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以技术创新投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消化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为构成要素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北京高技术企业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长幅度较小;相对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而言,研究开发能力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是对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的因子。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财税管理逐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力量。然而财税改革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企业财税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提高现代企业财税管理水平,增强现代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现代企业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提升现代企业财税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现代企业财税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结合影响现代企业财税管理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现代企业财税管理水平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环保企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出发,结合当前河北省环保企业的发展现状,为河北环保企业的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包括加强财税政策扶持、规范市场秩序,引入第三方治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潘亚岚  蒋华 《财会月刊》2012,(33):14-17
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企业的研发活动存在公共性、外溢性、风险性等特征而阻碍了其进行研发活动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本文以A股2008~2011年披露研发投入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财税激励政策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我国政府科技补助、所得税激励和流转税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的研发活动,其中政府科技补助效果最佳,流转税激励次之。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企业在吸纳就业,贡献财税以及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这一阶段下,产业升级转型的脚步加快,市场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在新常态背景下,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但是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面临着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资金运用方式不合理以及融资困难等问题,相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针对相关问题加强财税帮扶,提升资本的应用效率是激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从中小企业享受政府财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如何更好的完善财税激励,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湖南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主要成因是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资金缺乏、人才匮乏、环境欠优等。要从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财税政策、创新用人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方面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我国当前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的基础上,对我国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完善促进技术创新的财税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如何通过恰当的财税政策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探讨政府的财税政策选择问题.结果显示,在企业技术创新研发阶段相比企业所得税的税负水平,财政拨款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更好.在这一阶段,政府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补贴,能够更有效激励企业在技术创新研发上的投入.同样地,在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阶段财政拨款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果仍然更好.  相似文献   

9.
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创新业务是国家财税政策大力扶持的对象之一。为了响应政府政策导向及降低企业税负,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规范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和进行依法纳税筹划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重点、难点课题。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存在诸多问题,使企业面临税收、经营风险。如何规范会计核算以及如何进行依法纳税筹划显得颇有意义。文章试图从会计核算和纳税筹划两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创新业务进行研究,旨在为高新技术企业及技术创新业务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排污权交易是一种基于市场机制的环境经济政策,能够较好地调动企业的环境技术创新积极性,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产业的发展。目前,河南省正在积极开展排污权交易的试点工作,为此,文章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和具体省情,从财税扶持政策、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河南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政策建议,为河南省排污权交易走向制度化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湖北省和河南省256家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包括外部信息源和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在内的外部创新源、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源有利于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其技术创新绩效。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企业通过与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合作,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外部信息源获取技术和知识信息。本研究将对企业进一步充分挖掘外部创新源,提升其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财政科技投入、政府采购、税式支出政策三个方面,分析了财税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从我国财税政策实际出发,提出了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实施的财政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以河南省企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若想进一步提升河南省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单独依靠创新主体自身是难以实现的,应充分考虑到各项政策措施之间的依附和制约关系。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等适当的评价方法,对河南省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客观评价,为及时调整河南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提供了依据,从而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了激励企业创新和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补贴、优惠政策,但相关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对此,本文采用文献总结、案例借鉴等方法,从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的概念入手,选取某时间段的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在企业技术创新上的影响展开了实证研究和分析,以期为保证财税激励政策的精准化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企业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其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但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知识共享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从而阻碍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发挥。本文分析了知识共享中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有效地帮助企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技术创新能力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注重提高科技运用以及创新能力,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形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会使企业真正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以及骨干力量。而事实证明,财税政策的运用,是大力促进技术创新、科技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陕西科教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实证分析与财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发展和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融合,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前提。陕西省科教资源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投资和公共研发资本与GDP呈线性相关,但对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其原因是科研活动与经济建设的关联度低,特别是财税政策的主导作用严重缺位,影响了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中的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公共财政的视角看:加大财政教育和科技投入总量并创新其投入方式,完善财税优惠激励措施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和风险、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是为科教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张梅  吴浔生 《企业经济》2007,(7):139-141
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人力投入、经费投入、产出以及实现分析四个维度对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同时,回归模型表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有显著的影响,特别是人力投入和经费投入。因此,提高江西省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创新演化的底层因子是信息、知识和技术,知识在企业技术创新演化过程中起着最基础性的作用,知识的流动和传播会加速企业技术创新进化的过程。从信息知识源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来源于管理者、技术人员等。从微观角度看,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内在原因、外部动因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企业技术创新协同演化的过程体现在知识流动过程的自组织和涨落。  相似文献   

20.
目前,建立开发区招商引资已经成为地方政府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法宝。剖析广西武鸣县的情况发现,工业园区企业财税贡献率尚待提高,这在全国县域具有普遍性。开发区招商引资的产业集聚效应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引进资金与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不够同步,影响了财政绩效的提高。未来应当加强园区发展的研究与规划;建立包括财税贡献率在内的园区准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园区退出机制;加强引进项目的财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