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永珍 《董事会》2012,(3):86-87
目前,我国资本控制权市场、经理人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股东成熟度低,大股东之间的超强制衡极易导致频繁的控制权争夺与决策效率的降低,因而不利于公司的长久发展和股东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治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机构股东治理的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作为大股东在“内部控制”和“公司控制权市场”公司治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机构投资者的积极行为及其对公司治理结构模式改革趋同的推动,将使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在分离基础上实现局部的统一,机构投资者因此成为解决公司控制权难题的制度解。  相似文献   

3.
公司控制权转让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司控制权转让行为,其实质是对较为稀缺的控制权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对公司控制权转让行为进行效率评价,主要是看对这一资源的重新配置是否改善和提高了公司价值,从而增进了社会福利,本文在对获取公司控制权收益的主体类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个对公司控制权转让效率进行分析的总体框架,运用该框架对集中和分散两种所有权结构下的公司控制权转让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为:在促进有效率的公司控制权转让发生方面,集中的所有权结构要优于分散的所有权结构;但在防止无效率的公司控制权转让方面,分散的所有权结构则优于集中的所有权结构。  相似文献   

4.
权力视角下的企业契约分解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权力为逻辑起点,分析了企业契约中控制权的来源及其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的配置,本文认为企业控制权倾向于配置给企业成员中有权力的一方,企业契约的签订是双方权力结构的形式化过程。根据契约剩余和控制权配置的不同,可以将企业契约分解为市场契约、科层制契约和关系契约三种不同性质的契约,这一结论在理论上解释了企业契约与市场契约的不同。企业契约的剩余给契约调整提供了空间,在持续交易的过程中权力结构的变化则为契约调整和变迁提供了原动力。但是企业契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的性质,并且企业制度并不是效率演进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高管人力资本产权实现的理论视角,考虑终极控制权情景因素,实证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的结果效应。结论显示,终极控制权影响高管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高管薪酬激励方式影响企业绩效,具体控制权情景下高管薪酬激励方式间企业绩效存在差异。总体而言,不论国有性质还是非国有性质,低控制权强度下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绩效显著高于未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而高控制权强度下二者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回顾了控制权私利测算方法的相关文献,描述了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的现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充分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制度背景建立了一个改进的控制权私利度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利水平进行了度量,进而对控制权私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论文最后总结了实证结论,并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度量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比较分析了度量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不同方法,构建了控制权发生转移的数据库,计算了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除宏观因素外,公司规模、交易价格、公司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净资产也会影响控制权的私有收益。  相似文献   

