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成 《中关村》2008,(11):132-133
这里讲的相声,指的是我国的传统相声。 相声是我国民间流传的幽默语言表演艺术。如今侯宝林被称为幽默大师,也是驰誉国际间的幽默大师,正是在传统相声表演中显示他的幽默艺术才华的。  相似文献   

2.
在1984年出版的一本书里,我写过一段百字的《自我介绍》。其中最后两句写的是:“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化学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受批评。”从这两句话可知我的出身和生活经历的轮廓。化学和美术是不搭界的两行,因此人问过我,为什么会从工作多年的化工研究工作转到漫画队伍里去呢?我总回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08,(2):106-109
去岁圣诞节那天,《中关村》执行主编马文良先生,送我一部新书——《曾经风雅》,作者张昌华,我过去曾拜读过先生的《走进大家》。我读书有先翻版权页的习惯。一眼就看见出版时间写着:2007年9月第1版,2008年1月第2次印刷。其实,距离新岁还有一段光景,“走在时间前面”的书商,已经提前进入2008年。给我们送来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4.
周克玉上将     
王宏甲 《中关村》2009,(2):100-102
多年来,我在写作中常常念想周克玉将军。 我的老师和好友多次建议我:“你该写一写周克玉!”但我一直不敢动笔,只恐一下笔就有溢美之词。十多年前,我写过文怀沙先生对我的关爱和教诲,也曾经深恐自己“为情所蔽”,但还是写了。对周克玉将军,一直想动笔而不敢。是我写作生涯中遇到的唯一例外。  相似文献   

5.
我抱着第二本《史奴比与你过圣诞》进到办公室时,我的老板正从包里拿一本《三毛流浪记》,她说:你们谁累了就来看漫画。转过身,我们的另外两个已婚的同事,在搭档着模仿《蜡笔小新》中小新和妈妈的对话:你要是不给我买礼物,我就告诉那个陌生的叔叔你内裤是什么颜色……  相似文献   

6.
方成 《中关村》2009,(12):112-113
我曾写过《漫画,是逼出来的》。可漫画家是怎么来的呢?从我自己的经验体会,很可能是晾出来的。所谓晾出来,就是常把画好的漫画发表出来。能在报纸刊物上发表最好,如不能,就在墙上,壁报上,或黑板报上。我原来不会画漫画,因为办壁报,不得不学着画。画了出来,登在壁报上,时间长,就渐渐学会了。  相似文献   

7.
暑假向来是美国电影大鳄们争相抢夺的黄金档期,每每都有多部巨片被抛出来鲸吞蚕食洋溢着爆米花香的电影市场。今夏加入这一行列的影片中便包括由华裔导演李安执导的《绿巨人》。“绿巨人”是漫画大师斯坦·李(Stan Lee)所创造的经典漫画人物,系著名漫画公司Marvel 的看家法宝之一,与超级漫画英雄“超人”、“X 战警”、“蜘蛛侠”处于同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08,(9):13-13
日前,国资委主任面对记者提问,答曰:“世界上找不到我这样一位好老板!”听后,让人感到不那么顺耳,自然也不那么服气。且不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特设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把自己比喻为“老板”不伦不类,那句“世界上找不到我这样一位好老板”的用语,也似嫌话讲得过满。  相似文献   

9.
慕鲁  李春晓 《中关村》2007,(3):58-58
“戌狗”年岁中,有过一场热闹非凡的“论争”,让人至今不忘。据说全世界有130多万华人(当然是有文化的读书人),通过网络投票的形式,评出了10位“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鲁迅先生忝列其中。有趣的是国人中的一些“国学名流”对鲁迅先生的入选,很是不以为然,其根据则是鲁迅先生“既不读‘经’,又不研‘史’”,根  相似文献   

10.
苏朗 《中关村》2006,(4):118-120
上世纪末的秋天,我有幸和著名漫画家缪印堂先生同游西欧六国,在法国塞纳河的游船上,在沿着亚平宁山脉驰往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巴上,我不断聆听着大师在人生旅程中的奋斗和追求,让我怀着对他的深深敬意感晤着漫画艺术的真谛。最近读到了五洲传播出版社由缪印堂先生著作的《我的漫画生活》一书,又让我兴奋不已,使我重温了他从艺的心迹。缪老是一位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人生很有价值且有诸多贡献的著名漫画家,他充实的一生令人仰望,令人尊敬。透过一幅幅精湛的漫作和字里行间娓娓道来的真情,我们仿佛看到一棵枝头挂满了硕果的大树,成熟的果实沉甸…  相似文献   

