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体制问题确实能影响到国有企业“走出去”的效率.但并不是说国有企业就不能走出去.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是中国经济国际化的主力  相似文献   

2.
乔新生 《环球财经》2004,(11):17-17
在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非常容易走向两个极端:如果中央有关决策部门强调保护国有企业经营和职工的利益,那么,地方政府在国有资产转让中很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的结果。可是,当中央政府强调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遵从效率原则的时候,许多地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又将国有企业一古脑儿转让给了外商。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层思考周学一对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困境,有的同志认为根子在产权问题上,“产权虚置”、“政企不分”、“权责不明”是制约国有企业活力的根本原因,因而主张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的产权制度改革,把国有企业改造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  相似文献   

4.
政府采购制度中实行的“国内优先”的原则,即政府采购产品以“国货优先”,采购对象以“国内企业优先”,这样可以有效保护、扶持民族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购买国内企业的产品或重点购买国有企业的产品,来保护民族产业、支持国有企业,从整体上提高民族产业和民族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金碚 《山东经济》1997,(4):11-19
国企改革九问金碚8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就被确定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和中心,十几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都向国有企业改革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但是,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在各个方面的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是“投入—产出”效率最低的,从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6.
开题篇:时代主旋律 科学的进步,开放的国策,使“地球村”出现了,中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已加入了国际大循环,成为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经济界国有民营这种经营权变革是同世界民营化的势头互相呼应的。 世界发达国家在本世纪70年代普遍出现了经济停滞,各国先后提出压缩政府机构“实现小政府”的目标;他们力图实现企业自主扭转国有企业效益差的局面;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求政府放宽各种约束。在此形势下,国有企业民营化已形成一种世界性趋势。英国撒切尔夫人于1979年推行民营化运动,美国自1979年国家经营政策大幅度放宽,80年代日本国铁实现民营,荷兰1986年开始将邮政储蓄行业全面民营……  相似文献   

7.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肖月琴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企业界和经济理论界,都为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但是,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在我国所进行的所有各个方面的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是“投入——产出”效率最低的,从总体上看,其改革仍然步...  相似文献   

8.
刘煜辉 《新财经》2007,(5):32-32
我们现在常讲的中国“高储蓄”问题,实际上主要是政府部门储蓄在大幅增长中国“高储蓄、高投资”矛盾的实质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当前消费率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长期以来,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最  相似文献   

9.
《开放潮》2005,(1):6-7
“中国经济软着陆并没有实现,特别是经济过热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经济结构不好、资源配置效率很低,无效的经济增长以及发展中方针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经济增长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公开场合做出上述表示。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的国企改制使我们捅破了一层纸: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原来是产权问题,而深化国企改革的过程其实是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从1993年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到2003年明确“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10年间,国有企业改制之所以有得有失,关键问题在于没有建立起能满足改制需要的产权市场并进场交易。“计划”是一种秩序,“市场”也是一种秩序,只有通过市场化努力,才能使国有资产在规避内外部侵害、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逐步接近和实现社会经济要素的最优、最均衡状态,进而满足政府之于经济社会在效率、公平、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关系中国经济在新世纪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所在。“做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对外开放新阶段”,各行各业都面临挑战,而对政府的挑战将是更大的。因此,各级政府应更加自觉地做好各种准备。 一、主动进行思想观念创新。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由企业改革、市场体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体系四个主体框架构成。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有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与政府管理经济、管理国有企业的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放权让利”、“利改税、拨改贷”和“改革管理模式,实行承包责任制”等几个阶段,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经过二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的今天,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处于困境。一个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着种种障碍,而这些障碍影响着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国有企业要摆脱困境,必须消除这些障碍,采取有效的对策,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一、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1、来自政府的障碍。主要体现在:在投资决策上政府对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今年内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似乎已经不成问题,但是作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级政府、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入世”后新的市场游戏规划,则越来越成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国有企业。这说明现代国有企业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在各国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国有企业都在发生变化,这突出地表现为世界范围内的“非国有化”或“私有化”浪潮。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效益不佳,财政负担重;二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变化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调整。日本、瑞典、新加坡和英国等国在80年代对国有企业的管理采取较大的改革动作,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私营化和分权化管理方式。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国在保持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特色的基础上,也探索了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这些国家出现了几种定型和典型的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尽管方式不同,但各国改革的目标基本都是使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组织形式都在向公司化发展,试图找到政府对国有企业管理的最合适控制点的放权点。  相似文献   

15.
1986年国务院决定国有企业新招工人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并规定了劳动合同制工人退休养老保险办法,各地随即对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改革,对国有企业和部分集体企业的养老保险费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建立了社会统筹制度。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首次提出了“社会统筹和个人帐启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涉及养老基金筹集模式、来源、管理体系等多方面问题,各地区依据自自的实际情况,对贯彻这一原则进行了不同的实践,经过论证,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具体落实了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行了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来实现“统帐结合”,克服了单纯的社会统筹造成的企业在缴纳养老保险费上的“大锅饭”现象,提高了单位一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自觉性,但经过几年的运作,各地普遍反映单位覆盖和职工的参保面不广,基金收缴率不高,省级统筹难以推开,在全国范围内,依靠行政的手段实现广覆盖难以奏效,基金保障能力面临严重挑战。经过多年实践,笔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很多,但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工资总额为基数征收养老保险费的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目前多元化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二十年改革历程,差不多在整个八十年代,由于上海地方财政与中央的结算关系仍然实行“统收统支”办法,地方政府缺乏财力,难以营造出“小气候”,因此,上海国有企业改革仅仅停留在一般试点和“跟随”进度的层面上,难有大的起色。尤其是“强政府.弱企业”的行为习惯存在,企业主动进取的积极性相对不足,处于“体制内”难以“突围”。但是,在这一阶段,大量的非国有企业在“体制外”成长起来,形成与国有企业相竞争的局面。上海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对国内市场占有率几近20%的优势逐渐消失,至1992年,降至大约7—8%的水平,处于守势和退势的不利地位。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1992年)以后,上海被推向中国经济改革的前沿,以浦东开发为契机,结合对上海城市功能的重新定位,上海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加大,迅速进入快车道,取得较为明显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三年走出困境是当前的国家大事,应该引起经济界广泛的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最近《环渤海经济望》上发表了文章“扭亏,亟待走出误区”,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政府的“政策扭亏是正道,不是误区”,它恰恰是纠正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使...  相似文献   

18.
如何对缺乏效率的国有企业进行夫刀阔斧的改造,一直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一大难题。即便是在全球经济最发达的西欧地区,国有企业同样存在相当普遍的效益低下问题。如何提高国有资本的资本收益率?从20世纪70年代起,西欧各国政府相继开始了针对国有企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王一鑫 《天津经济》1995,(5):16-19,15
国企该不该有老板?需要什么样的老板?政府主管部门能否成为老板?这涉及到十多年“政企分开”的改革所以没能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深层次问题,也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范黎波 《新财经》2014,(2):19-19
现代版的中国“长征”是经济与社会转型。在这条长征路上,处处写满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政府管制与产业自由化、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法制与欺诈、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博弈和平衡。这是一个痛苦甚至有些时候显得混乱的过程,乍看起来充满了偶然和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