8.
和单纯的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不同,由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共同组建的合作创新载体,其产出成果的创新性必须以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即其提供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盈利来衡量。当合作创新载体的起点技术、产出应用环境不同时,其创新获利条件也不同。本文提出,作为一种非完全共同利益联盟,控制权在管理和研发这两类不同角色间的分配,将影响载体产出对创新获利条件的满足水平,以及载体本身的发展轨迹。针对理论与政策设计上的认识空白,根据合作博弈理论中Shapley分配模型,提出了面向创新获利条件的合作控制权配置C-P-C逻辑和相应的多层次效应分析框架,以支持控制权合理配置。对比发现,目前有关合作创新载体的组建实施办法中,在合作控制权配置问题上存在模糊与缺位情况,归纳了由此可能产生的两类"制度陷阱"。最后,就政府有关合作创新的政策思路和管理措施改进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与控制权私利关系实证检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1994-2003年间深沪两市发生的股权转让事件为研究对象,用控制权私利水平衡量法律保护的结果和效率.实证检验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否起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存在较高的控制权私利水平,在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的不同阶段,控制权私利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能起到降低控制权私利作用:1999年以前法律保护较差的阶段,投资者法律保护并没有发挥降低控制权私利的作用;但在2000年之后,法律保护逐渐发挥作用,控股股东获得的控制权私利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投资银行家和企业经理人之间的控制权市场上的争夺战在某种程度上挽救了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研究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控制股东目标函数和企业经营风险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逐利本性会使控制股东谋求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动机更为强烈,由此带来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使得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本文采用2007~2011年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证实了现金流权与经营风险负相关,控制权和两权分离度与经营风险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有着明显的中国特色,突出表现在以法律形式进入控制权市场的国有股权在股权结构中长期占有特殊地位,从而造成了权力无法有效制衡、一股独大、长期不分红的铁公鸡现象等一系列治理问题。中国平安似乎是个例外,在发展初期,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公司治理机制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公司治理机制是解决现代公司由于控制权和所有权分离所导致的代理问题的各种机制的总称,它既包括公司治理的法律和政治途径、产品和要素市场竞争、公司控制权市场、职业关注等外部控制系统,同时包括董事会、大股东治理、激励合约设计、债务融资等内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4.
二元股权结构和对于中小投资者的弱保护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痼疾,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诟病,他同时被认为是中国股市众多现象--如上市公司过度融资、变更募资投向、财务保守行为等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割裂设置的二元股权结构,运用博弈理论构建模型,证明:由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对于公司的不同控制权以及公司股权融资对于他们权益的再分配效应,使得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偏好通过配股或者增发褫夺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本文的理论研究表明,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提高以流通股股东为代表的中小股东对于上市公司投资融资行为事前的评价能力和事后的行动能力.从中长期看具体的措施可以通过提高司法执行的效率、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和发展机构投资者等方法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以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为背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探讨了家族企业的控制权配置模式及治理后果。研究表明:随着规模扩大、参与国际竞争程度提升,传统家族权威治理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引入职业经理人是我国家族企业治理转型的必然趋势;诸如国美等治理实践中频发的"控制权冲突",根源并不在创始家族的控制权让渡,而是源于权力制衡缺失引发的控制权私利;优化权力配置,形成核心控制权、一般控制权和现金流权之间的合理匹配与均衡,是实现创始家族和职业经理人互惠相容,确保治理转型成功的关键与微观基础。本文从控制权视角深化了对家族企业治理的理解,也为化解当前我国家族企业"集体转型之痛"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2006年6月—2009年12月的大小非减持事件为研究对象,从控制权市场、处置效应、信息优势的角度,检验了影响大小非减持比例的因素。实证研究发现:①大非的减持比例显著低于小非,但控制权市场并不显著影响减持比例;②处置效应是影响大小非减持比例的主要原因,在市场单边下跌的过程中,处置效应的作用体现得更加明显,这表明大小非的减持行为更多地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③当上市公司披露业绩低于分析师预期时,在业绩披露前期大非减持比例高,这揭示了大非作为内部人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已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和突出矛盾,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导致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剥削的主要动因,因此,控制性股东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中小股东权益受侵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就成为衡量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私有收益规模的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进行侵害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侵害行为的建设性意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规模较大,平均占每股净资产的比率达到7.5%,但从时间序列上看,2004年比2003年的水平有所下降,这说明中国的投资环境及对投资者的权益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再论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着重研究以强烈扩张冲动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地方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笔者将企业经营者个人控制权理论运用于地方官员,认为官员个人控制权扩张有三条途径,而中国目前地方官员主要运用横向扩张途径以获得自我晋升。中国地方政府强烈的扩张冲动,不同于西方的地方自治和中外历史上的封建诸侯,而是产生于以下全部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在中国初期市场经济②的特定条件下,必要条件是地方官员横向扩张个人控制权特别强劲的动力,充分条件是地方资源完全的“内公外私”产权③与公共选择制度两者约束的显著失效。  相似文献   

19.
何志聪 《董事会》2011,(7):64-65
股权激励量虽小,但恰恰在未来时点绕开了市场定价机制,股权激励给了高管层一个"套利机会",即获得控制权或增加控制力的"廉价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提“质”关键。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和中高端领域布局,引入战略投资者作为积极股东是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母公司转让所持子公司上市公司股权是引入积极股东的一种路径。母公司转让所持有子公司的股权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丧失对子公司的控制权,另一种则是不丧失控制权。对后者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对股权转让所产生的投资收益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而对于股权处置产生的所得税,是计入损益还是计入权益,准则没有明确规定。本文将结合未丧失控制权下股权转让之案例,对相关准则及列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企业股权转让之所得税费用列报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