼搏的精神,在“两改一同价”工作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其工作方法也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农电再改革     
在争议和探索中前行多年之后,农电体制改革正欲谋求新的嬗变。以为农民减负为主要动因的第一次农电体制改革距今已12年,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启动之后,整个农电网络已经"捉襟见肘",而在地方电力企业的高负债状态之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农电体制,成为了发展农村电力事业的掣肘,改革迫在眉睫。今年年初,由国务院主导的农电体制改革调研在全国有序展开,5月底,农电体制改革调研已接近尾声,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农电体制改革即将启程。这一次,农电改革又将何去何从,这个起始于12年前的疑问,答案已到揭晓时。  相似文献   

7.
农电再改革     
在争议和探索中前行多年之后,农电体制改革正欲谋求新的嬗变。以为农民减负为主要动因的第一次农电体制改革距今已12年,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启动之后,整个农电网络已经"捉襟见肘",而在地方电力企业的高负债状态之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农电体制,成为了发展农村电力事业的掣肘,改革迫在眉睫。今年年初,由国务院主导的农电体制改革调研在全国有序展开,5月底,农电体制改革调研已接近尾声,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农电体制改革即将启程。这一次,农电改革又将何去何从,这个起始于12年前的疑问,答案已到揭晓时。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完善的电力市场竞争体制正逐渐形成,这将会对我国电力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运用PEST、SWOT等理论模型,对内蒙古农电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自身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制定出内蒙古农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经营管理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希望本研究可以使农电企业能够有效地面对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提高内蒙古农电企业的竞争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偏远地区电力用户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郑波  郭航 《中国经贸》2011,(14):167-168
文章主要阐述了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用工管理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11.
张腊梅  刘艳 《乡镇经济》2009,25(12):60-63
安徽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老龄化问题较突出,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意义重大。文章首先概括介绍了安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重点对近年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成效和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务院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安徽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是重要的支柱性制度,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措施,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大有裨益。近年来,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取得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宅基地过度集约与土地资源低效利用并存、宅基地改革发展迅速与综合配套制度落后并存、宅基地的经济效益凸显与财产权诉求分化并存等矛盾,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提出完善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步入攻坚时期的中国改革必然与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紧密相关。农村是迫切需要改革的地方;农民问题是各种问题的根本。深化农村改革,打破横亘在城乡之间的体制障碍,弥补制度的缺失,建立城乡现代一元的经济社会结构,必须从制度供给层面系统推进。  相似文献   

14.
土地使用权流转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不仅影响农业而且影响全局。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在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带来了农地经营的零碎化,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从而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坚持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下,明确农民对土地使用权的独立性、利益性和转移性,允许农民在遵守有关法规政策的情况下流转,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文章在对几个农村金融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创新需求层次,构建多层次供求均衡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信贷供给主体,构建我国开放的、多元化的和多主体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发展思路,应对农村金融供给的“市场失灵”;创新法律和监管制度,优化农村金融商业运作模式和培育信用文化等举措,逐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李建军 《乡镇经济》2010,1(1):77-80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农村金融受到政府、金融机构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力量的制约,表现出严重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机制不健全,资源分配不公,正规金融供给不足,商业性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内的功能严重弱化,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合作性金融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变化,非正规金融所具有的制度缺陷也严重影响了它金融支持作用的充分发挥。所有这一切,都需要从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今天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要从根源上把握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方向,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加速金融深化,推进农村金融市场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研究,从静态、定性的角度研究较多,从定量、实证方面涉足较少,因此,定量分析城乡统筹发展、城市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之间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研究的成果,以安徽省为例,在建立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1990-2004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综合量化评估,揭示安徽省城乡统筹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双轨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诸多弊端。通过分析“双轨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脉络,指出公办高校的养老保险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对教师个人、公办高校以及国家来说影响深远,如加大教师的自由流动,促进高校人事体制改革,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但也存在不利的影响,如可能引起高校教师的不满,降低高校的人才竞争力,转轨成本巨大等。研究提出政府要积极主导,加大资金支持,提高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逐步建立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养老保险体系;高校要积极行动,从舆论引导,相关政策的落实等方面配合改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席清才  杨仁付  林可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1):150-154
农村居民的生活消费问题是社会基层“民生”的标志和反映,历来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极大关注。研究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区域差异,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文章采用离散趋势指标和聚类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安徽省17个省辖市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现金支出数据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得出的结论是:横向比较可以看出各地市之间存在差距,且差距较大;纵向来看各地市之间的差距在逐年缩小。基于以上结论提出进一步促进安徽省农村区域消费水平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纪程 《改革与战略》2008,24(2):76-78
做好农村公益性服务工作,建立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是“后税改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必须跳出旧的思维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构建起政府组织、农村社会组织及农民多方协作的新型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的机制和办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