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荣清  狄玲梅 《商业会计》2012,(20):103-104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解决企业股东与管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本文以截止到2011年末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55家创业板公司为对象,分析了创业板公司股权激励的内容及其特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尤其是中小板上市公司。本文以2008至2010年28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小板上市公司为例,对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成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为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激励制度在上市公司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合康变频股权激励方法的分析,发现很多创业板公司存在给股权难激励的尴尬,创业板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股权激励的长期效应不显著,我们分析了原因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     
《对外经贸财会》2006,(11):11-11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规定,未在上市公司任职的集团公司负责人、上市公司监事、独立董事以及由上市公司控股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的外部董事暂不参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同时,全部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所涉及的标的股票总数累计不得超过公司股本总额的10%。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04年以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12家地产公司进行分析,发现房地产行业公司对高管实行股权激励能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但只是短期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股权激励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月 《国际广告》2010,(6):109-109
航美传媒近日发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郭曼将拿出1300万个人名下股票,用于一个为期3年的人才激励计划。根据这个计划,该股权将用于激励为公司做出突出贡献的管理团队和企业优秀员工,以及吸引更多的业界优秀人才加盟。  相似文献   

7.
叶钦华 《创业家》2013,(3):106-108
股权激励是把双刃剑,怎样趋利避害,实现皆大欢喜?其中大有门道。 陈玮导读: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好草。股权激励表面上看是一个公司激励员工的问题,实质体现了创业文化和人才竞争战略。创业者要在激励团队和公司股权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就要恰当地选择对核心团队的股权激励时机和方式。原则上讲,股权激励越早对企业的财务安排和激励作用越到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流通对资产定价和市场环境的逐步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问题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设计符合国情的股权激励方案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截至2009年底完成股改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筛选出129家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并披露详细信息的公司,从激励对象、激励方式等角度对股权激励契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在行业分布上具有明显特征,且股权激励方案关键要素的设计具有与国际市场不同的特点.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我国证券市场特点的股权激励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高层梯队理论与代理理论的整合视角,选取2006—2018年首次公告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年龄、教育背景和任期指标来表征管理层人口特性,研究了管理团队人口特征、股权结构与股权激励契约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团队人口特征显著影响股权激励契约设计,年龄大、教育水平低、任期短的管理层更可能被授予股票期权,年龄轻、教育水平高、任期长的管理层更可能被授予限制性股票。研究还发现,股权结构对管理团队人口特征与股权激励契约模式选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高股权集中度和非国有控股能够强化管理层年龄、教育水平、任期与股权激励契约模式选择之间的相关关系,即在高股权集中度和非国有控股的公司,管理层年龄越大、教育水平越低、任期越短,选择股票期权激励契约模式的可能性更大。文章的研究结论为如何基于管理层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偏好和委托代理关系中职位的偏好,设计最优股权激励契约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先对国内多家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的激励条件以及它们的实际达标情况进行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然后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股权激励水平以及激励条件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具体影响,最后通过研究的结论对国内股权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公司的行权条件给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尹一妍 《浙商》2007,(6):84-86
股权激励制度对中国企业来说仍是一个新事物。与员工持股相比,股权激励主要是对公司高管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以下两个案例中介绍的股权激励模式,希望能给正打算进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以参考和启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主要是通过授予员工一部分股权,使得员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密切相关,有助于提高团队战斗力和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促进企业长久的稳定发展。随着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健全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视制定股权激励计划并付诸实施。股权激励作为效果最好的公司激励方案,能够使公司的代理成本降低,促使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使员工站在公司股东的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员工对工作的热情,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绩效。本文主要分析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伊利股份)三次股权激励的具体实施方案,并从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入手深入研究股权激励对公司财务绩效产生的影响,对上市公司应如何设置合适的股权激励方案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郭佳 《现代商业》2022,(17):103-10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制度的逐步完善,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已成为众多公司一项重要的长期激励机制,同时股权激励对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管理层短视投资是指管理层为了追求当前利益而牺牲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其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对管理者实行股权激励计划能否抑制其短视投资的行为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先回顾短视投资行为、高管股权激励等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文献提出假设,以40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Excel和Stata12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股权激励计划对管理者短视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问题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设计出符合国情、适合企业自身的股权激励方案显得十分迫切,并且受2007年次贷危机的影响,股权激励的有效性更加受到质疑。本文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借鉴国内外有关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应用特征、有效性,采用的激励模式,与公司的经营绩效是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否达到相应的激励效果,是否有模式调整的必要性等问题做出回答,研究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司在行业分布上具有明显特征。本文在股权激励方案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引进股权激励制度,直到2006年《公司法》、《证券法》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发布,股权激励制度开始有所规范.之后,股权激励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到公司治理中,然而也成为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有力动机.本文从国内外一系列会计丑闻中与股权相关的激励以及盈余管理等方面出发,随机选取2014年沪深两市公布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10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以多元回归为主要方法的实证分析.根据实证结果,所选取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同时资产负债率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但同时也发现公司规模越大,治理结构越完善,盈余管理的程度就会越小.  相似文献   

16.
唐梦 《商业科技》2014,(21):256-258
我国财政部会计司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范了股权激励的会计处理。会计制度是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制度之一,因此,会计制度的健全合理对于我国的股权激励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完整规范的会计准则能够真实地反映股权激励的经济实质,把更准确的会计信息提供给利益相关者。本文先简要介绍一下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基本概念,然后从我国股权激励会计处理的现状出发和相关的会计处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郭启 《现代商业》2012,(10):197-198
股权激励制度作为现代公司一种重要的激励机制,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介绍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出发以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为样本,跟踪样本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后业绩和股价的变化,提出股权激励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提升具有积极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新三板内涵及新三板关于股权激励的相关规定,对新三板挂牌前企业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进行简述,包括激励方式选择、实施时间与价格选择、激励对象选择及激励股票数量选择。并在此基础上,以仁会生物制药公司为例,对其股权激励计划主体资格和方案实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会形成福利型股权激励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卫娜 《现代商业》2011,(30):111-112
公司制定股权激励计划的本意是用来降低高管和股东之间的代理成本,改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绩效,但是许多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制定的行权门槛很低,使得高管可以轻松到达行权条件,从而将股权激励演化成了为高管自已谋福利的工具。本文针对这种福利型股权激励计划产生,从公司治理角度出发,分析总结其影响因素,进而对如何改进公司治理提出建议,使制定的股权激励方案更为合理有效,更具激励效果,从而最大化全体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梁慧 《财经界(学术)》2009,(11):123-125
金融危机正在影响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也不例外由于经济环境的恶化和市场的波动,很多公司取消或推迟了新的股权激励计划。监管机构也开始叫停金融企业的长期激励。股权激励计划面临着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股权激励形式较为单一、盲目模仿大公司、激励力度有限、监管层对股权激励的严格控制、股权激励个税明确征收方式的影响等诸多现实问题。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企业也许可以在此大环境下以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危机带给企业长期激励的影响,重新思考和审视长期激励,进而修正其薪酬战略并改进长期激励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