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山区配电线路由于地势较高,因此容易受到雷电的侵害。在220KV以下山区配电线路设计防雷保护和接地装置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影响耐雷水平的关键因素,并以此为依据,降低或者消除雷电流在线路中的传递,进而降低雷电对线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剑平  郑琼花 《魅力中国》2010,(17):151-151
本文阐述了500kV变电站二次回路系统的防雷措施和弱电设备防雷产品的技术措施.并对雷击电磁脉冲入侵弱电设备的雷害机理进行了讨论,给变电站的二次回路系统防雷提供了技术上的参考和建议。同时考虑雷击点的近雷区和远雷区、工频过电压和进线段杆塔冲击接地电阻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对雷电侵人波系统进行建模分析。这为防护雷电过电压、保护电气设备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为高压变电所雷击保护研究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技术已经渗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降低了时间与空间对信息交流的限制,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这一切顺利进行的基础则是基站,基站对移动通信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基础和保障作用。但是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基站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故障。文章探讨了如何快速高效地发现并解决故障,缩短故障处理延时,降低故障发生几率,以保证移动网络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基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不仅具有移动性,还需要有能量收集的功能。文章先简单介绍了能量收集的移动基站背景,然后分别阐述了能量收集和移动基站的基本情况,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文章统计分析了江苏宿迁地区1960—2008年各县观测站雷电目测资料,发现年平均雷电发生30~32天,5~9月为多发期,7~8月是高发阶段,发生时数占全年雷电总时数的近70%;统计分析2001—2008年发生的雷电灾害,发现年平均发生5次,有近70%的雷击灾害出现在农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出现在6~9月,正值水稻移栽、旱作物播种、稻田田间管理的大忙时间,提示应提高农民的防雷意识和雷电灾害防患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雷电对施工机械的危害以及雷电灾害的预防方法和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对预防雷电灾害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信基站建设选址难,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为规范通信基站建设行为,提高通信网络发展水平,实现网络优质覆盖,以南京市总体规划和南京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对通信基站进行优化选址与布局。结果表明:通信基站选址布局更加优化,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可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基站优化选址与布局,提高了选址效率和覆盖效果,确保信息化与通讯网络发展到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8.
PBX已经从传统基于电路交换的CS-PBX发展到目前基于Vo IP的IP-PBX,然而其应用仍然局限在企业领域的有线通信中,未曾深入到移动通信领域和家庭区域。因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家庭基站技术的分布式PBX系统即FD-PBX,其通信过程可以归纳为移动终端之间、固定终端之间以及移动和固定终端之间所进行的通信等3种类型。通过定义不同的位置属性,进而确定其信令和数据处理流程,最终实现不同场景下的通信。  相似文献   

9.
雷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电压高达数百万伏,瞬间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由于弱电系统的工作电压过低,雷电波侵入对设备损坏严重,造成设备 或元器件寿命降低,储存的信号受到干扰或数据丢失,甚至使电子设备产生 误动而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许多智能小区面临着弱电系统防雷问题。本文 探讨了智能小区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永红  魏周旭  董晨亮 《发展》2012,(7):115-116
目前,雷击仍然是危及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输电线路雷击情况的分析和输电线路防雷技术现状的阐述,总结了一些常规的防雷技术措施。尽管这些常规措施经常应用于实际的线路雷电防护中,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架空输电线路中要达到理想的防雷效果,必须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移动通讯基站电磁辐射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看不见、摸不着,长期受到超标的电磁辐射照射,可能会引发身体疾病,所以有必要研究移动通讯电磁辐射污染现状。通过分析福建省泉州市移动通讯基站电磁辐射污染的现状,并对电磁辐射污染监管提出具体性建议,旨在提高泉州市移动通讯基站电磁辐射管理水平,从而减少电磁辐射污染环境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2.
面对着经济、科技全球一体化和军民融合式发展趋势,国防科技重大工程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技术总成。本文首先结合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的特点,在技术整合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炼出了技术总成的概念,然后基于协同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介绍了基于任务分解的国防重大科技工程组织协同网络模型的类型,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模型的特征,构建了面向技术总成的两种国防科技重大工程组织协同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3.
国防重大前沿技术对于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和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主要军事强国都高度重视国防前沿技术遴选预测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大量的战略性规划文件与智库研究报告,开展国防重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和谋划.该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外战略文件、智库报告等成果,总结国外国防重大前沿技术预测方法,提出了国防重大前沿技术指标评价体系,有效识别遴选出国防重大前沿技术,为政府与军队相关部门宏观把握国防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开展国防科技战略决策、指导装备体系构建等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国家重要的战略部署,如何更有效开展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是学界研究热点。基于生物学视角对国防科技协同创新的体系构成进行深入研究,构建国防科技协同创新双螺旋结构。分析技术进步链和应用创新链两条主链和资金设备、科学技术、国防知识产权、科技人才四碱基进行分析,发现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演化机制是非线性复合过程,最后提出建立合作机制、设立创新平台、健全国防知识产权制度和构建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将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为区域外环境因素、区域间关联因素和区域自身因素3类共9个因素,通过三角模糊数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对9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研究发现,9个因素对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关系稳定性的影响分为4个层次,共同发挥作用。以成德绵区域间国防科技工业协同发展为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入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通过构建电流互感器在不同负荷不同状态下的等效电路模型,同时根据电工原理及计量回路中电流的基波和谐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一款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接入状态在线监测装置,结果表明:通过该装置能够实现对不同负荷下互感器的正常连接、开路、短路和回路整流状态的准确识别;装置通过串口通信将识别的状态定时发送给终端设备,最后信息汇聚到后台主站,主站会对异常接入状态的电流互感器进行报警。可见此装置可以达到规范用户用电行为、防止窃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作为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手机和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不同的技术背景和市场环境下,手机的渠道营销模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市场阶段的手机营销渠道的归纳和总结,对即将到来的3G时代下的手机营销渠道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国内手机营销环节中的运营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更好地把握商机,明确自身在营销渠道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9.
地铁车站基坑通常因规模大、近接建构筑物、对变形控制的要求高,而成为地铁车站建设中重点关注的环节。如何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使其对施工工法及技术进行优化和指导,降低地铁车站建设时带来的风险,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应用指标相关性权重确定(CRITIC)法,并结合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依托在建地铁车站基坑项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周边环境与支护不足成为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的主要风险来源;对于狭长型的地铁车站基坑来说,端头井处较易发生危险。通过使用CRITIC-TOPSIS法对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可有效分析基坑开挖中的风险因素并按照影响程度进行大小排序,针对具体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小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