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黑麦是小麦与黑麦的属间杂交种,具有很明显的杂种优势,生物产量高,营养品质好,抗病性、抗逆性强,耐酸碱,适应性广,作为新作物已在饲草工业和生态建设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很高的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1饲料作物及牧草人工种植 奶牛的饲料作物及牧草种类饲养奶牛可种植的饲料作物和牧草种类有很多,饲料作物如玉米、高梁、燕麦、甘蓝(包菜)、胡萝卜、芜菁、甘薯、南瓜等,牧草如黑麦草、鸡脚草、苏丹草、非洲狼尾草、狗尾草、狗牙根、紫花苜蓿、红三叶、苕子、苦英菜、聚合草、串轩松香草等。选择饲料作物和牧草种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和肥料水分等情况,选用不同的饲料作物和牧草种类或品种,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种植不同的饲料作物或牧草,尽可能选择产量高、品质好的饲料作物和牧草种类或品种,以提高产量、降低饲草生产成本和发挥生产效益。同时注意有机农药的使用和监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京郊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畜牧养殖业产值占传统农业产值的比重已超过60%,是京郊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点。饲料成本一般占畜牧养殖业总成本的70%左右,尤其对于奶牛、肉牛、肉羊等养殖户,科学合理选种饲草品种,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养殖收入。目前在京郊种植面积较大、适应性较强的饲草主要有紫花苜蓿、高粱-苏丹草杂交草、籽粒苋、菊苣、黑麦、小黑麦等,养殖户可根据养殖畜禽的种类选种这些饲草。  相似文献   

4.
西藏中部地区种植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西藏中部地区种植业生产的自然资源特点、生产现状与存在的种植业结构单一,以青稞、小麦为主,提供饲草、饲料有限等特点;提出大力扩大饲草、饲料作物种植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人工饲草的种植规模和生产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及时准确地获取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分析人工饲草生产的长期变化趋势,为饲草产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为例,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依据玉米、苜蓿、燕麦3种饲草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物候差异,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了逐年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人工饲草的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在2015—2020年的变化趋势。结果 2000—2020年3种饲草作物的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增加的区域位于研究区西部、南部的退化草地和沙地,以及河谷等水资源丰富的区域。在3种人工饲草中,苜蓿种植发展最为迅速,在2010年后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快速增长;燕麦的种植起步较晚并且种植面积最小;青贮玉米的产量虽然在稳步增加,但是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全旗玉米总种植面积的比例并没有增加。结论 阿鲁科尔沁旗人工饲草的种植在2010年开始快速发展,在2015年形成规模化种植,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人工饲草的种植能够改良退化草地和沙地,但是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苜蓿和燕麦的产量增长是因为种植面积的扩大,青贮玉米产量的增长是因为单产的增长。人工饲草的种植虽然快速增加,但是饲草缺口仍然不能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6.
1饲料作物及牧草人工种植奶牛的饲料作物及牧草种类饲养奶牛可种植的饲料作物和牧草种类有很多,饲料作物如玉米、高梁、燕麦、甘蓝(包菜)、胡萝卜、芜菁、甘薯、南瓜等,牧草如黑  相似文献   

7.
燕麦也叫玉麦或铃铛麦,属禾本科。燕麦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干旱,抗盐碱,生长期短,以高寒、高海拔的冷凉地区为家,具有抗旱能力强、耐瘠薄、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燕麦是我国高寒地区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在我国种植燕麦的历史悠久,唐代诗人李白也似曾吃过燕麦,曾写有"燕麦青青游子悲"的诗句。燕麦大部分可用来作为饲料饲养家畜,少量用作粮食,在西北地区广泛种植,是本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草、饲料作物。燕麦的籽粒可以直接饲喂家畜,饲喂禽类则可以增加产蛋量,具有良好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辽宁大连地区主要的粮食、饲料作物.也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工业原料.消费总量以每年3~4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目前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是由于农村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大量的耕地被占用.实际耕地面积减少。玉米总量的增加不可能继续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实现。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机制设计、激励相容理论,以探求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中农户行为传导、影响机理,及其对农户种养殖替代行为的激励效果。文章通过宁夏农牧交错区农户调查数据,应用Logit二值回归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重点分析了农户参与舍饲棚圈、人工饲草奖励性项目带来种养殖替代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种养殖规模的政策激励效果评价。研究显示:退牧还草奖励项目在宁夏农牧交错带实施的政策响应度较高,舍饲棚圈、人工饲草项目对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挥着显著互补作用;人工饲草奖励项目对增加羊只养殖和饲草种植面积的激励作用显著,参与舍饲棚圈项目虽显著增加了人工饲草地种植面积,但对扩大羊只养殖规模的效果不明显;同时,农户参与奖励补助项目也带来农户缺粮和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本文并为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设计与激励相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整优化葫芦岛市种植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在全市旱作农业区开创有机肥工作的新路子,大力发展有机旱作农业, 1999年我们在建昌县牛营子乡井龙沟村搞了农业“三元结构”试点,种植粮饲兼用作物——高油 115玉米,使当地的种植业由原来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构成的“二元结构”向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构成的“三元结构”调整,实现饲料作物规模种植,实现农牧对接,在旱作农业区发展高效益饲料作物用于开发畜禽养殖业,利用饲料作物秸秆养牛,进行秸秆过腹还田。实现畜多、肥多,以肥养地高效增收的良性生态循环。…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要提倡“三元”种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提倡“三元”种植结构中国农业科学院黄佩民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形成的瓶颈,主要是用于转化为肉蛋奶等养殖业的饲料粮不足。在确保粮食自给有余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划出一定面积的耕地,用来种植饲用粮食作物品种或饲料作物。“二元”种植结构向“三元”种植...  相似文献   

