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去年夏天,美国国际观察员莱斯待·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布朗认为,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需要净进口粮食2亿吨,这恰好是当前整个国际的谷物贸易量,此观点一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21世纪,中国粮食将面临三大难题。——人口猛增,下一世纪的挑战更严峻?《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曾有预测,称中国2000年人口为12.9亿,但实现零增长时的人口峰值总数将达到18.90亿。这一预测虽然与我国人  相似文献   

2.
南康县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1978年到199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由23939万元增长到40315万元,年均递增13.81%;粮食总产由154284吨增加到197079吨,年均递增8.34%。  相似文献   

3.
第一,总量供求开始趋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登上了三个台阶:197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30000万吨,1984年达到35450万吨,登上了35000万吨的台阶;1984年粮食产量为40730万吨,登上了40000万吨的台阶;199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5644万吨,比1992年增产1378万吨,比历史最高的1990年增加1019万吨,再创新的最高纪录,登上了45000万吨台阶。从当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来看,应当说目前实现我国粮食市场供  相似文献   

4.
1994年,农业再次成为举国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一系列重点支持粮棉生产,保护农民务农积极性政策措施的相继出台,今春以来农业出现升温好趋势。 ——在去年小麦秋冬播种面积减少900多万亩,灾害较多的情况下,夏粮总产量仍达到1040亿公斤,仅比创历史最高纪录的1993年低46亿公斤,高于1992年的1033亿公斤。油菜籽也获得了较好的收成,产量达到742万吨,比去年增长7%。  相似文献   

5.
一、当前及“九五”期间锻压机工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我国锻压机械市场容量将持续高速扩展,但国产锻压机械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形势严峻。 1990--1993年国内市场共消费境内外各类锻压机械分别为16亿、21亿、36亿和61亿,年平均增长率达57%。 根据汽车工业振兴规划,2000年我国汽车年产量达250万辆,其中轿车达120万辆。而1993年我国汽车总产量为128万辆,轿车只有22.5万辆。到2000年我国汽车新增年产量为120万辆,用于车身制造的冲压生产线约需60条。400吨以上的大型压力机300台,为汽车配套的零部件生产需400吨以下压力  相似文献   

6.
1993年,山东全省夏粮、秋粮,全年粮食总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播种面积12421.2万亩。比去年增加543.4万亩,增长4.6%。亩产328.1公斤,比上年增加25.9公斤,增长8.6%。预计总产量815亿斤,比上年增加97亿斤,增长13.5%。全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大关,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91年增产近32亿斤。分季节看,夏粮  相似文献   

7.
“八五”期间我国渔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1994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达7653.7万亩,比1990年增加1258万亩,增长16.4%。“八五”预计平均每年面积增长4.6%,比“七五”期间的年均增长1.5%,增加3.1个百分点。 1994年水产品总产量达2146.4万吨,比1990年增加909万吨,平均每年增加225万吨(“七五”期间平均年增100万吨,“六五”期间年增51万吨),平均年  相似文献   

8.
我们黑河地区属边疆地区,农业开发史不过三百多年。新中国建国后,全区的粮豆薯总产量,总的趋势是上升的。1949年,全区粮豆薯总产量只有18,457万公斤,到1973年增加到29.996万公斤。从1974年开始,全区实施大面积开荒,耕地面积迅速扩大,粮豆薯总产量也大幅度提高。1979年,全区粮豆薯总产量闯过6亿公斤大关。但是自1980年起,农业生产就出现了徘徊局面。自1980年到1986年的七年间,只有两年(1983年和1985年)粮豆薯总产量分别达到了6.5亿公斤,其余的五年均在5.5亿公斤左右。1986年,全区粮豆薯总产量为57,847万公斤,是新中国建国后的第五个丰收年,但是不仅低  相似文献   

9.
粮食:预测1994年世界谷物产量为19.47亿吨,比1993年增加5700万吨。从品种看,1994年稻谷和粗粮比上年增产,小麦比上年减产。稻谷5.4亿吨,比上年增加2.6%;粗粮8.57亿吨,增加7.3%,小麦5.5亿吨,减少2.6%。 预测1994年发达国家谷物产量将增长6%,而发展中国家只增长0.8%。中国为4.09亿吨,维持上年水平;印度2.12亿吨,增长3%;美  相似文献   

10.
未来36年我国粮食减少20%的预测结论将与事实相反 我国粮食总产由1949年的1132亿公斤,增加到1993年的4564亿公斤,增加了3.03倍。粮食单产由1949年68.5公斤/亩,增加到1993年的275公斤/亩,增加了3.02倍。1949年到1985年期间,美国粮食单产增加1.88倍,前西德0.98倍,法国2.53倍,日本1.0倍,前苏联1.25倍,中国增加了2.5倍。从单产净增量看,美国增加了  相似文献   

