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动态》1996年第5期刊登丁湘文章,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虽然经过长期讨论,但观点仍然对立,之所以不能取得共识,其症结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商品理论的误区所致。 误区之一,劳动力商品与社会主义等同论。丁文认为劳动力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它与市场经济一样不是社会主义独有的,而是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共有的,属于中性。劳动力是否商品不是划分社  相似文献   

2.
劳动力市场能不能开放,关键在于承不承认劳动力是商品。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劳动力仍然是劳动者私有,存在着商品性质,应该开放。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徐增文“民工潮”的主流无疑代表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反映了人口城市化、工业化的客观趋势。但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其迅猛之势不可能不在一定时期内形成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的经济结果。按照地区要素流动理论,...  相似文献   

5.
综合管理农村劳动力探析贾在明农村劳动力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经济能不能较快、稳定增长,物质文化生活能不能发生根本变化,也关键是看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如何。因此,如何解决我国农村以户营为主的生产经营方式实施多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改革精神高...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劳动力市场看,影响农村劳动力流动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劳动力成本问题,二是城镇劳动力就业行为问题。从成本方面看,农村劳动力成本低是进入城市就业的最大优势。城市劳动力享受福利和保险优惠,如果企业雇佣一个城市劳动力就要为他交保险。养老保险是工资总额的21%,医疗保险为10个百分点,失业保险为3个百分点。这种因素造成了城乡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城市的就业领域,城市劳动力集中于既有保险又有福利的国有正规就业部门,而农村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私营经济、外商投资及商业流通等非正规部门,这些部门没有严格的保险、福利制…  相似文献   

7.
农村流向城镇:劳务经济背后的隐忧近三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这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资源,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达20%。然而,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单向流动也会带来许多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试结合湖南省新邵县实际,在深入调查全县劳动力转移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围绕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看素质和就业能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劳动力下岗失业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及其所在社区的一些政府官员,往往对农村劳动力进城怀有一种戒备的心态,认为农村劳动力进城会冲击城市就业市场,是跟城市人“抢饭碗”。城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给失业和下岗人员以种种间接的就业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政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995~1998年农户观察数据,从平均意义上对下列几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全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状况;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差异;两极收入群体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差异;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是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除外)选择了320个村庄,开展以农户为基础、村庄为核心的持续定位观察。目前已正式运行了13年。1993、1995年两次修改调查指标。因考虑到指标的连续性,本文选择了1995~1998年约300个村庄中…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发展,在林业经济领域,活立木商品化已成为急待解决的紧迫问题。由于它直接与林业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与林价、地租等联在一起,因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超出了它本身能包含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作为我们初步探讨活立木商品化若干理论问题的结果,谨就正于研究这个问题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12.
13.
农民增收的核心是农民就业问题。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规律,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新世纪初,山东省济宁市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对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所面临和心须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正由劳动部、农业部和国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进行的全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试点项目,就是试图通过实践的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一个重要转折,是从宏观上有组织地探索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的一个良好开端。现将几个试验项目的情况作一简介,以期对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四川农村人口数量变动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讨论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区出现了一批以某种产业和产品为主导,集中连片、产销衔接的区域经济群体。这种区域性经济的兴起,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化,专业化和农工商一体化的进程,展示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到目前,聊城地区已出现连村跨乡、产销衔接、一地一品的小区域经济131处,分为以下四种类  相似文献   

17.
人多地少,就业不充分,这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问题,是九十年代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 农民要富裕,农村要繁荣,除开发非耕地资源,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增加农业投入,走土地节约型农业之路,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创造条件,加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现代化产业转移。现在农村劳动力存量不断增加,而转移量又小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逐年上升。自 1 978年以来 ,农村劳动力转移有两个特点 :一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数量由 1 978年的 2 82 7万增至 2 0 0 0年的 1 70 78万人 ,二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改革以来累计 60 0 0多万人至 1亿人之间 ,仅 2 0 0 2年底 ,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已达 940 0万 ,按照我国制定的发展方略 ,到 2 0 2 0年至少将有 3亿的农村人口进城。十六大指出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1、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9.
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人口和劳动力在城乡分布和地区分布上的凝滞状况,是产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合理的劳动力流动,是现代商品经济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城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两头都要求打破封锁,实行劳动力自由流动。 从城市这一头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