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中美粮食购销体制的主要区别(一)市场机制在美国粮食购销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是美国粮食购销主体规模强大并充分竞争。美国的粮食购销主体包括合作社组织、集产销加于一体的农商联合体和政府的商品信贷公司,3类购销主体总数不足5000家,每年粮食购销总量超过8000亿斤。著名的合作社组织收获联盟(HARVEST STATES)收购美国粮食总产量的12%左右,全球化经营的国际大粮商  相似文献   

2.
粮食购销市场化后,民营粮油加工企业、个体粮商发展迅速,可谓"五分天下有其四",在粮油零售市场上,竞价销售储备粮油的公益性与零售市场营利性之间呈现出目标相左,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虽张扬于竞价销售却销声匿迹于零售市场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实施背景】2003年秋粮入市以来,吉林省德惠市粮食市场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出现严重收粮难问题。当时粮食市场价格高于保护价格,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个体粮商收购30个水的玉米,价格在每斤0.38元到0.40元之间,每市斤高出国家确定的保护价0.07元到0.10元,价差较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不肯卖,如随行就市收购,绝大部分粮食企业又不能从银行贷到收粮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企业收粮难。二是农民惜售心理较重。2003年末市场粮价涨势较快,农民对粮食市场价格期望值过高,出现了严重的惜售心理。同时由于仅有少…  相似文献   

4.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控制力维系我国粮食安全。当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并培大做强,是提高控制力、发挥主渠道作用的战略举措。这一战略的实施有赖于注入创新原动力。因而,组织结构创新已成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创新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包括产权结构的深化改革和布局结构的整合重组。通过组织结构的创新,达到培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发挥控制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需探索军粮供应的新路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购销市场化,使军粮供应失去了稳定的粮源从2002年全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以后,很快形成了粮食购销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源不足,于是,军粮供应企业只好从民营、个体粮食加工企业或直接到私营粮食经销商手里采购粮源作补充。这样做至少粮食质量、数量没有保证。  相似文献   

6.
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是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载体,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系到粮改目标能否最终实现。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强,推进和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显得尤其紧迫。当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布局不合理、产权结构单一、经营机制不完善、减员分流不彻底,企业的历史包袱沉重、经营亏损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系…  相似文献   

7.
2002年,广西全面启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行了“一取消、两放开”,即“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打破了以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粮食收购的局面,对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业务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规模较以往出现较大萎缩。2002年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43万吨,比2001年减少44.58%;2002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76%,比2001年下降2.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直接涉及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问题,涉及农村改革和农民利益,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等敏感问题。所以,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始终小心翼翼,没有迈开实质性步伐。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现行组织结构,主要是统购统销时期形成的。它在组织形式上不是法人治理机构,它既不能象现代企业一样来组建,经营不善也不能象现代企业一样申请破产;它的经营决策机构即董事会是各级政府及其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它完全是政府意志及其政策的体现者及…  相似文献   

9.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和交流近几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推介各地改革的典型经验,更好地指导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2005年6月7日至8日,国家粮食局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座谈会。12个省(区)粮食局分管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10.
1、当前粮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粮改后粮食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一是购销市场管理滞后。二是在粮食市场管理中,工商、粮食等行政管理部门工作强度大,人员经费受一定限制,造成主动性不够,往往以罚代管。三是有些乡镇组织对本地民营粮食加工厂和个体粮商常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相似文献   

11.
《齐鲁粮食》2006,(1):4-5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认真做好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验收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验收主体。总结验收工作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为主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一些国有粮企转变作风,效法个体粮商随行就市,低质低价收购粮食的做法,深入村组上门购粮。对此大家褒贬不一,有的说这是损害农民利益;有的说这是无序竞争的结果。按理说,国有粮企应严格执行粮改政策,为什么非要向私商粮贩看齐?仔细想之,原来一切事物都是复杂的,国有粮企步个体粮商后尘,有其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临近,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好转,参与市场竞争的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笔者近日对主产区湖北荆州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现状调查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形势不容乐观:购销业务萎缩引发库存爆满,仓容问题引发不能敞开收购,财政问题引发补贴不足,销售梗阻引发粮食陈化,粮食陈化引发信贷风险。这样形成了一个怪圈,严重制约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引起各级政府、财政、农发行等相关部门密切关注。一、近年企业经营现状分析1.购销业务逐年萎…  相似文献   

14.
威海市粮食局按照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始终把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作为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着力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和资源整合,较早完成当年阶段性的改革任务。今年5月中旬,荣成、文登、乳山三市和市直购销企业率先全部通过省政府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验收组的验收。现结合该市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做法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深入,粮食定购任务的取消和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完善,原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依靠政策性补贴维持企业生存的局面已成历史。新形势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何去何从?笔谈点拙见。  相似文献   

16.
付兴芬 《齐鲁粮食》2007,(11):33-35
积极稳妥地处理国有粮食企业财务挂帐.是促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减轻企业包袱,加快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关键所在。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逐步解决粮食财务挂帐的政策也是基于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历史和市场化改革需要做出的正确决策。根据中央五部委《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粮食财务挂帐处理意见》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政策性粮食财务挂帐认定及从企业剥离工作的通知》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粮食市场的放开,各类市场主体大量涌入粮食购销经营市场,给原本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带来极大的压力。如何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迅速摆脱困境,再造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新辉煌,江苏省兴化市周庄粮贸公司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初期,建立在发展农村粮食专业合作组织对搞活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当前,影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顺价销售的因素较多,如粮食市场的供求状况总体上供大于求,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区域性的过剩;个体粮贩与国有粮食企业争夺粮源和市场,低价销售粮食;对粮食进行垄断性购销的国有粮食企业竞争效率低,市场机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等等,但最主要的一点还是粮食成本过高。一、造成目前购销企业粮食成本过高的因素1.国家政策因素。粮食生产和消费关系到国计民生,党和政府向来十分重视,但随着我国连续多年的粮食大丰收,粮食供大于求的矛盾已非常突出,再加上受国际粮食市场价格的影响,国  相似文献   

20.
新闻速览     
积极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继续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国家粮食局召开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座谈会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和交流近几年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情况,推介各地改革的典型经验,更好地指导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继续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2005年6月7日至8日,国家粮食局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了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座谈会。12个省(区)粮食局分管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的负责人,各省(区、市)粮食局负责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工作的处长,以及部分典型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