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外贸竞争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友群 《经济论坛》2002,(21):46-47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大意义1.科技兴贸是使中国适应入世后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融入世界经济。从长远看,能否尽快并顺利地融入国际贸易体系,最大程度享受参与国际分工带来的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能否尽快提高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而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对发挥我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对中国在未来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争取较为有利的位置,增强抵御各种外来风险和冲击的能力有重要作用。2.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是我国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科技兴贸战略是继国家在外经贸领域实施大经贸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名牌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之后,又一项外经贸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在外经贸领域的具体体现。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已成为福建省加快外贸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拟以福建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现状为立足点,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科技兴贸战略是中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战略之一.实施科技兴贸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存在着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体为逆差,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主体依赖外资企业,国内出口货源地不平衡等问题.为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应着重在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框架,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方面继续努力,体现科技兴贸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把脉中国对外贸易思想演进过程,洞察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新动向,并结合当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应在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协调发展;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兴贸战略是中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战略之一。实施科技兴贸取得了显著效果,但也存在着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体为逆差,出口方式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主体依赖外资企业,国内出口货源地不平衡等问题。为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应着重在强化自主创新意识,完善自主创新政策框架,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方面继续努力,体现科技兴贸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把脉中国对外贸易思想演进过程,洞察当前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新动向,并结合当前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提出中国应在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实现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协调发展;全面稳健地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在对外贸易规模扩大的同时,粗放型的外贸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深入实施"科技兴贸"和"以质取胜"战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出口产品升级;积极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协调国际贸易与环境,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是河南省中部地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科技兴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科技兴贸的发展异常迅速,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科技兴贸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科技兴贸环境下,许多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文章研究分析了现在科技兴贸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天桂 《生产力研究》2008,(19):151-153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特征,跨国公司的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载体。随着生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流动的不断增强,国际分工由商品层次深入到生产层次,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互动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表现。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转移的独特作用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加工贸易方式是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中国积极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并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国际贸易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创新给中国的经济和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文章指出,为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创新,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实行科技兴贸;增加教育投入,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加快贸易方式的转变;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1.
“科技兴贸战略”是国家外经贸部于1999年正式提出的,是继“大经贸战略”,“以质取胜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之后提出的第四个十分重要的发展外经贸的战略。中央和国务院领导这一战略的实施十分重视。我国沿海先进省份先行一步,都在认真研究方案,制定具体措施, 河北省也应抓住机遇,认真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实现我省外贸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形势及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特点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总体是有利上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国际分工深化,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增多,遭遇越来越多的非关税贸易壁垒是我们面临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3.
"走出去"战略:完善政策加快实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日益深化和加强,“走出去”战略恰恰顺应了这一大趋势,它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持续健康发展。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亦可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但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走出去”战略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外直接投资,或称为境外投资。第二个层次是国际工程承包与合作,包括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鼓励和支持有比…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战略选择的基础。由于中国已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所以中国选择“基于内需”的参与全球分工战略替代过去“出口导向型”战略已成为必然。这种新的战略要求中国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前提下,利用国内市场优势,融入更高层次的全球经济分工格局,尽可能把国外优质生产要素利用于中国的生产和贸易中,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事业内涵广泛,历史悠久,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为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密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和外交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施"走出去"战略则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主动地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在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整合资源的战略措施,是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公共政策分类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亦可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但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是指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走出去”战略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商品输出层次,主要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承包劳务等,即出口贸易与对外经济合作;第二个层次是资本输出,主要是指对外直接投资(或称为境外投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各国政府都加强对本国企业支持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参与生产国际分工显著提高了其竞争力,参与不同国家的生产国际分工和参与不同阶段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参与高收入国家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较为明显,参与零配件、资本品阶段的生产国际分工对企业竞争力提升影响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参与生产国际分工使得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效率得到了提升,生产国际分工带来的溢出效应促使企业竞争力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企业增加了研发投入。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日益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与生产过程分散化的统一.本文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内涵、衡量指标以及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明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战略性利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李羽中(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际贸易金融系)一、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指标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通行指标是对外贸易比率,即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或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或参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产品内分工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阐述,并重点研究了我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及其所处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