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沈洪 《西安金融》2006,(10):38-39
本文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个案,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需求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肯定了支农再贷款的政策绩效,否定了“利率水平提高是导致支农再贷款需求下降主要原因”的错误认识,从农村经济发展的角度指出了现行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制度缺陷,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国忠 《河北金融》2011,(11):33-35
目前衡水市辖内农村信用社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缺乏需求,农村信用社无法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支持“三农”,造成人民银行支持“三农”的信贷政策效果弱化.本文通过对衡水市10个县(市)农村信用联社的调查,分析了制约支农再贷款业务拓展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支农再贷款业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在民族欠发达地区,支农再贷款有效解决了农村信贷资金短缺的问题,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其他政策无法替代的作用,应该尽量满足民族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的合理需求,通过支农再贷款政策支持民族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支农再贷款存在的问题 第一、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在管理和使用支农再贷款手续繁多.每年年初,人民银行县区支行都要对当年的支农再贷款需求情况进行摸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6.
张俊 《济南金融》2006,(2):63-65
<正>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资金紧缺的矛盾,助推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一度受到了农村信用社的“追捧”和“青睐”。然而,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信用社经营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基层出现了到期或提前归还支农再贷款而不再继续申请使用的现象。为此,人民银行济宁市中支对辖内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需求状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7.
从1996年开始,人民银行运用支农再贷款有效支持了农村信用社和"三农"经济发展,但近几年,支农再贷款运用却逐渐减弱。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支农再贷款运用情况的调查,重点分析了支农再贷款运用减弱的六大原因。  相似文献   

8.
自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为了改善金融服务,支持三农健康发展,发放了对农村信用社再贷款(习惯上称之为支农再贷款)。在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加大的同时,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安全管理责任也同步加大,支农再贷款管理的安全性、合规性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新货币政策的出台,1999年人民银行柳州市中心支行在辖区内开始实施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支农再贷款的发放,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业生产和生活的资金需求,进一步密切了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关系,也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的实力,改善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促进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支农再贷款的情况而言,无论是现行制度,还是其使用过程,仍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应加以完善与规范,以更好地发挥支农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支农再贷款作为中央银行扶持农信社提高农业贷款投放能力、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欠发达地区农信社往往都是积极争取的“一块肥肉”。但自2004年以后,人行互助支行掌握的每年近7000多万元的自主额度却备受冷遇了,农村信用社对支农再贷款的种种“优惠”却无动于衷,支农再贷款需求连续多年出观负增长,其原因何在?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本在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肯定了支农再贷款的积极作用,分析了支农再贷款发放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据此提出了用好支农再贷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调查分析了昌吉州支农再贷款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提高支农再贷款使用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青海金融》2014,(10):61-64
本文总结了黄南州支农再贷款使用绩效,提出了在支农再贷款使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原因,最后提出了改进支农再贷款使用绩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检讨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得失,认为其只能帮助农民脱贫而无法致富,对其今后政策取向提出若干建议:调整支农再贷款管理机制,确保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程,实现农村金融主体的多元化;拓宽支农资金来源渠道,解决支农资金供求矛盾;提高支农再贷款门槛,收缩支农再贷款对象;明晰支农政策分工,促进央行资金淡出。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的应用支农再贷款,支持"三农",须从制度上完善,调整支农再贷款政策,改善再贷款管理,优化再贷款运作,进一步挖掘支农再贷款的潜在效应,使支农再贷款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进步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支农再贷款作为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自启用以来,对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调控效应。但是,近年来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支农再贷款工具的运用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本文通过对莱芜市辖内支农再贷款的调控效果进行实证分析,力求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提高支农再贷款调控效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新疆全辖2008—2011年支农再贷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对支农再贷款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的合理资金需求而对其发放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支农再贷款从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支农资金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发展及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青海金融》2006,(10):44-44
一是支农再贷款利率逐年上调,抑制了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从2005年1月1日起,人民银行取消了支农再贷款的利率下浮政策,调整为执行人民银行再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由2.25%提高到3.24%。从2006年1月1日起,一年期支农再贷款利率又提高到了3.555%,与2004年相比提高了1  相似文献   

20.
支农再贷款在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受到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但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西部部分地区支农再贷款需求总量明显减少,一些农村信用社还提前归还了全部支农再贷款。对此现象,我们在甘肃省定西市进行了调查,经分析,我们认为其成因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