11.
漫画是个包容量很大的画种,它不仅能讽刺,能幽默,还能带给我们知识和智慧。我一生受益于漫画多多,所以特别将科学漫画介绍给漫画爱好者。科普漫画它带给我乐趣、知识,也增强了我的创意能力。让我们更多地关心世界的环境变幻和人类的发展。例如打虎英雄在今天也要失业了,污染也会使得鱼儿逃难他乡,但是我们也会筑巢引鸟,也能让猴子和非法猎人换位。  相似文献   

12.
方成 《中关村》2010,(6):101-101
漫画是一种语言艺术,用作评论在报刊上发表。因为滑稽有趣,也常作为幽默画供人一笑。 漫画形式有多种,画面有独幅的,有用多幅画面表现连续动作组成一起的,其中常见有四幅画分四格组成者,在我国俗称:“四格漫画”。  相似文献   

13.
作为“老三届”的姜昆,16岁那年在北京灯市口中学初三毕业后,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之后的18年就是兵团生活及演艺生涯。从此,姜昆因为相声声名鹊起;相声带给他的,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启迪;从说相声到办企业,姜昆在追求他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鲁湘 《中关村》2013,(11):110-111
星云大师搞“人间佛教”是一种“援儒入佛”“援基入佛”的行为,净空法师走的也是同一条路子。他是一位披着僧袍的大儒,也是一位有着儒心的高僧。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5,(6):16-16
继《财富》论坛后,世界级的“2005诺贝尔获奖者论坛”,也于5月底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将有8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聚集北京。此时此刻,我联想起未能光临的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先生,他在1979年获奖演说中讲过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16.
我学政治     
方成 《中关村》2009,(6):116-117
新中国建立那年,我已经三十一岁,大学毕业也有七年了。我读理科,不涉及政治课,从来没谈过政治,也不懂。因为在学校里办过壁报,学会画一些有关学校生活的漫画。毕业后于四川曾在化学工业研究社工作四年。1946年,因为和女朋友分手,很苦恼不安,无心继续工作。那时日本刚失败投降,在四川可以看到上海报纸,上面有漫画发表。我决定辞职。去上海改业以漫画创作谋生。时机很巧。使我很顺利地获得在一家广告公司任绘图员。  相似文献   

17.
萧惑之 《中关村》2011,(9):52-52
我曾在《中关村·自由谭》上发表过《“谈核色变”和“安神补脑”》的言论,说“当德国数万人上街游行要求政府终结现有的一切核能设施时,总理默克尔立即表态,予以否决。德国需要核能。核能是再生能源成熟前不可或缺的过渡技术:同时她又要求从日本核泄漏中吸取教训,更加重视核能安全,加强防范深度”。一位热心的核物理专家来电指出,“德国总理默克尔是反对继续发展核电的……”。  相似文献   

18.
关邨  李春晓 《中关村》2008,(2):63-63
当看到胡锦涛总书记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证书颁发给两位耄耋之年的科学家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位是“创新不止,催化人生”的化学家闵恩泽;一位是“原本山川,极命草木”的吴征镒。两位老科学家为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硕果累累,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05,(6):17-17
关于“联想”,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见仁见智。一位记者“揣着明白装糊涂”,对“人类失去了联想——”的广告词,颇不以为然。然而,“天亮不是公鸡叫的”,柳传志缔造的“联想”却在艰难困苦的奋斗中创新前行。关于“联想”,时下正热销两本书:一本是著名作家凌志军的《联想风云》,吴敬琏的评语是,“我相信,本书对联想历史上经验教训的总结,对于联想人和一切正在追寻自己的中国梦的企业家都是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20.
关村 《中关村》2009,(8):86-87
一代“大家”季羡林教授笑着离开了我们。季老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人民的心中,那一袭蓝色的中山装让我们联想起父辈的艰辛,为新生看守行李的逸事折射出“布衣”的平易淡定。季老在九五高龄留给我们“三辞桂冠”的故事,彰显一种当代最缺乏的“宝贵精神”。“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一辞“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