11.
农村改革迈入第二步后,部分地区粮食生产一度出现徘徊不前的局面,为此,举国上下曾就今后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优虑重重。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临川县自1981年以来粮食生产平均每年递增2100万公斤,1990年粮食总产达到4.905亿公斤,分别比丰收的1988年、  相似文献   

12.
从1999年开始,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全面下滑趋势,总产由5.1亿吨下降到去年的4.3亿吨,降幅达15.3%。据权威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消费粮食按400公斤-450公斤计算,粮食总产需达到6.4亿吨-7.2亿吨。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对于耕地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把它提到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对耕地的占用不可避免,同时,水资源不足、生态环…  相似文献   

13.
"八五"农业的状况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计划的实现。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按1990年价格计算,1995年的农业总产值要达到8780亿元;粮食总产达到4.55亿吨;棉花总产达到475万吨;油料总产达到1800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3000万吨;水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三大隐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适度人口的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优人口为7-10亿,最高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以内,超过18亿会给中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预计今后50年,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3.3%的速度递增,且成为本世纪世界上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我国是出生缺陷和残疾高发的国家,据统计,每年新增先天残疾儿人数高达80万-120万,约占出生人口总数的4%-6%。  相似文献   

15.
去年6月10日国务院粮改方案出台后,全国各地的粮油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1994年我国粮食可供量达5.03亿吨,(包括2500吨国家专储粮和农民自留的基本储备)。粮食总需求为4.65亿吨,其中国内需求4.35亿吨。由于最近全国不少粮产区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购,1994年的粮食总产量44500吨,比上年减少1000多万吨。由于1994年的粮食产量低于粮食需求量,1994年我国粮食价格总趋势是上升的。具体地讲,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粮食供求矛盾十分尖锐,作为粮食主体的稻谷产需形势则更加严峻。 一、稻谷生产大幅度下降。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稻谷生产三年减产,一年恢复性增产。去年已从1990年的总产量19175万吨减少到17520万吨。 稻谷减产对整个粮食总量影响很大。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出现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堆积量均在逐年增加.据对近800座城市调查统计,中国城市垃圾人均年产量达到500公斤,2001年垃圾清运量达14296.67万吨.据国家环保总局公布,我国城市垃圾年总量达1.5亿吨.垃圾的历年堆存量达到60多亿吨,全国有200多座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垃圾堆存侵占的土地面积多达5亿多平方米.近几年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增长率均在10%~12%.少数城市,如北京,从最近刚刚通过鉴定的市科协项目<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与利用的调查和评价>中了解到,9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垃圾年产量一直以2.65%的速度递增.今年,预计生活垃圾的总产量将达到527.4万吨,到201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85.2万吨,2015年左右达到781万吨.城市规模的扩大及人口的增加,无疑都在加剧着环境的负荷,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18.
1995年,尽管部分地区发生自然灾害和病虫危害,但粮、棉、油、糖、菜等主要农作物的收成仍将比去年为好。据初步统计,我国粮食生产在夏粮和早稻增产的基础上,秋粮又获大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可达4550亿公斤以上,比上年增加100亿公斤以上,很有希望刷新产量最高的1993年的4565亿公斤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城市化进程中,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城市优先增长,在整个20世纪的城市过程中,全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数量日益增多,其拥有的人口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从1990年到1980年,50-100万人口的城市由30座增加到251座,增长了6.6 倍,年均递增11座增加到227座,增长了20.6倍,年均递增达3.86%。  相似文献   

20.
<正> 一、深圳市“八五”时期的经济增长及科技在其中的作用 “八五”时期是深圳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全市人民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江总书记考察深圳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1995年与1990年相比,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由171.67亿元增至796亿元,年均递增3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0.87万元,提高到2.34万元,年递增16.9%,工业总产值由209.12亿元增加到900.12亿元,年递增3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57.9亿元增加到275.8亿元,年递增36.6%,五年累计投资922.18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由54.7l亿美元增加到387.7亿美元,其中出口贸易总额由29.96亿美元增加到205.27亿美元,按可比口径年均递增20.3%,自1993年起连续三年居各大城市之首;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由21.7亿元增加到88.02亿元,年均递增3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71.35亿美元增加到300.39亿美元,年递增33.3%,实际利用外资由5.19亿美元,提高到17.35亿美元,年递增2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