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明 《金融博览》2005,(7):47-47
当今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这集中表现为美国的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东亚国家的巨额经常项目顺差。2004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已经达到了6659亿美元,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超过6%;2004年亚洲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为3132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累积已经超过2万亿美元。各种分析均表明,这种全球国际收支严重失衡的格局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会失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几乎连续保持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这种规模顺差的持续存在,实际上已表明了我国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根本不起作用,从而无法有效化解对人民币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因此,本文拟考察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运作原理,试图解开它在我国失灵的根源,以寻求调节我国国际收支失衡,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4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除个别年份外,都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格局。本文通过对我国1994-2007年的双顺差现象的分析,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两方面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产生的由来。在充分肯定双顺差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关注国际收支长期持续的双顺差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并针对双顺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失衡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中形成的,各种因素的变化将推动这一格局在未来较长时期内持续动态调整,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将因此而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高度重视全球经济失衡对本国经济金融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就我国而言,国际收支双顺差矛盾持续,已经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突出问题,也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使经常账户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还会形成资本从大国向小国大规模溢出的效应,是全球经济不平衡的根源。若不消除,全球经济失衡在未来可能引发经济危机。债权国和债务国都应该对此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共同行动完善国际货币体系,降低全球经济失衡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贸易盈余不断扩大,世界贸易不平衡持续加剧,这种失衡状态不仅成为中国,而且成为世界各国近年来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次金融危机虽然使各国经济发展步伐放缓,但世界经济的根本格局未变,在各国经济逐步走出低谷之后,预计世界贸易不平衡格局将进一步延续,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将不可避免.人民币汇率升值能否改变中国和亚洲国家的贸易盈余,进而改善世界贸易不平衡状况成为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夏斌 《中国外汇》2007,(1):13-13
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首先是国内经济运行不平衡的外在反映,然而,双顺差也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更广的背景来看,中国顺差的大规模增加与全球经济失衡有关。全球失衡是如何产生的?目前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分为哪几极?这一格局对国际收支平衡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特约相关领域的三位专家学者分别对上述问题展开剖析。  相似文献   

9.
全球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济 《中国外汇》2007,(12):12-13
双顺差格局继续,五大特点彰显2007年,在全球经济失衡和全球流动性过剩并存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格局。2007年上半年,经常项目顺差1629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02亿美元,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3326亿美元。与此同时,国际收支呈现出五大特点。特点之一:国际收支顺差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10.
货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在全球化时代,每一次经济危机和金融动荡的背后,都藏有货币的身影。特别是近30年以来,世界货币市场可谓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其中的一些重大惊心事件,甚至成为了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它们不仅对金融市场造成了重大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