12.
限定和保护国家必须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和行业的发展。适当限定云南的粮食生产和油料作物的种植。在现有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优质粮的种植面积,继续调整粮、经、饲比重,扩大饲料粮和饲料作物的种植面积。引导优质稻米种植地的农民扩大种植规模。我省食用玉米、小麦等旱作粮在品质、品种、适生地、成本等多方面难以与我国北方和加拿大、美国等产粮大国在市场上抗衡,  相似文献   

13.
饲料及其营养,是畜牧业赖依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无棣县7.8万头大牲畜的饲草中,玉米秸秆占60%左右。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棉田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植面20万亩,1990年植面50.7万亩,饲草资源明显减少。加之玉米秸秆适口性差,消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李专  曲政 《农业经济》2003,(10):28-28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平原之一三江平原腹地 ,经过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开发建设 ,昔日的“北大荒”已变成如今的“北大仓”。佳木斯农业在这一历史更替承接中 ,坚持整体开发、联合开发、开放式开发的农业发展战略 ,创造了土地资本经营开发、产业化开发、引资规模化开发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经验。一、佳木斯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做法与经验1、围绕调整主线 ,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基础。改变由过去种植业单一结构 ,逐年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种植面积 ,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目前经济作物和饲料饲草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 2 1 6 %…  相似文献   

15.
从马来西亚棕榈油产业看中国油脂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来西亚棕榈油产业的现状马来西亚棕榈油产业的快速发展起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加工技术,掌握了生物工程技术,有着成熟的生产加工资源市场和供销经营市场。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由于油棕的经济价值高,马来西亚不断开垦土地种植油棕,原来的橡胶园等也改种油棕,油棕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2001年种植面积为350万公顷,到2004年底,种植面积已达380万公顷。产量不断增加。1992年原棕油的产量为640万吨,1996年为840万吨,2002年为1190.93万吨。出口贸易地位突出。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榈油及相…  相似文献   

16.
紫花苜蓿     
《致富之友》2005,(11):38-38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最广的饲草.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之后.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紫花苜蓿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已普遍种植,南方也有栽培。苜蓿种类很多,全世界共有60多种,我国有紫花苜曹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天蓝苜蓿、褐斑苜蓿及矩镰葵苜蓿等。其中紫花苜蓿最有栽培价值。其他大多数为野生类型。紫花苜蓿经长期栽培。已适应一定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优质高产抗病抗受粉植物。  相似文献   

17.
大豆在我国农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蘑要的地位,它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义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还是重要的饲料作物。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常年大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约占全目的40%,商品量占全国的50%以上。近年来,受玉米价格连续攀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广西1998~2012年与甘蔗种植面积有关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制作面积变化曲线和分布图,对甘蔗种植面积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甘蔗种植面积的时空分布情况及其规律;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揭示广西甘蔗种植面积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1998年以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15年来净增加51.4万hm2,2008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10万hm2左右。2广西的崇左、来宾、南宁、柳州等4个市为甘蔗种植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67.0%;百色、河池、防城港、钦州、北海、贵港6市甘蔗种植面积不大、密度不高,作为优势产区的有力补充;贺州、梧州、桂林、玉林等4市为非优势产区,已基本退出糖料蔗生产。3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变化的主驱动力为耕作条件、甘蔗价格和农业人口,甘蔗价格、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和耕地面积对甘蔗种植面积的影响较大,可以通过开发适宜的农业机械、完善价格体系和建立示范基地等途径,稳定甘蔗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9.
吕优永  张锡玲 《农家之友》2009,(11):27-27,11
火龙果作为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引进种植的新型作物,国内种植面积还比较少,而由于其巨大的经济价值、营养保健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推广种植火龙果成为当前帮助农民致富的一个很好的手段。本文主要探讨推广种植火龙果的具有的部分优势。  相似文献   

20.
苜蓿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属多年生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称,不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还含有动物所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苜蓿是一种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各类畜禽都喜食的优质牧草.苜蓿刈割后可以直接饲喂畜禽,也可以进行放牧利用,或通过青贮、调制干草、加工草粉草块的方法保持其营养成份,作为冬春季节畜禽的补充饲料.在相同的土地上,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与粮食作物相比,单位面积营养物质的产量也较高.因此,苜蓿可以作为优良饲草广泛种植,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